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桐林

时间:2012-03-23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作者:广西区桐林监狱 长秋月

今年是桐林监狱建监30周年,在她生日的那天,监狱举行简朴而隆重的庆祝活动,邀请了历年在桐林工作过的前辈们回来相聚。这天,老领导、老前辈从天南地北赶回,大家欢聚一堂,回顾过去,畅谈未来,共商桐林发展大计……曾经的风华正茂现在大多已是满头华发,他们情不自禁地握手、相拥,有的泪眼婆娑,道不尽的深厚情谊,数不完的历历往事。桐林,这块特别的热土,度过了他们宝贵的青春,收藏有他们弥足珍贵的记忆。桐林的今天,是这些前辈们历尽千辛万苦用双手创造来的,看着他们步履蹒跚的背影,一幕幕的场景,令我感叹、感动和思索……

30年来,桐林监狱从无到有,开拓者们在这片热土上战天斗地,在高山上修屋建房,在贫瘠的土地上种茶种稻,将一片片荒地开垦成山林,披荆斩棘修出一条条道路,才有了而今的桐林。如今,监狱警察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焕然一新,监管安全设施明显增强,监管制度日趋规范,教育改造工作硕果累累,监狱已连续九年实现安全稳定,教育改造质量也逐年提高。

我在桐林从出生、读书和长大。岁月匆匆,咏长夜,攀北斗,蝶恋花,梦难求。儿时的伙伴大多已成家立业,为各自的梦想,天各一方,努力打拼,唯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盼来久违的重逢,互诉儿时纯真的情谊,共忆恰同学少年时的欢乐时光。桐林有着我太多成长的记忆,难以言语来形容那些留恋和情怀。从当初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到如今成家立业,是这一方的水土养育了我。所以,我对自己说,要珍藏好这份美妙的关于桐林的记忆。

在外地求学工作期间,虽然常回家看看,但总莫名地觉得自己是个桐林的“局外人”,尽管从小就看惯了穿着警服的父亲忙里忙外,但对狱警这一职业内涵却知之甚少,对监狱工作的里里外外也很模糊。直至四年前,通过公务员考试,我以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的身份回到桐林工作。在监区一线工作,我耳濡目染了监狱的管理体制,也解开了我心中曾经的困惑。别看手中一把小小的监门钥匙,每次用它开启的不仅仅是一扇门,有时开启的是罪犯和亲属会见亲情沟通的“心灵密码”,有时开启的是罪犯走向新生的“光明大道”,更多的时候是开启监狱警官教育、改造、挽救罪犯的“心扉之门”。这把小小的钥匙,它存在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它的实物意义。监门上那块金色的“标准化监区”牌匾,经常会悄然地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某根弦。为了顺利通过验收,多少个休息日变成工作日,训练场上任凭汗水浸湿了衣衫,汗渍浸白了警服,白皙的脸庞日渐黝黑,一张张朴实的笑脸都透着四个字――无怨无悔。

细细观察,慢慢品味,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每一件事,都有它的独到之处,正是因为他们(它们)的存在,才使得我不断地收获,渐渐地体会到监狱警察这份职业的神圣内涵。

四年的学习和历练,我清晰而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在一天一天的进步,一步一步的成长,从一个普通的公民到一名光荣的监狱人民警察,渐渐地,我这个“局外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存在感,才感觉自己真正的“走进”桐林。记得读初中时,语文老师教导我们的那句话“不在其位,不知其位”,我真切感悟到,只有从事了监狱工作,才真正能够体会到它的光荣与神圣。

常言道,30而立,如今桐林正当而立之年,她在乘着监狱布局调整的东风,即将搬迁到关押和改造条件更好的梧州市,成为浔江河畔的新桐林,将以更崭新的姿态和更规范的条件,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她更辉煌的贡献,而在桐林母亲的怀抱中逐渐成长的我,也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我没有理由不以桐林前辈艰苦奋斗和无私工作的精神做勉励,更没有理由抱怨工作的复杂和琐碎,我只有以更崇敬的情怀和更扎实的执着,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才对得起我心中的桐林。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