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春天,一阵不经意的风儿,将一粒草籽悄然吹上了我居于三楼的窗台,于是,在窗台一角的细缝里,凭着一小撮当初搬花盆遗落的泥土,草籽长成了一株细细的、柔柔的小草。我不知道它的名称,但在这钢筋水泥铸就的都市里,那一抹淡淡的,似有若无的浅绿,却令我怦然心动。也许是久已疏远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缘故,又或是嫌弃了那都市里窗的单调色彩,它的到来给我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它不像苍天大树那样将根扎得很深,但它总是在尽最大的努力汲取灰土中有限的营养;它无法如盆中花那样开出艳丽的花朵,但它总能抓出背阳处每天仅见的几缕珍贵的阳光,在都市浑浊的空气中,它努力成长着,在艰难中成长为一个健全的生命。
夏的一夜,风雨如怒,将睡梦中的我惊醒,借着一闪而逝的电光,我隐约看到窗外草在风雨中挣扎,是那么的无力,我想它一定难逃今夜的劫难了。
第二天醒来,又是一个清爽睛朗的早晨,站在窗前,我欣喜地看到,小草依然留在那里,它借以扎根的那一小撮泥土似乎也并未减少,或许是这点泥土太少而被强大的暴风雨忽略了,又或许是小草用纤细但坚韧的根抓住了它赖以生存的有限的生命之源。风雨后的小草,叶尖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在晨曦中闪耀着彩虹的颜色,如此的生机勃勃。这时,我注意到,它悄悄吐出了准备繁育后代的穗儿。
秋天到了,草渐渐变黄,在西风的呵护下,那穗儿上的草籽,开始了如祖辈一般的旅行,凭借那一份执着与活力,寻找它们自己生存的机遇去了。只有草,立在窗台上,默默注视着草籽的远行。
严冬,草死了,枯黄的身躯却坦然地在冷风中舞动。其实它并没有死,因为它播下了自己的后代也复活了自己平凡而执着的个性。
认识这样一株草是一个机缘,一份慰藉,一种启迪――生活中、工作中,我们不是也应该存有这样一份平凡与执着吗?能做这样一株草不必有太多悲哀,更无须羡慕伟岸的大树,毕竟,世上的小草远多于大树。只要我们执着过、努力过,紧紧地扎根于脚下的这一方土,即使只能为世间送上一丝浅浅的绿,生命不也就有了意义?
草,不是弱者的象征,它是生命力的写真,且为它歌一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