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刚进入腊月,父亲就在电话里关切着询问“今年过年能回来吗?”因为要值班的,所以我不敢轻易答应,没过几天父亲又来电话“要是工作忙,就别回来了,工作要紧。”我知道父亲的心思,我更是无法拒绝故乡那悠悠乡风和淳朴民情的诱惑,故乡是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似箭归心。除夕之夜,我回到了故乡那个小村庄,守着年迈的爹娘,望着小院里高悬的红灯笼和窗外飘舞的雪花,手捧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有滋有味地与家人共品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香美,共享温暖如春的亲情与幸福的时光。
故乡的年味是节俭的。过了腊八,乡亲们就会张罗着蒸馒头了,用一年中收获的最好的小麦磨成白面,其实这些小麦在收获的时候就特别留下来了,为的就是过年时用,用纯洁的白面蒸上一锅雪白的小馒头以招待节日里上门的客人;蒸上一锅心喜的、且有着桃子、兔儿、龙形等各种图案的大花馍作为走亲访友的礼品,不会蒸花馍的新媳妇总要邀请村里的能工巧匠去帮忙捏花馍的,这大花馍就是一年之中最好的礼品了。春节期间走亲戚,乡亲们照例不认名烟名酒和糕点之类的礼品,只认自己故土上长出的粮食。初二的乡间路上,流动的是挎着自己缝制的彩色花边布袋装的大花馍的走亲戚人群,这几年,缝制的布袋和步行的人群虽已被皮包和飞驰的摩托车所代替,但不变的仍是手巧的大花馍,还有那在无言之中表达的亲情和敬意。从亲戚家归来的时候,无论是姑姑还是舅舅,都要回上同样雪白花巧的花馍,这是乡间流传了很久很久的习俗。虽说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可节俭的习俗依旧。在故乡,你不必奢侈,就能安安心心地过个舒舒畅畅的年,你不必为满冰箱的食物和腹中还没来得及消化却又端上桌的大鱼大肉而发愁,在故乡有钱了,你可以活得潇洒一点,缺钱了,勒勒裤带也能过得去,不必为相互的攀比、炫富而烦恼和忧愁。所以,故乡的春节是祥和的,没有眼泪也很少有歧视。我喜欢故乡节俭的年味。
故乡的年味是亲情的。与父母、兄弟围坐在一起,一边包饺子,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还不时的说些村里的喜事,不时发出的爽朗笑声加上从锅里捞出热气腾腾、飘香诱人的饺子,那是全家人最温馨、最幸福的时刻。临返城前母亲总会亲手给我们再包顿水饺送行,母亲说,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快趁热吃吧!吃了这饺子,会一路平平安安、日子圆圆满满。水饺里分明盛满了母爱,包裹着长辈对儿女的牵挂,无论我们走多远,也走不出亲人的惦念。在故乡,大年初一有晚辈给长辈拜年的乡俗,晚辈们一大早就会到叔叔、大爷、爷爷奶奶家里去磕头拜年,长辈们尽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欣然接受晚辈客套的拜年和祝福,满脸的皱纹开成了金菊花,晚辈们则欣悦地接受家长训诫,点头致谢养育之恩。初一的大街小巷里会不时传来相互问候的祝福语,年轻人还会亲登德高望重的长者家门,去拜年,聆听长辈的教导。这是我在城里享受不到的乡情,把自己封闭在水泥壳里,磕上防盗门全是“独立自主”,全然没有这故乡的人情和亲情。故乡的年里,乡亲们会成群结队的这顿吃在你家,下顿喝在他家,祝贺着今年的收成,相互盘算着来年的打算,但绝不会灌酒酗酒,乡亲们讲究的是 “礼尚往来”的仪式感,又遵循“礼轻情义重”的本色精神,每每回想起来,都会令人感到温暖而美好。最感慨的莫过于故乡过年时给孩子们的压岁钱,我小时候收到过两毛钱,还被大人们哄着说赶快放到被窝里暖着,第二天会生出好多的。如今故乡的压岁钱也不过十块、二十块的,不像城里动辄就几百几千的给,搞得还得为孩子如何花费而发愁。城里的年关即是礼关,你必须用金钱去支付大量的人情债,去做许多你认为不需要的应酬,甚至,当你不得已咽下一杯一杯的豪饮时,最后你吐出的决不是酒和菜,而是发自肺腑的无奈。我祈盼那淳朴而美好的乡风,吹进都市,吹拂人间!我喜欢故乡赋有亲情的年味。
故乡的年味是洁净的。故乡没有森林和矿产资源,乡亲们不会每家都垒起一个那浓烟滚滚的旺火,也舍不得浪费那稀罕的块煤,更不会发生一冬里就把漂亮灵巧的雀儿熏得满身黑灰的憾事;更不会像城里人那样搬出大堆大堆的烟花爆竹去显摆,去搞得天空中烟雾缭绕,破坏了那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境。但故乡却有着一片片灵性的沃土,漫步在果园里,心想着平日里喜欢的富士苹果曾就挂在头顶的枝头上;步入温暖的蔬菜大棚里,看到各种蔬菜绿意盎然的勃勃生机,让人心感畅快;踏上那绿油油的冬小麦,软绵绵的好似绿色的棉被,躺上去,抚摸着麦苗,那种“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的景象便浮现眼前,而此时理想和快乐的嫩芽也会在春天的枝头悄然萌动了。政府补贴的节能炕暖和又没了往日的烟熏火燎;沼气环保又节能;环村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向现城,统一规建的新农村,矮小的土坯房早已变成了崭新、宏伟高大的砖瓦房;乡亲们的收入并不比我这个城里人差,他们也是3D电视机、3G手机、全自动洗衣机的主人,这样的农耕生活让人羡慕,以至于我与妻子相约退休后一定回故乡事农桑。我喜欢故乡洁净的年味。
是的,故乡是我心里永远不会熄灭的灯;是我人生的起点和生命的港湾;是我生命的加油站,是我心灵的天堂;更是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那缕缕愁思。当我孤独、寂寞、困惑之时,给我以慰藉的是故乡的悠悠民风和亲亲乡情!
回家的感觉真好!每年春节,我一定回家。
(作者单位:山西省下寨劳教所 王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