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去世后一直自己生活在土坯房子里,有一次下暴雨把房子淋塌了,我就没地方住到处游荡,后来因盗窃被劳教。劳教所队长知道我家里困难后,和我们村里联系,申请建房基金,帮助我解教后有房住,我……。”在山东省济南市劳教所帮扶感化教育工作启动仪式上,劳教人员矫某感动地泣不成声。
济南市劳教所深化对劳教人员特别是困难劳教人员的帮扶教育,邀请济南市慈善总会、劳教人员原籍党政负责人共同组成帮扶团,大力开展帮扶感化教育工作,为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执法理念、认真落实“首要标准”,并为参与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一、立足场所教育矫治工作实际,两个层面实施帮扶教育。济南市劳教所研究制订了《帮扶感化式教育工作试行办法》,以制度的形式将具有本所特色的教育改造模式,归结为3个阶段、10种教育方式和34个帮扶时机,纳入帮扶教育体系,在精神和物质层面上实施帮扶教育。
二、多方筹措,提高帮扶感化教育的社会化水平和保障能力。劳教所对劳教人员多次展开问卷调查,了解家庭困难情绪及需要扶助的类型,建立困难人员档案,并及时与其户籍所在地安置帮教办公室联系,并争取市慈善总会、市福彩中心等单位支持。今年建成劳教所慈善工作站,先后筹措救助资金9万余元,不仅解决了劳教人员的实际困难,更使他们受到了现实而生动的教育。
三、落实两项就业安置制度,建立多方联动给力的大教育矫治格局。依托现有习艺劳动培训项目,与合作厂家联系接收优秀解教人员,通过落实“就业直通车”制今年已实现20余人次顺利就业。在统一对解教人员进行“回归社会后危险性评估”,延伸教育工作职能,积极联系劳教人员户籍所在地安置帮教办公室及公安机关,对特困人员进行重点帮扶。
济南所着眼于转换教育视角,充分保障劳教人员权益、发挥改造主体作用,拓展职能、创新思路与方法,将改造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全面提升教育改造质量。
来源:山东省劳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