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培养民警大有文章可做
--记涪陵监狱四监区教育培养青年民警二、三事
作为司法行政系统最基层单位的监区,在培养教育民警上能不能有所建树?涪陵监狱四监区对此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基层培养民警大有文章可做。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关心和关怀下,四监区立足自身实际,不等不靠,摒弃“基层单位教育培养民警无作为”的消极思想,按照“政治建警,素质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的要求,积极采取正面教育、严格管理、关心爱护等措施,监区民警队伍成长进步很快。近三年,监区民警荣立三等功3人,被市监狱局以上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人,被重庆市监狱系统评为“十佳警察”1人,监区也获得了市司法局表彰的“五四红旗团支部”、 市监狱局党委表彰的“先进基层党支部”和“创建五好监区先进集体”等殊荣。
扎实开展政治教育,打牢民警思想基础。作为新时期的监狱警察要不要讲奉献?该不该坚定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四监区给出的回答是肯定的。在近年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群众满意度教育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实践活动中,监区都能够严格按照支委会研究部署教育方案、深入扎实的思想动员、扎扎实实的专题教育、深入细致的剖析总结和整改措施等步骤进行教育。活动中,监区长、教导员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工作和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澄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模糊认识,旗帜鲜明地讲清“监狱人民警察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扎实做好监狱稳定工作,做好教育改造服刑人员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做贡献,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这既是义务,也是职责。只有树立这一坚定的理想信念,监狱民警工作才有动力,发展才有持续性”等深刻道理。经过系列的专题教育,监区民警们牢固树立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克服了不良思想倾向,展现出风清气顺、心正劲足的良好风貌,工作中不断释放出“正能量”。
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不断提高民警工作能力。四监区共有28名民警,其中参加监狱工作不到3年的就有15人,占到了民警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监狱领导开玩笑说,四监区民警平均年龄是最小的,但战斗力却是最强的。他们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磨练才实现了这一跨越的呢?针对新民警多的现状,监区把提高新民警的警体技能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召开新民警座谈会,请监区领导或老民警介绍经验,组织民警进行队列动作、队列指挥、队前讲话训练,定期进行思想汇报。在此基础上,监区还将15名新民警划分成6个小组,分别指定一名监区领导或分监区长为小组长,有针对性地开展互帮、互学、互相提高的“三互”活动。一分监区长、三等功荣立者李军同志,个别教育是他的强项。他在找服刑人员特别是危顽犯谈话时,总是要带上一两个“徒弟”,让年轻民警现场观摩谈话的方法和技巧,谈话结束后还要主动和年轻民警一起分享谈话效果。年轻民警们最喜欢看他这一“拿手好戏”,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实用的个教方法,运用到工作中,效果十分明显。青年民警况鹏感慨地说:“在四监区工作不到两年时间,我学到了很多监管改造、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我觉得工作起来很充实。”
身先士卒,严格管理,不断培养民警组织纪律观念。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监狱警察是一支半军事化队伍,没有铁的纪律,是无法保证完成监狱工作任务的。四监区在管理民警上,坚持领导带头,率先垂范,严格要求,有力地促进了队伍健康成长。监区长李建国同志,不顾年老的双亲和多病的妻子,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深入服刑人员学习、生产、生活现场,和一线民警同甘共苦,共谋监区发展,去年被市监狱系统评为“十佳监狱人民警察”。分管生产改造工作的副监区长赵洪飞,直接把办公室设在车间,亲自掌管生产改造上的各项事务,短短半年时间,原辅材料和产成品的管理、安全生产措施、车间规范化建设、年初引进的两个新项目培训都搞得井井有条、头头是道,受到了市局集团公司老总的好评。管好了自身,再去严格管理别人,就很简单,一般民警也会心服口服。内看守民警小向,堪称监区的老黄牛,平常自身要求十分严格,从不迟到早退,工作上也认真负责,在监区领导和民警面前口碑很好。有一天,向队长家里老人生病了,小孩无人照顾,等他送小孩上了学之后,赶到监区上班时迟到了十分钟。在平常人的眼里,迟到十来分钟时间也许是个微不足道的事情。但这个事,对自身要求一向严格的向队长来说却是个“大事”。为了消除不良影响,他找到监区领导主动要求接受处理。监区领导扭不过向队长的“犟劲”,给予了扣分处理,并在监区民警会上进行了通报批评。正是这样从小处着手严格管理民警,监区民警的组织纪律观念得到很好的培养。数年来,监区民警中没有一起受到监狱以上处理的违纪事件。
在辉煌的成绩面前,四监区没有停止不前。目前,在监狱党委的领导下,监区正在集中精力创建市级青年文明号。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坚强的监区领导班子,有一支素质过硬、朝气蓬勃的民警队伍,监区创建“市级青年文明号”也一定能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