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 处

时间:2012-06-18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桐林监狱  韦燕华

 

许多时候,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能带给我们许许多多快乐。我们能分享彼此的心情故事、交换彼此的所感所悟,思想的碰撞与感情的交融能给彼此的心灵带来慰藉,从而获得思想的成熟与心灵的成长。在交往中我们开阔了视野,增添了知识,丰沛了情感。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自己一个人面对自己。站在舞台的中心,我们能关注四面八方的声音,却最容易忽视自己心底最真实的声音。卸下所有的负累与伪装,真实地面对自己心底的呐喊与审思,才不会在浮浮沉沉中迷失了自己。

自问、自省、自悟是一种对人生、对自我的反思,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思考与感情沉淀。我们和家人,与朋友分享喜悦与痛苦,在相依相伴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与勇气;但当我们置身困境的漩涡时,自我的解救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方式,只有自己从困境中独自走出来,我们才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破茧化蝶。埋藏的潜能所爆发出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周国平在他的文章《独处也是一种能力》中这样解读“独处”:“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和别人一起谈故说今,引据经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当我们独自走在漫漫人生路上,独自品味人生的百转千回,这种宝贵而独特的人生体验与灵魂成长的方式,是与他人交往所不能替代的。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1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2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3 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    事物是复杂多变的,整理纷繁的思绪需要师友的引导和帮助,但更离不开自己思想深处的思考和辨析。释迦牟尼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又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看向世界的眼光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都是不一样的。撇开纷扰杂陈,拂去贪、嗔、痴的执拗,静静的独自思考,仔细聆听灵魂深处的声音,才是最大程度上对自己对事物的负责与尊重。周国平在他的文章里说“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检验放在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创作的时候我只能在静静的夜里挑灯苦战,唯有绝对的安静,绝对的坦诚,脑海中翻腾的感受与体验才能抽丝剥茧般获得华丽的转身。倾听文字的声音,在波澜壮阔的文学瀚海里遨游,也只有自己静静的独自阅读,才能更深刻地领略古今大家的傲人风采与智慧之光。

独处是不可缺少的能力,是重要的人生体验之一,在独处的悠然时光中,仔细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将每一份感悟、每一份体验深深刻在脑海里,任时光淘洗“我自岿然不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