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阳光关爱” 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在蜀山监狱服刑的沈尽忠(化名)怎么也没料想到龙年的元宵节会如此不同寻常。自2006年起因故意伤害罪获刑14年的他,每每思及默默坚守的结发妻子和一双品学兼优的儿女因为缺少经济来源而生活拮据,常常潸然泪下。学校开学了,两个孩子的学费又成了问题,就在沈尽忠一筹莫展之时,2月6日,安徽省“阳光关爱”基金在蜀山监狱成立,作为首批救助对象,当天沈尽忠的子女获得了1000元赞助费,一下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近日,这则专门为救助贫困服刑人员子女就学而设立的“阳光关爱”基金的新闻消息,经《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人民网》、《法制网》、《安徽电视台》、《安徽日报》等全国及地方数十家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省内各大媒体予以转发“中央媒体看安徽”栏目,不少网络媒体同时刊发评论员文章。
“首批基金惠及到我,犹如雪中送炭,更是对我心灵上的一次洗礼。”同沈尽忠一样,服刑人员胡某也是首批“阳光关爱”基金受益者,他因伤害罪被判14年,给其家人带来了无法抹灭的伤害。随着胡某的入狱,丢下了年过八旬的老母亲,抛下了体弱多病的妻子,更是无法顾及两个读书求学的孩子。当得知监狱和团省委此前远赴淮南对其家人进行慰问时,胡某喜极而泣。
活动当天数十家媒体全程采访报道,消息刊发后不久,媒体便接到不少市民打来的问候和咨询电话。“监狱在我印象中有高墙、电网,感觉冷冰冰的。没有想到,这里面原来充满了温情和关爱,这么多人来关心、爱护他们(服刑人员)。”热心市民张女士在看到“阳光关爱”的报道后说:“犯罪的人确实可憎,但是他们的孩子是无辜的。救助他们的孩子,不仅温暖了小家,更表明了这个社会是充满阳光的。”张女士还表示,如果允许,她愿意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不定期到监狱,帮助劝导服刑人员悔过自新。
“受助家庭中的孩子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反过来促进孩子对正在服刑改造的父亲更多的期盼。而身在大墙内的父亲,他们不但自己内心有股力量要好好改造,孩子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有很大的作用,这样双方的力量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相乘。”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王安莲女士,长期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由她发起的“3+1”爱心社不定期走进未管所,对那里的未成年犯进行结对帮教。在获知“阳光关爱”基金成立的消息后,她特地给笔者打来电话表示,这项基金的设立,为解决贫困服刑人员子女就学提供了保障,给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有很大的支持,不但能解决后顾之忧,而且更能促进服刑人员安心改造。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复杂的家庭环境和特殊的成长经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存状态、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其中不少人生活困难,甚至面临辍学的困境,有的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中国青年报》在刊发消息中称,“对于服刑人员而言,孩子无疑是改造的动力源头之一。孩子给了他们重新生活的希望,如果孩子得不到关爱,误入歧途,这会让服刑人员彻底失去改造的信心,即使出狱,也不能融入社会。”
据了解,在“阳光关爱”申报过程中,安徽监狱将服刑人员在狱中改造表现作为申报前提条件之一,这无疑激发了服刑人员的改造动力。服刑人员沈尽忠自接受“阳光关爱”基金救助后,他的表现比以前更加积极,改造更加卖力。沈尽忠表示:“自己虽然在高墙里,却得到社会和监狱这么多的关爱,我今后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改造呢!”
“首期募集到的150万元的专项救助资金,将全部用于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学习和生活资助。”据蜀山监狱监狱长陈强介绍,“阳光关爱”活动在蜀山监狱先后救助了近百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下一步,我监将着力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阳光关爱’活动的大量基础性工作。一方面详实摸排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实际情况,做好档案的动态记录工作,一方面对受助的服刑人员家庭开展回访活动,确保基金的安全有效使用。另外,我们还打算在服刑人员中广泛开展感恩教育,用‘阳光关爱’的真实事例教育和感化服刑人员,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温暖关爱。”
“社会各类行善帮扶新闻常有,但成立救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专项基金,省内首家,全国也不多。”安徽商报记者李进在采访结束后感慨道,我们媒体聚焦,就是希望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关注他们,弘扬人间大爱。
新闻链接:
•情暖高墙――安徽省‘阳光关爱’基金成立仪式暨庆元宵文艺演出”活动在蜀山监狱拉开序幕。蜀山监狱挑选出20名改造表现好,家境窘困的服刑人员,邀请他们的子女来到帮教活动现场,并参加首次“阳光关爱”资金救助签字仪式。下午四时,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孙建新,团省委书记李红共同为“阳光关爱”基金揭牌。
“阳光关爱”行动是一项为帮助那些积极改造、家庭贫困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摆脱困境,重返校园而设立的社会公益活动。据了解,此次团省委共募集150万元设立“阳光关爱”专项基金,专门用于服刑人员子女上学救助和家庭困难帮扶。2006年11月,在全省第七届服刑改造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省监狱管理局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正式建立“阳光救助”基金,启动“阳光”助学,帮助贫困家庭服刑人员的流浪、失学或处在流浪、失学边缘的子女摆脱困境,重返校园。活动实施5年多来,全省先后有937名贫困家庭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接受资助,资助金额总计达5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