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大队工作的多年里,不管是以前的劳教学员直至今天的戒毒学员,每个时期、每个时段,都会出现偶有的闹“情绪”,讲“道理”的学员。那么这些极个别学员的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又有着什么样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呢?现结合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情
况,对这些我们俗称为“刺头”的学员的行为和心理做一浅析。
一、“刺头”学员的形成
“刺头”学员的产生都是需要一个时间段的,大致要经过“戒备”-“成形”-“暴露”三个阶段。每个人在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时,都会有一种戒备心理,在没有弄清楚周围环境之前是小心翼翼,甚至草木皆兵的。而当他们在慢慢熟悉周围环境的同时,也在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般都是先与同一个地方、相同违法行为以及社会上有无共同认识的朋友等开始的,在熟悉环境和认识朋友后,他们便对周围环境、与其他学员关系乃至民警工作、生活的方式、方法等形成一种自我认知,转而在合适的“机会”下,将自己的本质彻底暴露出来。当然,对于那些多进宫学员,因比较熟悉情况,这个过程可能要相对短暂。
二、“刺头”学员的分类和特征
根据“刺头”学员在实际行为、心理等各方面的表象,现大致将其分为四种类型。
1、隐蔽型
这种“刺头”学员可谓是最棘手的,同时,他们也有着极强的“号召力”和煽动性。这种学员往往是隐藏在幕后,向其他学员授意,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抛头露面的。而且,这种学员的目的性和选择性特别强,只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立刻收手。一方面是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是保护好自己的“手下”,不能因为手下闹的太厉害,以至于受到的处罚超出其所承受范围而进行“反水”。工作之初,曾有那么一个学员,该学员轻易不在人多的时候与民警“找茬”,但总是在背后“教导”同宿舍学员装病、诈病,达到影响大队正常工作的目的。同时,他会在关键时刻,在全体学员跟前,在他认为可以对付的了民警面前无理取闹,以达到在其他学员心目中树立自我“形象”的目的。同时,他在自以为比较“厉害”的民警面前,只进行试探性“挑战”。他会单独与民警找麻烦,但一旦被识破,即可就撤,而且,绝对不会在其他学员面前提及自己“失败”的事情。有一次,在民警值夜班时,他在民警跟前“摔倒”,在民警没有理视他时,他就悄悄的回了宿舍。此类型学员一般年龄较大,又老谋深算,身边总能聚集几个特别“忠心”的手下。
2、个体型
此类型学员具有极强的选择性,与后面提及的情绪型学员有着相似之处,但又有着独到之处。这种“刺头”学员从一入所就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思想。当然,这与之所处的家庭、社会等环境有着重大关联。他们不管到哪总感觉自己就是“老大”,谁敢惹我,我就跟他没完的思想可谓根深蒂固。2008年时,有一个学员,因打架入所。入所后,该学员一般不与其他学员深交,同时,因他身材高大魁梧,所以,别的学员也轻易不敢招惹他。久而久之,他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意识。发展到最后,只要他感觉谁在跟他找麻烦,他就跟谁找事情。这种学员一般身体比较强壮,特别自大,跟别人的感觉就是独来独往,但又特别讲“义气”。
3、团体型
简单的说就是形成一个小团队,并推选出一个敢出头露面的,其他人在背后做“智囊团”。曾听一个工作时间较长的民警讲过一个“故事”:他在分管一个班组时,总有那么一个学员时不时的找点事情,而且,在找组里其他学员谈话时,都说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后,在摸清楚他们的“关系网”后,实施内部制造矛盾,才将事情调查清楚,找出了幕后主使。这种勇于站出来的“刺头”学员一般年龄偏小,而且没什么主见,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可谓是纯粹的“枪手”。
4、情绪型
这种学员严格意义上讲不应该属于“刺头”学员的行列,因为他没有什么选择性和针对性,但却有着一定的目的性。有时也只是在无理的发泄自我情绪。但这种学员行为的突然性和高爆发性,却是必须值得关注和掌控的。因这种学员的行为一般是毫无征兆的。家庭的重大事故,长时间的压抑等因素,都有可能使得他们在表现正常的情况下突然产生强烈的机体反应,而这种学员在日常管理中也是危险系数较高的一类。他们可能在民警自认为比较安全的情况下,突发性的发生自伤自残,甚至脱逃及伤害他人的行为。以前,有个学员,平时在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而且还有不到两个月就回家了,大队民警都认为比较安全,可就在一次劳动时,他突然吞食钢板。在后面的调查中才知道,他在入所前曾得罪了一个黑社会老大,并且给他放过话,只要他出去,就要他的命。面对进退两难的局面,他感到了恐惧。而吞食钢板的目的只是为了能获得延期。此种类型学员一般比较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敢面对现实但又胡思乱想,最后在达到心理承受极限时,就可能出现突发性事情。
针对以上所列举的学员情况,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怎样去预防和掌控呢?现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认清本质,找准根源
任何人甚至婴儿啼哭都是带有一定目的性的。不管什么类型的学员做什么事情,他们总有要达到的目的。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只有先了解掌握学员的性格、脾气、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才能掌控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动向,才能认清他们的本质,找准根源。当然,这是一个繁杂而又耗时的前期工作。但是,如果我们想做好对学员的掌控,就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做到详尽掌握,才能防范于未然。
二、分化管理,内部瓦解
在预防和掌控学员的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学员的地域、违法行为、年龄等综合因素进行合理分化管理。而我们施行的“包夹小组”也正是有效的、科学的管理办法。但有时因前期工作不够充分,在执行过程中不够坚决等原因,使得此项工作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当然,我们仍然可以利用相对可靠的信息员,对学员内部情况进行及时掌控,并逐一突破,做到内部瓦解。当然,因个人工作方式、方法的不同,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也不尽相同。
三、攻防结合,软硬兼施
本人认为这是管教工作中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一味的防守是不可能做到完全预防的,只有我们找准其根源、摸清其本质、识破其目的,才能有效的遏制和打击“刺头”学员的嚣张气焰。当然,在攻防的转换中,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度,把握住原则。同时,可以根据学员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性格、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做到软硬兼施。对性格比较软弱,能够听的进去道理的学员,可以适时说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对那些态度强硬,无理取闹的“刺头”学员,我们也须在讲清事实和道理的同时,给予坚决毫不留情的打击。
四、其他因素
在对学员尤其是“刺头”学员的管教工作中时,民警的情绪、责任意识等等各种因素也是引起“刺头”学员强烈反应的客观存在。由于民警长时期与各种学员接触,潜移默化地产生了负面心理。同时,工作、生活、家庭中的各种压力也影响着民警的工作情绪。所以,在处置学员特别是“刺头”学员的工作上,一定要做到自我调控,以免激化矛盾。当然,在“刺头”学员的处置上,不仅仅是哪个民警的事情,这需要团体的配合协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刺头”学员无机可乘。
随着职能的转变,今后可能还会面对新的问题,但是,在对戒毒学员的管理教育中,我们必须脚踏实地、积极认真的去探索、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