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大建设”,打造“三大工程”――重庆市凤城监狱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时间:2012-09-09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今年以来,重庆市凤城监狱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司法部《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以及重庆市司法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的决定》的要求,立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打造灵魂工程、强基固本工程、素质强警工程,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围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强化思想建设,打造灵魂工程。

创新理论学习。一是学习内容上体现“大而全”。坚持每周星期一的“学习日”制度,组织民警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岗位业务、历史文化等知识,扩大民警知识面,增强民警教育改造罪犯的本领。二是学习方式上体现“多而新”。推行中心组学习“流动课堂”,将中心组学习课堂搬到基层党支部召开,促进上下之间思想交流,观点交锋;举办“凤城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到监狱授课,引进先进文化,拓宽民警视野;开通短信“微党课”,将理论热点、党代会精神以短信的方式发至民警手机,供民警阅读学习;建立“电子阅览室”,为民警提供快捷“加油站”。三是学习成果运用上体现“活而实”。引导民警把新知识用于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增强化解疑难杂症的本领;定期举行写作比赛,鼓励民警积极撰写新闻稿件和理论调研文章,提供练笔平台,形成“智力之花”常开。

增强职业认同。一是组织新民警“寻根”。上好新进民警入警生涯“第一课”,带领新民警到菩提山参观老监狱遗址,感受监狱的发展变迁,从内心深处增强民警的归属感。二是组织民警“宣誓”。坚持每年“五四”期间,举行重温入团誓词活动;每年七一期间,举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新年第一个工作日,举行重温入警誓词活动,强化民警作为“警察”的职业意识和作为“监狱警察”的主体意识,增强职业自豪感和纪律性。三是用先进典型“引路”。以开展向刘玉美同志学习活动为契机,举行主题鲜明的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用榜样的力量、典型的事迹激发出民警对事业的忠诚,对职业的热爱。

推进廉政教育。一是开好“廉会”。以支部为单位,每个月固定召开廉政教育会,由支部书记组织开展廉政学习,灌输廉政思想,引导民警职工干净做人、清白做事。二是建立“廉卡”。为民警建立岗位廉政记录卡片,卡片主要反映出岗位风险程度、接受廉政教育和遵守廉政纪律等内容,廉政卡作为考核民警的重要参考依据。三是吹好“廉风”。采取纪委书记定期到支部上廉政党课,组织中层以上领导到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在内网上发布廉政教育短片供民警学习等方式,营造出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和执法环境。

彰显先进本色。一是涌现出一个英雄集体。关押近200名艾滋病犯的七监区民警面对“纠合性最强、反改造性最强、危险性最强”的特殊改造对象,监区民警不仅要承担繁重的监管改造任务,同时,还要承受可能被艾滋病毒感染的巨大风险,但是,监区民警以对监狱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顽强拼搏,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了艾滋病犯“关得住、改造好”的目标,成功将艾滋病犯的“试验田”打造成为了特殊病犯管理的“示范园”,因成绩突出,被重庆市委、市政府授予 “重庆市十佳政法单位”光荣称号,目前,监区改造秩序良好,民警队伍精神饱满,现在,向组织提出想调入七监区工作的民警越来越多。二是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民警中涌现出集体义务献血、赶赴长寿湖扑灭火灾、走进农户抢收庄稼、为村民义务修路等一大批好人好事。特别是涌现出了15年捐资助学近10万元的好民警王朝成的感人故事,其事迹在《重庆晚报》、《重庆法制报》、《重庆商报》和七一网等多家市内媒体上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依托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强化组织建设,打造强基固本工程。

优化领导班子。一是在2011年荣获司法局“优秀领导班子”荣誉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以创建促工作,以工作检验创建,建设廉洁、务实、高效的领导集体。二是在监狱班子成员中推行“工作督导制”,监狱副职领导每周在监狱长办公会上向主要领导汇报上周工作以及下周工作打算,主要领导进行点评督导。三是结合“三下三清”活动,丰富“一线工作法”内涵,建立“三级包片联系模式”,即监狱领导、机关科室领导包片联系监区、监区领导包片联系警队、警长包片联系一般民警,切实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锻炼、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提升、感情在一线深化。四是开展二级班子评星定级活动。综合工作实绩、民主测评等情况,每两月对二级班子评定等次,“三星”为优、“二星”为良,“无星”为差,并将评定结果在内网上公布,对被连续两次被评定为“差”的领导班子作出组织调整,用倒逼的方式提高班子战斗力。五是坚持凡“晋”必考制。晋升中层领导、确定后备干部一律实行竞争上岗,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真正将“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工作业绩突出”的民警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不让老实人吃亏,杜绝专营者获利。今年以来,已选拔正科级领导干部9人。加强对中层领导干部的考核管理,出台“中层领导管理办法”,建立“中层领导绩效档案”,为中层干部成长开方子、铺路子、搭台子,全面提高中干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建立中层领导能上能下制度,对2名年龄偏大的中层领导免去领导职务。

筑牢基层根基。一是打造党建示范点。确定二监区、五监区党支部作为党建工作示范点,按照“十个一规范”的要求,精心进行打造,发挥示范效应,以点带面,促进全狱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二是打造“六型”机关。在机关中推行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否定报备制、督查反馈制、驻点调研制、重大事项报告制等八项制度,建设和谐型、高效型、创新型、廉洁型、服务型、节约型机关,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更好服务基层、服务民警。同时,按照精兵简政的原则,成立机关党总支,减少机关工作人员,全面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三是打造“刘玉美式警队示范点工程”。在全狱范围内推出2个刘玉美式示范警队,引领警队建设,示范警队凸显出“五个规范”,即:带班执勤规范、管理体系规范、考核机制规范、劳动现场规范、改造秩序规范。四是打造团组织精品工程。推行“三联系”(党政联系团干部、党组织联系团组织、党员联系团员)、“四同步”(同步布置、同步检查、同步落实、同步考核)、“五帮带”制度(带思想建设、带组织建设、带队伍建设、带作风建设、带工作发展),发挥共青团组织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监狱被授予了重庆市“青年文明号”、监狱团委被团市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光荣称号。

三、借助创先争优一讲二评三公示,强化队伍建设,打造素质强警工程。

首抓能力建设。强化教育培训,以警察基本功为着眼点,大力实施“精兵”工程。一是分口径业务培训。采取政治处搭台、管教各业务部门牵头,“条块结合”的方式,分口径对五类岗位的民警进行业务培训。目前,除常规训练外,还开展了警体技能培训、管教业务培训、办公自动化培训、公文写作等专业培训。二是推进专业化进程。采取“送培”的方式,选派业务骨干参加西南大学组织的心理咨询培训,到长寿区公安局参加侦查业务培训,提高民警专业水平。三是建立再教育制度。鼓励民警参加司法考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等,提高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四是构建专业人才库。以等级证书为标准,建立法律、财务、心理咨询等专业人才库。五是搭建人才展示平台。发挥大政工优势,以青年人才论坛、岗位技能比拼等,搭建展才显能的舞台,发现专业人才。

重抓从严管理。一是严格考评机制。推行二级单位目标考核“首尾奖罚制”,考核结果与政治待遇、物质保障等挂钩,形成“首位吃糖、末位吃苦”的竞争氛围;推行民警个人绩效考核“优胜劣汰制”,奖勤罚懒,对绩效考核好的民警在评优评先、外出学习、提拔任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绩效考核差的民警实行“转岗制”,对后进民警举办“学习提高班”、对违规民警举办“离岗学习班”、对离岗学习民警年度考核确定为“基本称职”。二是建立“民警执法信息档案”,对民警重大执法情况进行录像,起到“回放”功能,以便落实执法责任,增强民警的工作责任心。三是实行新民警“1+1+1”帮带模式(1名中干+1名业务能手+1名新民警),在新民警管理罪犯过程中实地指导,帮助新民警生成基本技能;实行新民警转正考试,对考试不合格的新进民警延期安排岗位,延长试用时间。

狠抓从优待警。一是积极做好处级非领导职务晋升工作,2名同志晋升为调研员,16名同志晋升为副调研员;做好警员职务套改,完成234名警员职务套改工作。二是加强工资审核管理,确保民警工资津贴落到实处,按时予以发放。三是优化警力配置,改善勤务模式,保证民警正常休息,按时休假。四是关注民警身心健康,定期组织民警到医疗条件好的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增添健身设施,提供健身场所,保证民警健康锻炼有去处。五是开通重庆、垫江、涪陵等方向的交通车,增加民警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解决民警后顾之忧。六是积极与教育部门取得联系,解决民警子女就学问题。七是为民警食堂配备专业厨师,提供伙食补助,改善生活条件。八是落实好老干部的待遇,定期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丰富离退休老干部的生活。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