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之时,最爱逐梦,时常在脑海里勾画爱的轮廓,播放爱的影像。当时,捕捉爱的影子依稀只看到在雾色渐渐被暖阳化开中,父母开始为我们一日三餐而劳作的背影,和成功时朋友悄悄竖起的拇指以及赞许、没有丝毫嫉妒的目光。
父母的爱,我们称之舔犊之情,这种爱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一路纵横而毫不迟疑,因为我们知道,即便撞到头破血流了还有他们坚实的怀抱。朋友的爱,我们谓之友情,它让我们如喝甘露,在我们犹疑不决的时候充当我们的智囊,又在关键时刻将我们向前推一把。到了青春萌动时,我将爱的理解偏颇到极致,总认为宇宙中最伟大的、化学组合反应最激烈的莫过于我们颂之为爱情的东西,能惊天地,泣鬼神。这种爱如同美女配野兽,时而温情可人,留下惊艳之笔,让我们醉入梦乡;时而又“狰狞”,让我们在“激烈的对抗”中学会珍惜,学会宽容。它的存在,使生活悬念遍布,让我们去追寻未来幸福的双腿直到地老地荒依然不觉疲惫!
参加工作后,我也成了全国30多万名监狱人民警察中普通的一员。从基层到科室,从一名羞涩的女孩到一名干练的母亲,十几年的工作、生活浸润,我慢慢地触及到了爱的真相,逐渐还原了爱的本来面目。原来爱的形式如此多样,内涵如此丰富!除了这三种常见的模式之外,还存在着第四种形态―――对职业的爱!
翻开监狱这本书,里面的主角不外乎两种:警察与罪犯,而故事情节则永远是改造与反改造、教育与反教育之间永恒的较量,当然,中间会插播无数警察“为了博回万千个你的幡然醒悟,却换来我的满头白鬓”的温馨镜头。坚守在高墙里的男警,得益于监狱布局大规模的调整,主战场从野外搬回到了室内,工作内容除了防逃、防暴外,肩上仍然负着将罪犯的思想洗白的神圣职责。而女警,千人一面的制式服装与严格的警容风纪将她们心底那个时尚梦想统统抹杀,朱唇寇丹、波浪披肩、万千霓裳,只能蛰伏心底,唯有周末才获得美丽的通行证,偶尔一露峥嵘。训练场上,她们与男警一样在骄阳烈日下挥汗如雨,在刺骨寒风舒展英姿,肌肤纹理逐渐变粗,慢慢成长为一名女汉子而不自觉。工作中,她们又像做料理一般细致、耐心,用心协助男警将维护监狱安全稳定、教育改造罪犯这出戏做好、做实。
有人曾戏谑,监狱人民警察“拿的是8小时的工资,从事的是12小时的工作,担负的是24小时的责任,365天的责任。每天一进车间,鲜见日落和周末,无数个既定的休假计划常常被搁浅,今天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每次互联网上触及要给公务员涨薪的话题,总会引来无数网友的板砖。职业的价值难以被认同,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永远是他们内心的一道伤痛,只是他们依然淡定的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可能有人会嘀咕,他们大多数人年纪比较大了,在体制内呆久了,出去什么也干不了,乍一听,似乎有理。可是再认真梳理一下近几年监狱招录进来的新公务员,内心马上推翻这番论断。他们年轻,朝气蓬勃,学历高,无论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均游刃有余,纵然外面养老金即将并轨、金饭碗随时变银饭碗的呼声随时变事实,他们依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地坚守着。我想这就是对职业的一种爱,一种敬仰!
(平南监狱 韦昌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