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航标

时间:2014-03-11信息来源:平南监狱作者:

一位旅居上海的印尼工程师目睹了我国的一些现状后,发出了这样的慨叹:中国,是一个不爱阅读的民族。他说他在从飞往上海的飞机上,当时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但他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不可否认,当下的社会,浮躁成为了一种常态,上网聊天、狂刷微博、打网络游戏、看电影成了当今年青人的重要的一部分,占去了他们大半的时间和精力。有人担忧,外国发明的智能手机,像当年提炼的鸦片一样,正以一种新的文化渗透方式在急剧蚕食着我国的有志青年。据媒体报道,我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我国人均阅读量少得可怜。尤其是日本管理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更是触痛了大家的神经,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透过这些现象与数据,窥管知豹,春江水暖鸭先知,身为华夏子民,我们不能不忧虑!我们虽大多为凡夫俗子,也许不必都像周恩来背负着沉重的国家情怀,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也不必像学者们,每天绷紧脑袋里的发条,钻进书本里潜心读书、做学问。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有着小市民一样的情怀,仅仅为愉悦自己的身心而读书,以此滋养自己贫瘠的精神家园,让心灵的绿洲不再荒漠、心灵的航标永远不会偏离正常的轨道。

生活总是让人疲倦,每天我们或是在喧嚣地忙碌着,或孤独地忙碌着,唯独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我们都需要有短暂的“关机”时间,对一些纷繁繁杂的事件进行过滤,让自己与自己相处,阅读,写作,发呆,狂想,把灵魂解放出来,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里。让我们多抛弃一些所谓的放松、娱乐,多推辞一些无谓的应酬,安安静静地坐下来,翻阅一本好书,点亮心灵的航标,体会作者的心境与用心良苦,与作者共鸣。书可以是传世名作,可以是使人明智的史书,也可以是经典美文。至少,当我们在面对别国鼓吹的“中国威胁论”、“丑化中国论”等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可以持清醒的头脑,不致于掉进别人的陷阱里,不会犯“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就骂娘”的错误,不会误入岐途,常年守候在悬崖边,像煮在温水里的青蛙,危险来临而不自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