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

时间:2012-09-20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单位附近有个矿务局废弃的农场,低矮破旧的一排排平房里住的全是上了年岁的老头老太太们,据说全是矿上遇难矿工的遗孀和一些早年下井落下残疾的老矿工。因是两个性质不同的单位,虽说离得很近,也无暇过多问及,所以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了解他们。十几年前我到劳教所报到上班的时候他们就是这个样子,一直以来对他们有一种很陌生的感觉,甚至是瞧不起的那种不屑。

不屑主要缘于他们中的一位老太,她经常佝偻着腰,头发花白,不论什么时候头上都罩着一块纱巾,讲一口浓重的河南方言,不论寒冬酷暑总是在农场门口的垃圾堆里刨来刨去,经常能看到她背着一堆乱七八糟的废品穿行在我们上下班的路途中。每每见到这幅场景,心中不免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意念涌上心头:她的孩子哪里去了?每天这样脏不拉几的多讨人嫌呀。所里这几年的场所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简陋场所如今已变为高楼林立、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劳教戒毒所,但每天老太仍然穿行于机关、管教办公楼之间,照旧的打扮,一贯的作为,这极不协调一幕更让我心生厌意。更为不愿看到的是:每天清洁工把打扫的垃圾装上了垃圾车,老太会准时来到垃圾车跟前,总要把那些车里的垃圾翻腾好几遍,直到“满载而归”才会收手,看到被捣腾的凌乱不堪的惨状,我的心中已是在骂娘了,就连同情的底线也将殆尽。

更不解的是,听同事说,老太太经常路过场部家属院会做一些“顺手牵羊”的营生,这让我对这位老人连可怜的心思也荡然无存了。我开始怀疑她的人品了。

就在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思维定势,重新认识了这位老太。

一个月前,单位有紧急任务,临近傍晚我开车飞速赶往单位,由于通往单位的道路改建,只得绕行。来到绕行的泥土路上,雨天后的路中央全是水,由于天黑,害怕车子陷进水里,我特意从没水的路边绕行,谁知意外发生了:看似平坦的地面竟全是泥浆,车轮陷进泥里光打滑而无法前进,不敢再贸然前行,否则会越陷越深的。无奈之下,下车看了看四周,正好在矿务局农场围墙外,反正距离单位不远了,锁好车门赶紧跑向单位。两个小时以后,当我领着同事来救急时,发现车子跟前有个人影,走近一看是那位拾荒的老太,我的心里顿时七上八下的,脑子里飞速地假设着各种可能,莫非她……没等我开口,她却先说话了:“你开车过来的时候,我就看见你了,给你示意别走田边,你没听见。你走了,我害怕大黑天里车放在这里不安全,我这给你守着呢!”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半信半疑的应答着,随行的同时说道:“老太在这指引车辆安全通行好几天了,还真是感动人。”忙于鼓捣自己的爱车,我没在意同事的话。当我们把车拉出泥泞地后,这才想起致谢老太,回头找时她早已无踪影。

好几天了,我为自己那晚的错怪心生悔意,为自己以前的偏见深感懊恼,心中总觉不是个滋味。问及退休的老科长,方才恍然大悟:老太的老公在年轻时就因煤矿事故殉职了,家中就剩下她一人,孑然一身的她有丈夫的抚恤金、政府的救助完全可以安享晚年的,但是她每天坚持捡破烂,把变卖的现金和一部分自己的生活费全部捐献给了地震灾区和附近的学校,用于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具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我为自己感到羞愧。

与老太居住的近在咫尺,却与老太的心灵相隔了十万八千里;与老太几乎每天相见,却与老太陌生了十几年。不了解却妄下结论,看不起竟心生厌倦,与她相比,我感到了自己的丑陋和渺小。

从此,想到她,看到她,我很温暖,我更敬佩!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