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京女子监狱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监狱局循证矫正试点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具有女监特色的循证矫正工作运行模式,通过准确评估女犯犯因性需求,寻找并遵循最佳证据,结合女犯特点和意愿实施矫正活动,着力提升女犯改造质量。
一、完善运行机制,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南京女子监狱制定下发了《循证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由监狱长任组长的循证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循证矫正试点工作办公室,由分管副监狱长任主任,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监区成立循证矫正实践小组,由心理辅导员、改造质量评估员等业务骨干构成,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组织领导体系,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创新项目管理。将循证矫正试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实行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做到每周有安排,每月有活动,每季有成效。试点监区负责对15名矫正对象实施具体矫正活动,由专人跟踪矫正过程,及时形成矫正个案,做到“专人专案”;其它监区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分工研发毒品类女犯矫正项目内容,为试点工作提供证据支撑。三是强化信息共享。在监狱内网开辟“循证矫正专栏”和“个案管理专栏”,“循证矫正专栏”包括矫正对象的电子专档及工作推进情况通报,“个案管理专栏”搜集整理了监狱近三年的心理咨询、改造质量评估及顽危犯管理个案 70余篇,供全体民警学习借鉴。四是落实目标责任。将循证矫正试点工作作为年度监狱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将监区推进情况纳入月度考核,将矫正人员工作实绩纳入绩效管理考核。根据目标完成情况,每月及时兑现专项课题经费。今年以来,已兑现课题经费3600元。建立工作例会制度,监狱每周召开试点监区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业务骨干培训会,每季召开全监推进会,凝聚智慧、拓宽思路、完善做法,确保了试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破解重点难题,规范工作流程
一是破解“取样”难。循证矫正试点工作的关键是“取样”,监狱对122名二次以上犯罪的在押女犯开展重新犯罪问卷调查,编制了《女犯再犯罪风险检测表》,先后对210名毒品类女犯开展筛查。对《水平评估量表》进行简化和本土化,明确施测流程和标准,并将测试结果与《女犯再犯罪风险检测表》相互比对,最大限度降低测量误差。结合阅档、走访和综合评估,最终选取15名毒品类女犯作为矫正对象,另外15名毒品类女犯作为对照组,确保了取样的精准性和代表性。二是破解“切脉”难。针对矫正对象个别化矫正需求的“瓶颈”,研究组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有毒品类女犯的COPA-PI(罪犯个性分测验)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毒品类女犯具有的独特个性特征和群体特征,并完成研究论文《涉毒女犯的个性特征研究》,为开展针对性的矫正活动提供研究证据。运用《矫正需求评估量表》评估矫正对象的矫正需求,通过面谈、阅档、走访等方式,结合矫正对象的家庭、成长教育、谋生就业、社会活动、犯罪历史和服刑改造情况,分析与个体犯罪行为有直接关联的需求。三是破解“取证”难。针对无现成的矫正证据可供借鉴的困难,监狱通过查询教科书、专著、期刊、网络等渠道和途径,努力探寻研究证据。先后购买了《循证心理治疗》、《成瘾障碍治疗指导计划》等专业书籍60余册,下载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学术论文900余篇,与10余名心理学、监狱学、法学专家建立常态化联系,充分利用经过实证检验的各类证据,寻找“循证”渊源。四是破解“矫正”难。循证矫正工作的核心是“矫正”,监狱在广泛评估毒品类女犯的矫正需求的基础上,开展矫正项目设计大赛,调动全监力量研发毒品类罪犯矫正项目,目前已完成心理矫正项目中的毒品滥用、终止贩毒、团体辅导等三个项目。保证矫正对象每周两天的矫正时间,定期组织矫正对象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增强矫正对象的矫正信心。注重提升矫正工作者的实践技能,邀请南京脑科医院专家到监狱举办“认知行为治疗工作坊”,128名监区心理咨询师参加了培训。8名心理咨询师运用“认知行为”治疗对15名矫正对象开展个体咨询60余次。
三、整合矫正资源,增强工作合力
一是挖掘监内资源。监狱以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为班底,建立了一支兼具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研究者队伍。确定《涉毒女犯个性特征分析及矫正项目设置》等理论研究课题,并运用专业的心理测试量表及SPSS统计软件对矫正过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和全方位科学评估。通过选派10名民警参加江苏省监狱局“循证矫正研讨班”学习,2次邀请专家来监开展循证矫正业务知识培训,每周组织民警集中学习循证矫正指导手册,开展个案管理及个案矫正评比交流活动,打造专业化的循证矫正实战团队,为循证矫正探索和实践夯实队伍基础。三是拓展社会资源。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脑科医院等建立常态化的业务指导联系,寻求社会专家的技术支撑。先后走访了强制戒毒所、劳教所、社区戒毒办公室、司法所等政府机构,全面了解国家禁毒工作及举措,广泛搜集矫正毒品滥用资料,将循证矫正工作延伸至社区。邀请公安局禁毒民警及街道社区戒毒办公室的专职社工到监狱对矫正对象开展帮教活动,形成多个成功戒毒个案,着力提升矫正对象的改造信心。三是强化矫正激励。运用尊重、理解、共情等技术与矫正对象建立信任关系,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并持续强化矫正对象的内在动机。试点监区通过大课教育、个别交流等方法对矫正对象进行教育动员,强化矫正主体意识。根据矫正对象的表现情况,每月酌情加学习分奖励,进一步调动矫正对象参与循证矫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