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尽职守铸忠诚――访安徽省直监狱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王根兴

时间:2012-09-02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人物素描:王根兴,1977年12月出生,1996年8参加工作,200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白湖分局滨东监区内设第三分监区副监区长。“选择了警察这一职业,就意味着更多地付出。”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模范遵守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真爱自己的职业,教育感化每一位囚子,把对党的无限忠诚化作实际行动,融入他所挚爱的教育改造事业上,在教育挽救这块特殊的苗圃里,用忠诚本色描绘了属于自己的一份蓝天。

早就听说,滨东监区地理位置偏远,工作环境艰苦,素有白湖“东伯利亚”之称。周五的阳光还算明媚,带着寻找答案的好奇,记者一路颠簸,一路风尘,来到采访目的地。举目四望,清晨的雾霭犹如团团棉花,飘忽左右,大地一片苍茫。“能常年坚守在这儿吗?”记者暗问。

“记者同志,我们是同学啊。”一见面,王根兴特别热情。记者恍然:哦,想起来了,去年我和他一起参加过第四十二期警衔培训!曾经相识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

走进监区二楼值班室,一张床,一张桌,三张椅,环境朴素,但整洁而雅致。当记者说明来意时,王根兴很腼腆:“没做出什么成绩,更没你说的那么出色,做好本职工作是应该的。”

采访前,记者侧面了解,为了积极贯彻落实“首要标准”,王根兴创造性地提出了“阳光暖囚心,真情助浪子”教育改造新方法。

“说说你的‘情感施教法’吧。”没有太多的寒暄,采访直奔主题。

“没你说的那么神奇,用真情感化教育罪犯呗!每一名服刑人员都有他的心病,只要找准了病根,对症下药,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打开话匣子的王根兴娓娓道来,“分监区服刑人员汪某,入监时间较长,深感内疚自责,情绪持续低落,改造表现差。我发现情况后,深入分析原因,通过谈话,不断鼓励他重塑改造信心。发现他缺衣时,为其送衣物;主动要求其打亲情电话与家人沟通;邀请其亲属探监,当年迈的父亲来探监时,他热泪盈眶。后来,他先后获得奖励四次,减了刑,提前释放回家了。”

服刑人员张某说:“王警官这样的民警,我们服气。他不仅教会我们服刑人员怎样做事,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监区负责人如是说:“他常年工作在一线,用一腔热情塑造一名崇高的党员形象。”

王根兴同事介绍,从服刑人员工种变动、不同刑期劳力组合到不同工种计分考核等级工划分,他坚持阳光执法,始终做到“责”当头,“严”字当先。在管理中,他找准刚性管理与人文关怀的结合点,理安排岗位,科学搭配工种,通过开展劳动竞赛等形式,及时奖罚,在服刑人员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劳动改造热潮。

“你现在最想干什么?”采访即将结束,记者似乎有点迫不及待。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有愧于家人,我想多一点时间陪一陪妻儿,孝敬一下父母。”记者默然。记者了解,多年以来,王根兴默默无闻的工作作风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同事有困难,他总是主动顶上去,没有半句怨言,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忘我的工作,使他放弃了太多的休息时间。他说:“选择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就意味着不计个人得失,要恪尽职守,默默奉献。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做的还很不够。”

多年的基层工作,王根兴赢得了组织的充分肯定。2010年11月,他获得分局“每月五星”的荣誉,年终被评为分局优秀现场管理民警,其所在的分监区和党支部也连续被评为“红旗分监区”和先进党支部;2011年,他又获得省直监狱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