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宜州监狱监管改造工作纪实

时间:2014-02-01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遵循法治  践行宗旨

------广西宜州监狱监管改造工作纪实

这是一所中度戒备监狱,主要关押着刑期10年以下的罪犯。优良的设施、整洁的环境、规范的管理和充满规训与教化的氛围,无不让人印象深刻,感触良多。这,就是广西宜州监狱,一所自治区级现代化文明监狱。

宜州监狱座落在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广西宜州市。其前身为广西罗城监狱,2009年,监狱搬迁至宜州市后更名为广西宜州监狱。

四年多来,宜州监狱认真履行监狱职能,成功改造了3600多名罪犯成为守法公民,在促进平安广西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实现了自身的健康发展。

(一)监管・安全

确保安全稳定是监狱工作的首要任务

老百姓常说,平安是福!对监狱工作来说,维护场所安全稳定就是首要任务,也是实现刑罚执行价值,促进监狱工作健康发展的前提。监狱党委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首位意识,坚决执行监管安全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一把手”对安全稳定负第一责任,深入推进安全防控“五项机制”和“四防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了监狱、监区、分监区“三级防范机制”,制定实施《警察现场管理日工作规范》、《罪犯“三大现场”管理规定》、《宜州监狱“四个重点”管理方案》等200多项监管规章制度,构建严密的安全防范制度体系。全监上下认真落实司法部《关于加强监狱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强化监门管理、狱情排查、应急处置以及会见、物品、通讯等管理工作,实施对罪犯攻心治本的教育机制,实行警察交接班“四交清”、罪犯联保互监挂牌动态管理、狱情“日碰头”,强化警务督察,早、中、夜三班跟班督察,实现了监管工作纵到底、横到边,点、面全覆盖。同时,不断深化与驻监武警部队“三共”建设,加强“两警”联防工作,构建起共同防范、分区值守、协调有序的安全防范执勤新模式。三年多来又先后投入1100多万元资金,建成4个安防监控系统 、近700个数字监控点位以及监管改造信息管理系统, 使科技防范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门禁系统、防冲撞阻车器、金属探测仪、危险物品检测仪、电子围栏等,现代化的监控大屏幕,总控、分控 24小时不间断。人防、技防和物防的高度有机结合,筑起了安全防范的铁壁铜墙,完全实现了24小时罪犯无脱管的监狱安全管教格局。

    无论是白天黑夜、还是阴晴风雨。鸟瞰下的宜州监狱,给人呈现的总是森严、宁静、安祥 。2003年以来,连续11年实现监管安全无罪犯脱逃、无狱内重大案件、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无重大疫情发生的“四无”目标,罪犯改造质量不断提高。

(二)教育・改造

教育改造罪犯是监狱的中心工作

 按照“改造人”的宗旨要求,宜州监狱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教育、管理教育、入出监教育、劳动教育、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六大教育”,不断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

在罪犯计分考核、奖惩,减刑、假释以及罪犯劳动改造、生活卫生等刑罚执行工作中,监狱严格依法规范实施,做到考核公正,宽严相济,实体、程序合法,条件、程序、结果全部公开,主动接受公、检、法、司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着力打造阳光执法监狱。

狱内改造环境中,260余幅“改造山歌”宣传牌形成了醒目的特色文化标识。“改造山歌”结合了大多数罪犯是宜州附近县市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监狱充分利用宜州作为“歌仙”刘三姐故乡的地域文化资源,开展“唱山歌促改造”的特色监区文化建设,以《服刑人员改造行为规范》、《改造行为日准则》等内容为主体,编写了44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罪犯改造山歌手册》,易学易唱,触动罪犯心灵。同时,建立有罪犯床头文化励志牌,开展“季度改造之星”评比、“罪犯行为规范评比验收”活动等,一系列教育方法手段的探索创新,使教育改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随着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加强,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持续推进,逐见成效;通过“情绪晴雨表”,关注罪犯日常改造情绪,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对顽固犯和危险犯实行个别化矫正,挂牌攻坚,教育转化效果日趋明显。

在积极整合社会教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