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里丰监狱打造“三位一体”先进典型培树机制

时间:2014-04-12信息来源:法制网作者:

    法制网见习记者 王春 通讯员 姜国云 戴子忠

    近三年来,浙江省十里丰监狱以打造“三十佳”警营文化品牌为重点,坚持把深化先进典型培树作为加强队伍建设、培育监狱文化的有效途径,选树和推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2012年“三十佳”评选活动被评为司法部优秀案例,2013年推出了第三届浙江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获得者周春华、第二届“最美衢州人”十大年度人物获得者陈忠良等两位先进典型。在培树典型的具体实践中,逐步探索出发现、宣传、学习“三位一体”的先进典型培树机制。主要做法是:

    善用发现眼光,坚持多角度发现最美典型

    我们身边不缺少先进典型,而是缺少发现的眼光。发现典型是做好典型培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是突出重点选树典型。自2011年以来,监狱着力以打造“三十佳”品牌为切入点,以平凡中见伟大、身边感人故事、丰富特有内涵的典型人物为突破口,强化典型的选树和培育,以此引领、带动、浓厚典型培树氛围。二是倾向基层发现典型。在“三十佳”评选活动中,科监区以上领导不参评,侧重从群众中发掘典型,通过分监区推荐、监区(监区支部评议、民警职工述评、服刑人员“最美警官”测评)举荐、民警职工全员投票评选等五个阶段八个环节,发现挖掘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先进人物,突出了典型的“草根”性,使之成为“接地气”、群众认可的典型。三是立足工作发掘典型。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每年评比表彰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优秀个人和岗位能手,以及在急难险重、见义勇为、救死扶伤、拾金不昧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800余人次,让民警职工感到身边的典型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又可学。

    树立开放思维,坚持多层次宣传最美典型

    宣传典型是典型培树的重要环节。选准树好典型还要积极宣传好典型,不能让典型“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是善用媒体宣传。积极主动加强与社会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平台,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先进典型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让典型走出十里丰,增强社会辐射力。去年,仅关于陈忠良同志和艾滋病监区的宣传,就得到了中央、地方、厅局等诸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法制日报、浙江日报、浙江法制报、杭州都市快报、衢州日报晚报、东方法苑、东方警苑报等都作了大篇幅的专版专题报道,人民网、法制网、凤凰网、省政府网等网站广为转载传颂,在各级媒体网站上发表新闻报道100多篇次。去年9月3日,《浙江日报》最美浙江人栏目对陈忠良作了2000字的深度报道,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二是拓展宣传载体。创新宣传的形式和手段,以先进典型事迹为素材,通过演唱、舞蹈、诗歌、剧本、小品、微电影等艺术形式,生动再现典型的先进事迹和时代精神,增强了典型宣传的效果。特别是以周春华和陈忠良两位先进人物为故事原型拍摄的监狱首部微电影《爱立方》,反响很好。注重沟通联系,通过央广新闻总台、浙江卫视、衢州电视台拍摄制作广播剧、专题片等方式,宣讲先进人物精神,提升监狱的美誉度,1月19日浙江卫视时代先锋栏目播出了《陈忠良:高危岗位上的坚守》;2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难忘的中国之声”栏目播出陈忠良先进事迹;衢州广播电视总台先后5次播出陈忠良感人故事,周春华参加省厅“美丽情怀”先进事迹报告会作了10多场报告,在系统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强化典型引路,坚持多方位学习最美典型

    推进监狱科学发展是先进典型培树的最终落脚点。监狱非常重视做好先进典型的后续引导学习,引领广大民警职工将榜样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监狱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是营造学习典型浓厚氛围。监狱紧密结合近年来开展的“创先争优”、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三十佳”等先进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