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州监狱狠抓“五大工程”推进队伍建设

时间:2012-09-10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今年以来,重庆市渝州监狱以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围绕服务监管中心工作的目标,狠抓“五大工程”,不断提高队伍建设水平。

一、狠抓“塑魂”工程,用先进文化锤炼队伍素质。

一是用忠诚文化锤炼纯洁党性。以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组织民警学习党课、阅读党性教育书籍、观看忠诚教育专题片、参观革命教育基地,引导民警从内心深处坚定忠诚信念;加强民警8小时外言行教育,强化身份意识、大局意识,保持队伍思想的纯洁性;深入开展“五有”群众观教育,切实开展学雷锋等便民活动,践行为民宗旨。二是用法制文化锤炼“守土”理念。形成队伍、监管、生产“三个安全”危机教育常态机制,增强责任意识;加强依法治监、公正文明执法理念教育,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不断锤炼民警忠实履职的“守土”理念。三是用金剑文化锤炼敬业精神。深化金剑精神内涵,提炼了“忠诚、干事、行动”的渝州魂,增强队伍凝聚力;积极传递“渝州荣则我荣”的集体荣誉感,努力营造同心同声同步、团结奋进的干事氛围。四是用廉政文化锤炼自律意志。抓实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排查;严格执行“四个从严”“四个坚决禁止”;坚决纠正民警中的违纪违规现象;开展“廉政进家庭”活动,引导民警配偶当好“廉内助”;组织2010年后招录的新民警到廉政教育基地接受教育,筑牢“防腐墙”。

二、狠抓“固本”工程,以健全机制夯实队伍基础。

一是不断夯实考核督察机制。对330余项制度进行修订,汇编成册,重点完善了民警日常考核办法和科级领导干部考核办法;推行了监区季度考核排名、中干季度考核排名和民警每月排名末尾警示的“三排名”通报制度;形成“警务督察大队督察、领导监控抽查、局特警队巡查”立体式的警务督察体系。三是努力创新履职指导机制。形成了5个“135”机制,指导民警履职。即:按照“135”板块移动五固定管理罪犯;按照“135”程序处置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发生后,一线民警要1分钟内发现,3分钟内处理,5分钟内向监狱报告;按照“135” 进行交接班,要求民警做到“四交清”:交清人头、交清任务、交清隐患、交清责任;按照“135”配备心理矫治员,每个监区配备1名专职心理咨询师、3名兼职心理咨询师、5名心理互助员;按照“135”进行会议培训,利用周一监狱周前会、周三监区周例会、周五机关学习日的机会,进行培训。5个“135”有力的促进了民警履职。三是积极探索勤务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带值分离勤务模式,在民警中推行对重点时段、人头、区域、部位进行定事、定责、定置、定人的“四重四定”履职模式,确保有人在现场、有人管事负责。

三、狠抓“暖心”工程,用真诚关爱激励民警成长。

一是在激励机制上关爱民警。广泛开展“岗位之星”评选,把80%的名额留给一线民警,并把“岗位之星”列为年终考核和评先评优的条件之一;把获得的表彰作为提拔任用的直接加分项,为民警奋发向上提神鼓劲。二是在表彰奖励上鞭策民警。大力表彰先进,把85%的名额倾向基层、倾向艰苦岗位、倾向踏实干事的民警;选派业绩优良的民警外出培训。三是在日常细节中体贴民警。在党委班子成员中开展“对基层民警多一点真诚交流、多一点真诚微笑、多一点真诚赞许”的三个“多一点”活动,让民警体会到领导的温暖,感受到领导的鼓励;加大困难民警慰问力度,尽心竭力帮助民警解决思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四、狠抓“精兵”工程,重专业培训提升执法水平。

  一是狠抓基础业务“通训”。举行民警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加强一线管教民警队列指挥、队前讲话、礼仪礼貌等基本技能的训练;组织学习《刑法修正案(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减刑假释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最新法规,提高基础业务水平。二是狠抓岗位技能“专训”。今年,我狱在岗位技能培训上突出三个特点:突出专业化,加大了心理咨询、狱政、狱侦、新闻写作、信息化、医疗等专业技术的培训力度;突出专家化,重视专家型人才的培养,选派民警参加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医疗技术高级技术职称进修和数据库国际认证资格培训;突出实用化,在政工方面着重培训写作能力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狱侦方面着重培训侦查技术和耳目使用水平,如开展狱侦专题培训,选派狱侦民警到系统内外先进单位学习,到派出所跟班。

五、狠抓“领雁”工程,从表率执行强化班子建设。

一是党委班子重表率。严格落实“三下三清”,值班领导每天参加“日搜日解”会,班子成员每周三参加联系监区狱情分析会;推行双人值班制和“朝6晚9”进监管区巡查制度,监狱领导平均每月下监管区15次以上。二是中层干部讲执行。着重培养中干政治智慧、业务智慧、教练智慧,强化中干大局意识,抓牢自身建设,提高传帮带能力;推行监区领导现场办公制度,确保中干了解一线情况,在一线解决问题。

 (重庆市渝州监狱 供稿)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