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

时间:2014-09-23信息来源:乌鲁木齐少管所作者:

 近日,中央一套播出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引起很大的反响,成为民警职工工作间隙、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是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而拍摄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截取邓小平1976年复出至1984年国庆阅兵的时间节点,剧情讲述了邓小平在历史转折时期所做的一些大的改革政策,讲述了中国的这位伟人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贡献,是对这位伟人的一生的丰功伟绩的赞歌。全剧共分“整顿科教,走向变革”、“实事求是,拨乱反正”、“发展经济,建设四化”、“百废待兴,城乡共荣”、“时代先锋,国际大潮”五个篇章,采用虚实结合的叙事方法,一条实线以邓小平家庭为主,正面表现改革开放初期共和国的风云变幻;一条虚线以巫刚、宋佳、印小天等小人物的命运为主,侧面讲述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以及普通民众的深刻影响。

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们,每当看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程和发展时,看到领导人如何不畏困难带领人民改革开放时,敬畏和激动油然而生。全剧多处演绎让我感动落泪,有两处更是直击心灵:

知青下乡:邓小平没有把下乡知青看作为普通的劳动力,而是十分看重对知青进行理想教育的重要意义。他认为,给知青以理想,去改造自然,使知青们感到有了奔头。如果不搞理想,单是让知青们当个农民,是巩固不下来的,这样既锻炼了知青的吃苦能力,又为乡镇注入先进思想,注入新鲜血液,搞活了乡镇建设。今天的我们,没有吃过当年的苦,不曾体会当年的难,什么是真正的理论实践相结合?工作中常说的实践,是不是单指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在拥有理论的同时,如何先低下身子去实践,再如何抬起头搞创新,在看完这段历史后,这些问题让我产生了立体性的思考。

恢复高考:1975年,邓小平开展全面整顿教育,对当时的大学招生方法和教学质量提出批评。他说:“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大学究竟起什么作用?培养什么人?有些大学只有中等技术学校水平,何必办成大学?”“一点外语知识、数理化知识也没有,还攀什么高峰?中峰也不行,低峰还有问题。”为此,他要求教育部搞一个教育工作汇报提纲,并恢复了高考。高考的恢复,体现了知识在国家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突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主导地位,教育了我们学习是无止尽的,发展需要的是知识、坚持、创新。

改革开放35年,中国在发展、新疆在发展、监狱也在发展。监狱的“外貌”“内脏”都焕然一新,不断完善了软、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对服刑人员的监管力度,不断提高民警职工的素质,这些变化,无不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无不与邓小平思想环环相扣,砖砌得实,根基才稳,工作做的硬,才有飞跃,作为加入监狱队伍工作近两年的我们,不能只求过得去,不求过的硬。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民警的依赖心理在一定范围内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在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一定要秉承主动出击、积极解决的理念,不能总习惯于等待领导拿主意、定主张,我们需要传承并且不能放弃的就是这种勇于担当、承担责任、敢于创新的精神,放弃了责任,也就是放弃了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所以说,成就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承担责任,只有责任才能证明你比别人更出色,也只有责任才能让你在创新的路上走好、走稳。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