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监狱深化“三个监狱”建设 顺利实现“四无”目标十二连冠

时间:2014-02-01信息来源:梧州监狱作者:

 2013年,梧州监狱以平安监狱、法治监狱、文化监狱“三个监狱”建设为主线,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质量年活动和规范化监区创建等活动,从基础抓起、细处着手,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定,以转作风、强技能、提效能为动力,确保了监狱安全稳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了搬迁后的首年开门红。截至2013年12月31日,连续12年实现“无罪犯脱逃、无重大狱内案件、无重大疫情、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四无”工作目标,连续19年无警察因违法违纪被追究刑事责任。

构筑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建设平安监狱,监狱安全防范能力切实增强。进一步建立健全防控、排查、应急处置、领导责任、研判等“五项机制”和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防一体化”建设,强化值班、巡逻和警务督察工作,规范监管改造各个环节的工作,及时消除隐患、杜塞漏洞。全力抓好监管安全防范工作,加大问题隐患的排查整改力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活动和联合大督察、集中清缴违禁物品等活动,对检查出来的问题隐患,逐一建立台帐,落实整改责任、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加强复检验收,切实做到“整改不落实不放过,整改不彻底不放过”,促进了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全年开展警务督察965次,开具纠正隐患通知书26份、消除隐患通知书19份,给予19人次扣分,整改率达到100%。突出重点,创新模式,把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有机结合,抓好罪犯生活卫生和疾病预防治疗工作,绿化、美化、净化监舍环境,顽固犯得到逐步转化,危险犯得到有效控制,狱情、犯情比较稳定。加强与驻监武警部队“三共”建设,完善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实现了监门武警哨和三人应急前置哨上岗,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着力打造法治监狱,监狱规范化管理水平逐步提升。一是健全执法监督工作制度。加强对重点执法岗位、重点执法环节的监督,及时发现、解决执法过程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综合运用执法通报、执法检查、联席会议、执法巡视、案件督办等执法监督方式,增强执法监督工作实效。二是严抓现场管理。监狱采取查看警察在岗执勤工作和检查罪犯遵规改造情况等方式,彻底消除现场管理上可能出现的漏洞。三是细抓执法管理。先后制定了《梧州监狱罪犯收监释放工作规定》、《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罪犯教育改造工作规定》、《执法监督员制度》等制度规定。对罪犯和亲属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工作,坚持“三审二示”制度,开展“监狱开放日”活动,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对监狱执法监督。四是狠抓机关管理。制定了《梧州监狱工作推进制度》,通过开展机关警察作风纪律整顿,进一步提升规范意识和服务能力。五是深入开展规范化监区创建活动。制订了《梧州监狱规范化监区创建方案》,稳步推进一监区创建试点工作,12月份,顺利通过了规范化监区考核验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标识标牌和档卡表本册,提高了监狱管理整体水平。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构筑精神高地,文化监狱建设初具规模。一方面,以警营文化建设为抓手,注重警察职工文化需求,坚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群众活动文体设施。建立了办公文化区、文化长廊区、运动文化区、食堂文化区、广场文化区五大警营文化区,提炼出“忠诚、崇法、敬业、致新”的梧州监狱警察精神,努力打造具有梧州监狱特色的警营文化品牌,发挥文化育警功能。举办了梧州监狱首届文化艺术节,通过开展登山、歌咏、青年运动会、演讲、警体技能、气排球、篮球、板报、征文、摄影、十字绣比赛和文艺汇演等活动,为广大警察职工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广阔平台。成立了11个文体协会,创建职工书屋,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满足警察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不断丰富监区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效。提出了“艺术矫治,文化育人”的教育改造工作理念,完善“三室三栏”,即心理咨询室、罪犯活动室、阅报图书室及狱务公开栏、处遇公示栏、监区宣传栏,扎实推进监区文化建设。在罪犯中广泛开展以增强文化活动的多样性、普及性、教育性和新颖性为主体的监区文化建设。开展了传统文化常态化教育活动、教育质量年活动、感恩教育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监区改造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效。


 

(梧州监狱 倪小兰)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