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青春片全面占领市场,《中国合伙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都超过5个亿,今年4月25日,同样是青春怀旧题材的《同桌的你》上映,3天便破亿,可以说,这个成绩非常辉煌。
青春片的成功之处在于挠中了这个时代人的痒处――怀旧。人都怀旧,尤其是现在生活节奏快,越快,人怀旧的念头越强烈,巨大的市场消费也就形成了。但是,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买账?怀旧情结是否有被消费殆尽的一天?
在影院观看完所有这些青春怀旧片之后,个人觉得《中国合伙人》确实拍的成功,不但真实且唯美。这是一部向奋斗着的青春致敬的片子,我们这一代的关键词就是“奋斗”,在“奋斗”夹缝中生存的人其实都非常怀念学生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之前看这个片子时有一幕非常强烈的打动了我。成冬青、王阳在机场送别孟晓俊,他要去美国了。“我不回来了”,孟晓俊很潇洒的挥了挥手,嘴角是往上翘的,甚至咧着两排大白牙,转过身后,却靠在女朋友肩上哭了......背后,成冬青、王阳早已趴在机场的玻璃门上哭开了......我们为什么被触动?不光是为友情,也替自己哭,就是感觉生活当中一个支柱要没了,毕业的时候都有那种恐慌感觉。那时候没上飞机场送同学都是火车站,在火车站哭得稀里哗啦的。
音乐能把我们拉回到共同的记忆当中。片子里,《海阔天空》那首歌把对理想主义的背离唱得是淋漓尽致,适合在激昂向上,理想主义要颓灭的时候唱这个歌。我们毕业的时候也会去KTV吼上几嗓子,直吼到筋疲力竭。那是对青春的迷茫与困惑。然而,成冬青他们找到了答案“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相比之下,《致青春》、《同桌的你》,虽然片中依然有一些特别积极的元素,也有几锥子扎到了青春的命脉,但是立意层次要低得多。《致青春》其实就是赵薇上交的毕业作业,它突出了残酷的青春。郑薇、阮管、朱小北、黎维娟,她们的婚姻各个都是很残酷的......《同桌的你》,林一和周小栀十年爱情长跑,但故事走向无比随意,想到哪儿拍到哪儿,最后仍旧是“爱情输给了现实”。
“不创新,就死亡”这是艾柯卡给汽车行业的警告,对于其他行业也是如此。在两年内密集地出现了五六部青春怀旧电影后,吃不腻的怀旧老底会不会有令人疲倦的一天?这是我作为一个影迷,比较担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