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监狱着力提升监狱自主培训质量

时间:2012-03-18信息来源:上海监狱网作者:

 上海市女子监狱高度关注发展转型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民警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自觉着眼民警岗位履职和专业发展的需求,紧紧依托警官培训分中心,在2011年“四组四类”培训构架基础上,进一步以落实工作任务、解决工作问题为目标,以实务、实用、实战为重点,从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师资三方面着手,做到“三多”,即内容多元、形式多样、师资多层,以此不断提升监狱自主培训质量和水平,为民警队伍正规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充实“1+E”的多元自主培训内容
  深化“4+4+1”的培训模式,立足女监基础与实际,逐步充实“1+E”,即“制度+实战”的课程体系。“1”是指对制度开展讲授式集中培训。分三个层次确定制度讲授重点:一是根据警务评估过程中梳理出的执行力相对薄弱的重点制度;二是各条线的基本制度、“当家制度”;三是有助于促进民警岗位能力提高的配套制度。通过对重点制度、基本制度、配套制度的讲授,突出民警对应知应会的理解掌握,夯实民警岗位履职的基础。“E”(Exercises)是指与所讲授制度相对应,对民警核心岗位技能开展形式多样的实战培训。在内容上,与制度讲授重点相对应,根据深化两级管理对民警岗位技能提出的新要求,结合重大项目推进,确定实战内容。
  通过“1+E”课程体系的建立,使得制度培训更加充实,更好地发挥培训对提高民警落实工作任务、解决工作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积极作用。具体培训班次主要有狱政管理组民警培训班,设新版计分考评、狱内侦查等四个专题,劳动改造组民警培训班,教育改造组民警培训班,安全警戒组民警培训班,队伍类民警培训班等。
  二、形成面向需求的多样自主培训形式
  女子监狱的教育培训工作更强调培训形式的多样性,特别是针对不同对象的培训需求,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分别运用实操、实训、研讨、论坛、案例、模拟、观摩等形式,从基础性、应用性、实战性出发,有效提升警岗位履职能力,凸显培训效果。
  2011年录用民警的继续培训,主要采用“一对一”带教的方式,边讲解边训练边考核。如监狱及各监区开展队前讲评、个别教育矫治方案制作等技能考核。同时,定期召开带教民警座谈会,梳理民警提出的问题,了解和评估带教工作质量,不断完善带教工作,真正把带教工作作为新警尽快适应岗位需求的有力抓手。个别教育工作专题培训,主要采用实训、观摩等方式,由各监区分别组织,介绍和展示在个别教育工作中成功经验或工作体会,与其他监区分享,后者提出各自的见解,对重点问题开展互动式的研讨探究,集思广益,逐步形成更为完善优良的解决方案,拓宽民警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能力。基础性工作技能培训,主要采用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的形式,明确各部门每季度必须开展的全员岗位练兵的具体技能项目及监狱技能比武项目。
  三、整合覆盖全监的多层自主培训师资
  为确保年度自主培训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女子监狱进一步挖掘自身师资力量,分三个层面形成覆盖全监的师资队伍。一是监狱领导,每位监狱领导选定授课方向,更直接地把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党委有关工作要求、会议精神等传达至每位民警,有效降低信息损耗;二是中层干部,通过制度解读和操作讲解,进一步明确在执行中的重点难点,提高民警履职能力;三是青年民警,重点讲解新形势下亟待提高的多种能力,包括谈判技巧、心理矫治、犯情分析等。同时,加强教学研究,提高兼职教官教研活动质量,加强教法探讨交流,促进兼职教官不断提高授课质量。开展警务组民警培训课程教育材料的征集整理,以及工作案例的征集工作,为精品课程开发打下基础。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