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是按照国家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立的,代表国家依法行使行政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也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效廉洁的行政机关是全面推动依法行政的重要条件,是规范行政管理的重要保障。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行公开、民主、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廉洁高效的行政机关是新时期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高效廉洁的行政机关,应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坚持清正廉洁上下功夫,从上至下建设良好的办事原则、监督机制和危机处理预案,转变“冷、硬、横、推”的衙门作风,真正做到热情服务、依法行政、高效运作。
一、提高人员素质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兵民是胜利之本”。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人起着决定性作用。可见人员素质决定着单位、部门的工作效率、水平,打造高效廉洁的行政机关,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1.严把入口。在招录和任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时应从对象的文化水平、个人修养、品质作风、嗜好习惯、家庭环境等各方面综合考察,全面考虑,真正做到让水平高、品行正,德才兼备,倾心于事业的特别是对工作有热情,有激情,有上进心的同志走上行政机关工作岗位。
2.畅通出口。通过建立严格科学的考核机制,理顺淘汰通道,对主观上消极应付、懒散懈怠或者在工作中犯有严重错误的人和经过工作检验,能力和水平包括身体条件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员及时调整清除,坚决杜绝尸位素餐现象。
3.注重培养。建设廉洁高效行政机关,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培养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和办事人员。单位和组织要从工作水平、政治信念、道德素养等方面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培养和教育,一方面不断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和现代管理能力为干部成长打下基础;一方面也促进行政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4.适度福利。每个人在精神和物质上都有一定的追求,机关工作人员同样不可避免。合理的考虑和实现利益诉求对发现和留住人才,稳定干部队伍,激发工作热情,促进效率提升和预防腐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部分西方国家的文官体系提倡“高薪养廉”,我们不能照搬,但其中的一些理念不乏可取之处。具体到我国的行政机关,特别是在广大基层干部身上,在实现薪酬待遇的逐步提高、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提供职务提升机会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二、严肃考评制度
对于行政机关来讲,内部管理十分重要,严谨科学的管理是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的有效保障。
1.建章立制。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规章,结合本单位工作性质及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涉及工作机制、工作纪律、人财物管理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以制度管人治事,促进遵规守法、勤政廉政。制度建设要充分考虑本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做到不脱离实际,切实可行,操作性强。
2.明确职责。一个行政机关下辖有多个内设机构,每个机构又由若干工作人员组成,要确保机关高效运转,实现机关社会管理职能,一方面必须正确划分和厘清部门、机构的职能职责,防止相互推诿,互相扯皮,杜绝有利益抢着干,有责任踢皮球的现象。另一方面要将工作任务和要求分解落实到个人,让每个人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知道工作中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消除甩手掌柜、人浮于事。
3.严格考核。在明确职能职责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一套正确严格的考核机制来兑现考核奖惩,以促进机关部门和个人的廉洁勤政。通过量化目标、绩效考核等方式对工作中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要及时给与肯定和奖励,在部门评优和个人进步等方面体现差别,优先考虑;对推诿塞责、懒惰平庸甚至违规违纪,严重影响工作的要按照规定追究责任,认真查处。总之,要通过公正民主的评价机制来实现奖勤罚懒,维护单位形象,提高工作效率。
三、严格依法行政
行政机关担负着执行和管理的社会职能,是公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集中体现。如何防止公权力的滥用,“将权力关进笼子”,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建设廉洁高效行政机关的重要方向。
1.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到如今的实现中国梦,几届中央领导集体都将服务于民,为人民利益谋福祉作为党治国执政的根本,各级行政机关的各项工作都应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在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和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正确认识权为民所赋的真正含义,明确公仆意识,实现身份角色的真正转变,从制度的建立者和监督者向决策的体现者和执行者转变,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只有牢固树立这样的思想认识,才能使行政机关俯下身子接地气,转变机关作风,摈弃衙门习气,脚踏实地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2.大胆作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行政机关要经常、直接、广泛的和组织及个人打交道。这就注定在处理一些具体的行政行为的时候,行政机关不可避免的要与特定对象(组织和个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根据现实情况看,有时为了顾忌社会影响和防止激化矛盾,行政机关在处理上述情况时往往会顾虑重重,缩手缩脚,直接影响行政行为的社会效果并损害行政机关的威信和形象。行政机关的职权由宪法和法律规定,依法行政是法律赋予的职责和行政机关的职能要求,所以在面对上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行政机关要依照法律规定大胆作为、大胆管理。
3.有所不为。从内容上看,依法行政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于对行政权力的约束。近年来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结合《物权法》的实施,缩小行政权力对私法(民商)领域的涉及范围,进一步减少政府干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新形势要求行政机关必须有新思维,在依法履职的同时,要理性行政,有所不为,要用行政权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坚决杜绝以权力为要挟,人为设置障碍、抬高门槛,滥用公共权力、与民争利,甚至谋取私利。
四、掌握舆论导向
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对维护行政机关的形象,打造正常有序的干事创业环境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建设高效廉洁的行政机关必须牢牢把握宣传导向,掌握舆论主导权。
1.塑造形象。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深化和发展,征地拆迁、城乡差别、贫富不均、环境污染等问题和矛盾不断暴露和激化。社会上部分人仇富仇官心态日益严重,并在国际敌对势力的操纵下和网络上的所谓“公知”人物、“意见领袖”的自由主义思潮遥相呼应,在部分自媒体和网络空间中建立了一定数量的“阵地”,做到了“凡是政府(官方)提倡的,我们即反对;凡是政府(官方)反对的,我们即鼓吹”。这部分势力利用个别行政机关在工作中的失误,颠倒黑白、夸大事实,不遗余力的攻击政府政策,攻击社会管理,借以贬损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严峻的现实对行政机关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更严和更高的要求,机关必须花大力气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强化干部的敌情社情意识,努力塑造单位和个人健康向上的正面形象,不授人以柄,不给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切实做到“篱牢犬不入”。
2.占领主导。要占领舆论阵地的主导地位,要求行政机关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学会同媒体打交道,主要是单位领导,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做到在面对媒体,特别是在危机公关的时候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理、有节、有素质、有分寸,不失言、不失态,争取媒体报道的支持和理解,防止言论被媒体误导和断章取义的引用。二是要通过主动参与新闻媒体稿件投送、内部信息报送、理论研讨、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积极主动宣传报道工作成绩、工作经验和先进典型人物,在发生重大事项时及时发声,在不违反保密原则的前提下主动披露相关信息,以堵塞谣言、化解疑虑、消除误解、把握节奏、掌握主动。
3.争取支持。不可否认,在实施行政行为、履行管理职能过程中,由于工作失误和卷入利益冲突等原因,行政机关往往会陷入舆情危机之中。在当今不正常、不健康的部分网络语境之下,获得上级机关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对行政机关及时高效处置危机,维护机关整体形象具有重要作用。由此,要求行政机关在平时工作中就要下足功夫,坚持阳光行政,政务公开,在做好对上级机关的请示汇报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对人民群众和社会团体的开放宣传活动,消除行政机关的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