毒品是万恶之源。禁毒工作是一场人民战争,事关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1年11月25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浙江省禁毒条例》,对我省禁毒体制、毒品管制、法律责任等问题作了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将为我省开展禁毒工作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法律武器。
10年之后再作修订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禁毒工作,2001年审议通过了《浙江省禁毒条例》,后于2004年进行了部分修正。10年来,条例在预防和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等方面,收到了显著成效。 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受国际、国内毒品形势影响,我省毒品问题发展蔓延态势严峻,吸毒人员增速快、外省籍人员贩毒情况突出、合成毒品增势迅猛、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禁毒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经省公安厅统计,2001年我省在册吸毒人员还不到2万人,但目前已达12万余人,总数位列全国前二位。我省年新增吸毒人员2万余人,2008年以来,全省年均破获毒品犯罪案件4700余起,年均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6600余人。过去,吸毒、贩毒以本省为主,目前我省已成为继云南、广东之后外流贩毒最为突出的流入省和受害省,并曾一度在查获数上位居全国第一位。2008年以来我省抓获的毒品犯罪嫌疑人中,外省籍人员均占50%以上。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现实是,合成毒品增势迅猛。所谓合成毒品(又称新型毒品)是一种纯化学合成的毒品。目前较为流行的主要有冰毒、K粉、摇头丸等。吸食者吸食后通常会精神亢奋、产生幻觉等,另有一部分吸毒人群还利用合成毒品来提神,以从事通宵赌博、飙车、群体性淫乱等不法行为。合成毒品的快速发展蔓延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有的造成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 自2008年以来,全省每年查处的吸食合成毒品人数占查处总量的近3/4,年环比增长率约为40%。我省在册的吸食合成毒品人数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列,占全国在册吸食合成毒品人员总数的约12%以上。 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对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等作了进一步规范,戒毒体制有了重大改革,确立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新模式。2011年6月26日,国务院还出台了配套的《禁毒条例》。 此次对我省禁毒条例进行修订,不仅是服务我省禁毒工作的需要,同时是完善我省配套地方性法规的需要。
向“毒驾”开刀
说起“酒驾”,大家都很熟悉,但对“毒驾”就相对陌生了。“毒驾”是指吸毒人员驾驶机动车。此次修订的省禁毒条例明确对“毒驾”说“不”。 据省公安厅的统计,目前我省在册吸毒的12万余人中,近1/4持有机动车驾驶证。而吸食合成毒品人员在吸毒后,所产生的精神极端亢奋甚至妄想、幻觉等症状,会导致驾驶人脱离现实场景,判断力低下甚至完全丧失。 2010年5月26日晚8点半,杭州滨江区滨文路高教园区内,一条叫“垃圾街”的小吃街热闹非凡。每天这个时候,这里人流如织,街边充斥着各种小摊小贩的叫卖声。狭窄的三岔路口,一辆由北向南行驶的红色奔腾牌轿车停在路口不动,引起了后面排队车辆的不满。 “奔腾车”驾驶座上的年轻人瞥了一眼窗外,不为所动。后面排队的车发出了刺耳的喇叭声,附近也有路人去拍“奔腾车”身。就在这个时候,“奔腾车”以任何人都没想到的方式突然起动。“车‘呜’的一声往前冲,油门声很响很响。”目击的大学生小杨说。“奔腾车”疯狂地往前冲,撞翻一辆对向驶来的人力三轮车,车上3个大人、1个小孩当场被甩出车外。愤怒的人们让“奔腾车”驾驶员下车,可驾驶员却静静地坐在车内,仿佛外面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现场的群众看不下去,拿铁锹把车子前挡风玻璃砸了个大洞。人们以为,这下驾驶员总该老实了,纷纷拨打110,等警察来收拾现场。没想到,几分钟之后,“奔腾车”再次发飙。伴随着轰鸣的油门声,“奔腾车”冲着附近的几个摊位直撞过去,一家卖烧烤鱿鱼的摊位,被整个撞到了几米之外。“奔腾车”连续掀翻10多个小摊,直到撞到一堵墙后方才停下。交警到现场后,砸碎车子的天窗,把驾驶员从里面拖出来,此时,驾驶员还在拼命地摇头。据交代,该男子事发前吸食了毒品K粉,驾车至事发地点时,出现幻觉而无法控制车辆,导致事故发生。 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工作人员介绍,因吸食毒品而引发的类似恶性案件在我省各地并不少见,在国内其他省也屡有发生。据英国一项研究表明,“毒驾”比正常状态反应时间慢21%,酒后驾车则比正常反应时间慢12%,“毒驾”的危害比酒驾更甚。 为了预防“毒驾”,修订后的省禁毒条例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吸毒成瘾人员被强制隔离戒毒或者被责令社区戒毒的,在戒毒期间不得申领机动车驾驶证;身体条件不适合驾驶机动车的,其已经取得的机动车驾驶证应当依法注销。因吸毒被行政处罚或者被强制隔离戒毒、被责令社区戒毒的人员,在行政处罚执行完毕或者解除戒毒后一年内申领、审验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提供吸毒检测报告。
加强邮政、快递行业管理
近年来,我省邮政寄递和物流行业得到迅猛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获经营许可的邮政及快递企业712家,邮政企业和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年完成快递业务量2.5亿件。 邮政寄递和物流行业的发展,在有力助推市场经济、极大方便群众的同时,由于相关法规制度不够完善、行业管理不够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不齐等因素,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夹带毒品等非法物品的问题。打着“快递”的幌子,舟山一KTV一名绰号“石林”的坐台小姐专程跑到四川成都、湖北武汉等地,在短短两个月里,将5500余粒毒品“麻古”和部分“冰毒”空运到浙江贩卖。经过4个多月的缜密侦查,2009年3月,舟山警方成功破获这起利用快递贩运新型毒品的大案。 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的工作人员透露说,自2002年我省侦破了第一起利用邮包贩毒的案件之后,此类案件屡有发生,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2009年,全省各级邮政快递部门协助公安机关破获邮包贩毒案件17起,缴获各类毒品25.3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17名。2010年,全省共破获邮包贩毒案件26起,缴获各类毒品41.3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49名。 “通过邮政、快递渠道运输毒品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一种新型违法犯罪方式,加强对邮政、快递行业的管理,对毒品堵源截流至关重要。”在审议省禁毒条例修订草案的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邮政、快递企业和报关单位的要求进行细化、补充。 为此,新修订的省禁毒条例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收寄验视制度,提高查验技术装备水平”,“对寄件人交寄的信件以外的物品,应当当场逐件验视内件,如实记录寄件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和收寄物品的名称、数量等信息,当场封装;用户拒绝验视的,不得收寄”,“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应当保存相关信息一年以上备查”。
为“瘾君子”重生创造更多条件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至少我们还拥有春夏秋冬。”2010年6月26日,第24个国际禁毒日,在浙江省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俞雷(化名)用自创歌曲唱出了无数受毒品危害者的心声。 2009年11月,曾在北京某著名乐队工作的俞雷在吸食了近20年毒品后被送入戒毒所强制戒毒。“我对父母有太多亏欠,为了弥补给家庭、亲人造成的伤害,从头再来是我唯一的选择。”经过近半年的治疗,俞雷容光焕发,他还在警官们的支持下组建了“涅�”乐队。对未来,他充满信心。 吸毒人员是特殊的违法者,但同时他们也是慢性复发性脑病患者,是毒品的受害者。他们大部分自己也是想戒毒的,需要全社会一起来帮助他们。新修订的省禁毒条例在戒毒措施方面增加了不少新内容。条例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省有关规定,建立一家以上符合要求的戒毒医疗机构或者确定一家以上的医疗机构作为戒毒医疗机构。”第三十一条规定:“县(市、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合理布局、科学设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和服药点,方便吸毒成瘾人员就近治疗,保证维持治疗的连续性、稳定性。” 同时,为了鼓励和扶持戒毒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帮助其回归社会,新通过的省禁毒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戒毒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 此外,新条例还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基层禁毒工作机构和人员、禁毒预防工作等作了规定。 毒品问题沉疴难治,禁毒工作任重道远。在新修订的省禁毒条例的助推下,我们虽做不到禁绝毒品,但一定可以努力减少毒品的社会危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