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凤城监狱:“四轮驱动” 队伍建设驶入“快车道”

时间:2012-09-09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近年来,重庆市凤城监狱紧紧围绕打造高素质监狱人民警察队伍这一目标,采取“思想立警、从严治警、素质强警、廉政育警”等措施,不断提升队伍建设水平。

驱动一:思想立警塑警魂。一是用政治理论武装人。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办“夜校”、开设“凤城论坛”、集中收看党代会实况转播等方式,组织民警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等政治理论内容,确保民警时刻掌握理论前沿知识,紧跟时代前进方向。二是用传统教育激励人。上好新进民警入警生涯“第一课”,带领新民警到菩提山参观老监狱遗址,感受监狱的发展变迁,从内心深处增强民警的归属感和作为监狱警察的职业认同感;紧紧围绕建狱六十周年,开展图片展览,邀请老干部讲监狱奋斗史,坚定民警职工为党的监狱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三是用专项活动锻造人。紧密结合当前监狱工作重心,拓宽思想教育平台。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刘玉美式警队创建活动”和“警营文化建设”等专项活动。大力丰富活动形式、创新活动载体,积极培育民警的争优意识、使命意识和奉献精神。在此期间,涌现出了十五年捐资助学近万元的好民警王朝成、积极参与扑灭长寿湖火灾的凤城监狱青年集体等先进典型。

驱动二:从严治警筑铁军。一是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实行民警个人绩效考核“优胜劣汰制”,奖勤罚懒,对绩效考核好的民警在评优评先、外出学习、提拔任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绩效考核差的民警实行“转岗制”,形成 “首位吃糖、末位吃苦”的竞争氛围。二是大力实施勤务模式改革。按照“三定方案”对内设机构进行调整,坚持竞争上岗,民警双向选择,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最大限度的调动民警的工作热情。三是建立中层领导绩效档案。每两月中层领导向党委讲述汇报前两月工作,由分管或挂片狱领导评定等次,在此基础上建立形成中干绩效档案,为党委选人用人提供参考依据。四是出台中层干部管理办法。从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职务任免、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监督等5大方面作出详尽规定,减少了中层干部管理中的随意性和分散性,使管理办法成为中层干部的“行动指南”、“紧箍咒”,真正实现了制度管人、科学管理。五是建立民警执法档案。对民警重大执法情况进行详细记载,起到“回放”功能,便于落实执法责任。六是创新警情分析制度。建立监狱、监区(科室)、警队三级民警思想动态收集网络,将监狱警情分析会议搬到基层监区召开,近距离了解掌握民警思想。

驱动三:素质强警练精兵。一是开展“提升式”培训。邀请高校教授到监狱举行讲座;自行组织业务骨干对民警进行业务培训,提升民警业务能力。二是开展“体验式”培训。落实新民警、后进民警“1+1+1”帮带模式(1名中干+1名业务能手+1名新民警或后进民警),在管理罪犯过程中实地指导,帮助新民警生成基本技能,促使后进民警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三是开展“实战式”培训。以情景模拟的方式,开展危顽犯个别教育、应急处置演练等,提高民警的应变能力、说教能力等。四是开展“考核式”培训。监狱分口径定期对民警进行考试考核。以法律法规、岗位技能为考核重点,做到以考促学,以学促进。

驱动四:廉政育警形正气。一是支部书记与党委书记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民警职工向所在党支部签订了“廉政承诺书”,明确了“一把手”和基层民警职工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各自职责,有效调动了民警职工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勤敲廉政警钟。大力开展“岗前一刻钟”活动,同时,要求各党支部在每月的“廉政学习日”组织民警学习一个廉政法规,讨论一个典型案例,以达到廉政知识常学,廉政警钟常敲的目的。三是大力抓好警务督察工作。采取联合督察、专项督察和网络督察等方式,对民警的警容风纪、职责履行、执法管理、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监督。截至目前,监狱未发生一起民警违法违纪事件,确保了民警的政治安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