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阳光”照进监狱铁窗

时间:2012-02-29信息来源:佛山日报作者:

据《佛山日报》昨日报道,全国首个服刑人员个人资金管理系统在佛山监狱启用。通过该系统,服刑人员还可以很方便地在狱内监仓网络终端通过指纹认证身份,在网络“超市”购物,并随时查询自己银行账户里的交易明细、资金余额等情况。

  根据自我意愿支配账户里的资金购买生活用品,这对于大多数人犹如呼吸空气一般正常。然而,服刑人员却一度难以企及,他们“需要监狱人员帮助代购”。对于服刑人员而言,实现这一行为意味着什么?

  或许影《肖申克的救赎》是面镜子,片的老囚犯瑞德,坐了几十年的牢,出狱后却寸步难行。世界变了样,超级市场大得像工厂,道路上塞满了各式汽。无法适应的瑞德,几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监狱的高墙,将服刑人员与社会隔断。然而,在剥夺自由和权利的惩罚之外,应当给予他们人性的关怀和融入社会的体验。根据自我意愿合法支配账户里的资金,这让服刑人员重拾“社会人”意识。毕竟,惩罚是与改造相结合的,为的是改过自新。

  从这个层面上而言,该系统的意义在于对服刑人员的精神关照。近几年,随着监狱人性化管理成为共识,监狱硬件条件不断提升。监狱图书馆、监狱夫妻等新举也相继出现。然而,让服刑人员能够融入和接触社会,这是更高层次的人性关怀。此举应当赢得大众的赞许,也值得进行推广。

  再回到《肖申克的救赎》,影片正因为限制服刑人员购买生活物资的权利,反倒催生了腐败。狱警与服刑人员做起了“生意”,收受回扣,代购各种东西。反观现实,既然本就是服刑人员的客观需求,倒不如用阳光、得到有效监督的方式来满足他们。“堵不如疏”,这也是预防监狱腐败的有效方法。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