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 化

时间:2014-05-19信息来源:黎塘监狱作者:

 

我的父亲是一位黎塘监狱老狱警,今年76岁,退休已有16年,每当我翻开父亲那本封面已破旧的相册,看到里面那张父亲穿着发白的警服,戴着发白的警帽站在破旧简陋的办公室门前,旁边是杂草丛生的发黄照片时,我不由得感慨父辈们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多么的艰难,由此与现在的优越工作环境相比,真是感觉无比幸福。

六七十年代,廖平民警职工的生活环境可以用边远、闭塞、落后、艰苦来形容。由于受所处地理位置的限制,其与宾阳县城、黎塘镇相距三、四十公里,接二级公路也有二十多公里,道路泥泞坑洼,交通难,坐在往宾阳、黎塘的车上一路都要经过一翻颠簸,让人心烦。职工的住房大多是低矮破旧的瓦房或六七年代的楼房,整体布局缺乏合理的规划,红红的泥土路,坑坑洼洼,到处尘土飞扬,大路两边杂草丛生,下雨时,尤如走在乡村的路上,裤脚总是被溅上泥巴。

我的父亲那时担任管理科的副科长,就像那个年代的狱警一样,工作任劳任怨,坚持原则,埋头工作,肯吃苦、甘奉献,尽管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依旧对监狱工作那样热爱、那样执着。当年的父亲工作非常忙碌,有时父亲连吃饭的时间都在思考工作方面的问题,根本没有时间为辛劳的母亲分担家务,也很少与我们交谈,更不用说关心我们的学习成绩,由于与父亲缺乏交流,所以我们对他很生疏,也很惧怕他。但有一件事,使我对父亲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一天晚上,全家人正在吃饭,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我赶紧去开门,见一位40多岁的男子提着一大袋水果站在家门口,父亲赶快到门口前阻止,轻轻的对他说:“有什么事情请到办公室谈,不要到家里来,如果你的儿子在监狱中能好好改造,我们会按制度给他办理减刑的,请把东西拿回去吧,”父亲委婉拒绝了为在监狱服刑的儿子获得减刑而前来送礼的男子……,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的父亲在那艰苦的生活环境,都能依法依规公正执法,而我们呢……。

几年之后,我也当上了一名狱警,穿上了威武的警服,戴上了神圣的警帽,不知不觉工作有了十余年,突然间感受到了如今的廖平已是今非昔比,我们的工作生活环境比起父辈们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在道路建设方面,黎塘监狱自力更生建成清水河大桥,同时与宾阳县、来宾市共同修建了连接宾阳县城、来宾市的水泥公路,极大地改善了交通条件,方便了民警职工与外界的交往联系,大家都不会再为交通担忧,而且近几年民警职工经济待遇的提高,大多数人都有了“私家车”,更方便了来往城市。其次是如今的黎塘监狱破旧的平房大部分早已不见踪影,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的高楼将其取代。通过单位集资建房,我们拥有了宽敞明亮的家居,我站在其上,欣赏黎塘监狱美丽的夜景:有的人在平坦的大道悠闲散步、有的人在公园轻歌慢舞、有的人在球场上尽情打球,有的人在超市疯狂购物,到处一派热闹景象,我的心情也得到了平静。

沐浴监狱布局调整的春风,陈旧的监舍已不见踪影,一座现代化文明监舍座落在黎塘监狱中心。如今民警职工们脸上流露出的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心里荡漾着的是说不出的幸福感。而我的老父,在退休之后,总是闲不住,自学电脑,去年,在监狱党委的支持下,办起了老人电脑培训班,继续为监狱事业奉献自己。父亲常对我说:“你们现在的工作环境比我们以前好得多了,现在办公室内有空调、有电脑,在这么舒适的环境下工作,你们一定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自我,好好的工作呀!”

的确,我们深信,在父辈那一代正直、不服输、不怕苦,不断开拓超越韧劲精神的传承下,在年青一代的加倍努力下,我们黎塘监狱的明天会更好,更加辉煌!


 


 

二�一四年五月十五日

(黎塘监狱:郑红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