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苦惯了、穷怕了、过够了甚至腻味了紧巴日子的几代宜州监狱、新宇公司员工来说,他们心中始终揣着一个美妙的梦想,他们盼望着、盼望有朝一目雏鸡上树变凤凰,一步登天,就象一些兄弟单位的同行一样腰缠万贯,一掷千金,财大气粗地潇洒爽一回。早些年,党和国家、人民政府的布局调整政策,似乎给他们集体注射了一剂“强心针”,他们的好日子有了盼头,他们看到了新的生活希望曙光。但,这仅是昙花一现而已!几年前,监狱迁建成功以后,经过调整和试运行,员工们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如想象的一样美好,反而是在天天向下,压力也在一天天增大。其实,我们的民警、职工、押犯劳力并不少,生产项目也不差。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生产经营工作陷入了吃力不讨好,好心办坏事的尴尬困境,走向恶性循环迷途?症结出在哪里?
下面,笔者仅从一名一线管理民警的孤陋视野,谈谈一些肤浅的不成熟认识。
生产经营方面,管理粗放,低效运行。立项欠科学,前瞻性不强,打击劳动者信心,痛失发展先机。
队伍管理方面,部门利益膨胀,本位思想严重,办法不多,措施不灵,让一线同志倍感寒心!
统合后勤方面,管理上明显缺位,全局观念不强,因循守旧,行政效能不高。
如果我监狱、我公司要想尽快在生产经营工作方面走出现在的困局,非常有必要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一场壮士断腕,改头换面的彻底大手术。
首先,监狱和公司的两套主要领导班子,在抓经营,谋发展的问题上,务必要坚持做到思想高度统一,行动上协调一致,杜绝杂音,削除内耗。只有监狱和公司先定好了基调,具体负责落实实施的监区和分监区才不会贻误战机,干工作有目标,抓发展明方向。只要上层把准了大局,我们才会抢占发展先机。
在来料加工生产项目的引进上,严格审评,科学把关。如果说,当年我们在罗城监狱的时候是从煤矿和水泥生产的重工业,转型到来料加工的手工业,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没经验,而且,由于时间紧迫,容不得我们去做过多的选择和考虑。但是,经过近十年来的摸石头过河,不断探索与发展,我们理应逐渐有所体会和比较。一是新立项目,一定要符合国家的行业发产能布局规划要求。特别是不可以牺牲民警和罪犯的健康权为代价,去换取项目的引进权。二是项目要具有行业发展优势,存在增值空间和其备竞争潜力。主要就是避免盲目跟风,上马一些“水土不服”的项目,给单位十分有限的投资资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三是新项目,要有新理念去支撑。今后,重新引进的加工项目,最好是在行业内具有相当超前优势的。同时,相关的配套生产设施也应当是崭新的。尽最大可能降低后续管理成本。特别是要注意中了极个别奸商合作客户“洗钱”的圈套,引进了不该引进的“鸡肋”项目,捡了本不该捡的烫手山竽!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吃的问题,自有全国近九亿的农民兄弟为我们解决,我们大可不必操心。但是,我们可以在穿字上大作文章。就目前而言,我们可以往车缝加工方向进行产业转移。一来近可以解决单位发展出路问题;二是有效解决罪犯劳力在监习艺服刑改造劳动岗位不足矛盾,同时还可让他们学得一技之长,增强回归社会后的就业谋生竞争优势。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而对于优势不明显的项目,比如彩灯加工项目,则宜尽早斩断。总之,监狱和公司应组建一个有一定专业人士,甚至是行业专家参与的综合评审机构,为单位把好项目引进关口,奠定发展良好基础。众所周知,任何新生产项目,从立项、引进、试运行,到发展成型,没有3-5年的时间积淀,是很难达到领导者的管理预期目标要求的。
总仓建设严重滞后,运行效果不尽人意。要是将总仓比作人体大脑的中枢神经细胞的话,其实并不为过。而我们的来料加工,就是一根完整的产业链条。总仓在协调生产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如把合作客户(厂商)、监狱和公司、监区和分监区有机串接起来的链环。其在促进生产正常有序运转,提高效率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至关重要作用。目前,我们的总仓的现状是:设备欠缺,难以适应生产需要;人员不够专业化,综合素质和技能有所欠缺。总仓现有的设备,反是几台简单的电子计算器或者算盘,只能进行初始的原材料进库、收发、成品出库等加、减、乘、除运算。如果想进行更专业的生产运行比对及统计分析,很难进行。同时,总仓现在的配备人员,也不具备专业素养。因此,为提升总仓的专业化程度,更好地为生产服务。建议监狱和公司为总仓配置专用办公电脑,引进生产综合分析评价软件系统。同时,为总仓公开选配曾经担任过一定层级领导职务,既懂管理,又有业务技能经济类和计算机类的专业管理人员,提升软硬件程度。从而为领导决策指挥生产,提供更加专业化的优质服务。
对厂方外聘技术指导师傅监督不到位,不时产生一些不利生产发展的负面影响。为保证各个项目的有序发展,监狱和公司可以说是不惜血本,敢于花大价钱,高薪聘请了一批技术指导师傅。目的是让他们更好地为生产服务。为此,我们也专门出台了一些适用于他们的成文规定。但在具体落实中,却往往被打折扣。相关民警对他们的最大约束,也只是停留在到点带进监去,带出监外而已。至于在工作期间,他们应当完成多少工作量,达到什么标准要求,则完全没有了下文。变成了实足的“自由职业者”干或者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自己说了算!“脱管”带来的恶果是,有的供料不及时,被迫停产待料;有的抽查货品不到位,轻者返工、重者遭厂家投诉、扣款、赔偿损失,甚至终止合作。极个别师傅,甚至与罪犯产生扯不清的关系,威胁到监管安全稳定。为了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生产,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他们的责、权、利,确保真正做到为我所用,用有所值。
对一线民警培训不到位,制约生产经营全面发展。我们平时组织开展的业务培训活动,多为应景式的,装门面的,为培训而培训。而真正对生产经营工作用得上的实用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实战性训练,却往往被忽略了。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监狱和公司、有关业务部门可考虑,将课堂搬到车间,请内行的民警或者厂家师傅为教员,对全体民警进行生产培训。帮助民警抹开面子、放下架子,摆脱不敢管理、不会管理、不想管理的困局,为一线留下一支永久的生产管理土专家。同时,还可以考虑,让一些长期在一线工作的现场管理民警有机会外出参观或培训学习。改变他们甘当看守型民警愿做和尚不撞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生产的良好局面。
非生产人员偏多,影响全员工效提高。目前,全监六个押犯监区中,特岗人员的设置都不太一致。监狱和公司,有必要就此做出统一要求。最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避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或者无所事事现象出现。可以在现有的给特岗和后勤人员下定额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置生产小组,将不必设立的小组长充实到生产中。在条件成熟时,也可给六监区下达一定生产任务。尽一切可能挖掘生产潜能,从而减轻单位的经营压力。
创新能力不强,服务生产不力。近年来,我们也在组织开展“7S”管理模式、生产小组竞赛、QC活动等。但是,这些活动与生产经营联系依然不够密切,尤其是在科技创新、小发明、小技改、金点子成果,直接服务于生产方面,表现不太突出,收效不大。有时,还存在吃大锅饭的平均分配现象。要扭转这种被动创新的现象,想方设法使其日趋常态化,论功行赏,按劳分配,敢于打破人人有份,轮流坐庄的分配方式,应当是当务之急。
生产经营大政方针明确以后,其执行者民警就是决定因素。作为组织部门,这时候有必要让自己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纸上谈兵的花架子中解放出来,挤出宝贵的时间,移驾屈尊,多到火热的监管与生产实践当中去,切身体验一线民警的工作热情与奉献精神。科学地给他们设定任期,并如期考核。大胆发现真才,及时向组织举荐人才。组织部门,对民警理当做到对民了然于心,否则又何以做到知人善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要以用为本”,其意在于,让有真本事的人能干事,让能干事的人有机会干成事。什么时候,组织部门能够真正坚持做到知人善任了,那么我们距离监狱和公司生产经营工作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也就不太那么遥远了!
咱们的监狱与公司是一个有情有义,团结友爱的和谐大家庭。而管理是一门科学,综合管理则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精艺术。单位管理目标的最终达成,完全仰仗于“家人”主人翁作用的最大限度发挥,家族成员――各个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联勤联动。兄弟连心,其力断金。
罪犯在监狱里面服刑改造,不外乎两种想法:多减刑,生活好。只要解决好了这两件事情,对监狱的管理将是一件十分轻松简单的事情。但是,仅这一件事情,要想做好来,却很费周折。这需要精心谋划,科学布局,超常工作,锐意进取,改革与开拓创新。
首先,管教及生产劳动部门最紧迫的任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