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区桂中监狱 文/韦 颖
女儿告诉母亲,自己恋爱了。她的朋友也是一名年轻的监狱警察,家里已是三代在监狱工作了。
母亲的脸一下阴沉了。她想起当初陪女儿去单位报到的场景:离开市区,又走过县城,最后经过二级路旁重重甘蔗地终于到达一个村子样的地方――女儿的单位,交通不便不说,地下抽上来的水也不能饮用,菜市场到下午就没东西卖了,生活不便可想而知。
母亲对农村的记忆依旧停留在她年轻的时候,害怕自己生长在城市的女儿在艰苦的基层扎根,从此远离城市的便利。
看着愁云满面的母亲,女儿说起了她的经历,这是一段很平凡的故事。
刚到单位上班,下了班吃了晚饭,农场进入一片安逸的寂静中。没有大城市灯红酒绿的夜生活,没有呼朋唤友的昏天暗地,只有头顶着星星,呼吸着独特芳香的空气在田园小道上散步。但她渐渐觉得日子无趣。
后来,她发现平凡生活的调味品。监区的领导和同事晚上都在办公室,大家处理白天未来得及完成的工作,喝茶开起了茶话会,工作近况、每天趣事、生活烦恼等话题都聊得不亦乐乎。
之后她也习惯晚上到监区来,有时看看罪犯的信件,有时忙点材料,茶话会更是妙趣横生。忙完后,她要走回宿舍,监区的管教小许打着手电筒在走在旁边。她问:我们顺路?小许笑笑没回答,结伴同行。她在城市长大,城市永远灯光辉煌,从不知缺少路灯的乡间小路那么昏暗,兼有蚊虫肆虐且时常窜出来的蛇鼠的吓人。多亏小许的手电筒,走在黑灯瞎火的田园小路上,她第一次感受到这个小电源发出的光明多么美好,那像一盏橘黄色的灯把她送回自己的宿舍。
她慢慢开始关注起这个晚上顺路回去的“同伴”。小许总是一言不发地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全神贯注忙着,好像有做不完的工作,但做事有条理、耐心又细致,对工作也没有抱怨。
晚归的路上,小许说起单位的历史,说起他的父辈们将毕生心血付出的监狱事业,她听得津津有味。渐渐地,她走近了单位,走近了老一辈农场人――一群甘于清贫、默默奉献的监狱警察。
很久以后,他们牵了手在一起。她才知道小许家离自己的宿舍那么远――完全东西两个方向。在几近一年的时间里,那么多个夜晚,刮风下雨或者晴朗闷热、北风肆虐的严寒或冒着热气的酷暑,这个男孩拿一只手电筒送她回去,又独自穿过黑暗默默走一段更远的路回自己的家,无一句怨言。
没有鲜花、烛光晚餐和贵重的礼物,在一只手电筒照亮回家的路上,最难得一个人真心珍惜另一个人,最不容易的是彼此内心价值的认同――固守在小村庄里对监狱事业的无怨无悔,最质朴的是真心实意对他人的真心。从那时起,她在内心认同了这种生活方式,如同小许的祖辈们坚守在山村扎根监狱事业一样,过着清水一样的日子,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坚守岗位、无愧于监狱人民警察的称号。
她也有了这种勇气。爱情有千种百样,在远离城市的物质和繁华的小山村,她收获了真挚的爱情和最简单的快乐。她相信,母亲也会认同她这种幸福的。
爱情盛开的样子,是责任与理想之花盛开的美好,为了那份美好,年轻的生命携手同行,收获内心的安稳。
作者:韦颖
单位:广西区桂中监狱 宣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