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在物质匮乏的过去,“节约”是一种必然的生存状态,人们不具备挥霍的资本,而到了时代发展的今天,也许有人不以为然,也有很多同志心理会犯嘀咕,优越的生活条件,觉得浪费一点无所谓,”奢侈”便成为一种时尚,什么LV、什么IPHONE6、什么欧洲八国游等等等等。以奢侈的享受满足自身的欲望,将“消费”和“浪费”混为一谈,常常听到有人振振有词的说:花钱消费是个人自由,浪不浪费他人无权干涉。殊不知,浪费行为的“溢出效应”侵蚀的是社会资源。关乎集体利益和社会公德。
时至今日,我们不用再过那种红米饭、南瓜汤的穷日子,适当追求生活质量可以理解,正常的欲望无可厚非,但更需要看到,人之为人,不是一个“欲望的洞窟”,有理智,讲理性,才是“人”真正的价值所在。有的党员干部,被“贪欲”所驾驭,丧失理智,奢靡之风潜滋暗长,在一些地方甚至渐成时尚,不以铺张浪费为耻,反以挥霍无度为荣。当今社会,铺张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舌尖上的浪费”到“车轮上的腐败”,再到“墓地里的奢华”,人们看到,浪费之风侵蚀社会诸多领域,严重制约着资源效率的提升。而一些惊人的浪费就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在不经意的举手投足间。以前老百姓用“屁股底下坐着一栋楼”来形象比喻公车的花费。“贪污是极大的犯罪,浪费同样是极大的犯罪”。
节俭,是我们廉洁自律的必然要求,清廉,是为官者的本分。廉洁,向来就被人们称为“古之楷模,今之模范”。看今朝,因贪图享乐、肆意挥霍、贪污受贿锒铛入狱的层出不穷。原贵阳市市长助理樊中黔在法庭上悔恨的话,让所有人印象深刻,他说:“他们哪是给我送钱,他们是用钱给我做了一个轿子,直接把我抬到了地狱里头,他们送的不是钱,而是给死人烧的纸币。”多形象的比喻!多深刻的教训!等到了这个点才后悔叹息“时间都去哪儿了”。网友用一句网络流行语贴切的形容到:“no zuo no die”。
节俭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力量,是志存高远者对生活得态度,是秉承信念的执着和坚持,他们心中有大爱、有担当、有追求、有脊梁;奢侈是自私自利的表现,是心无大志醉生梦死的生活态度,他们没有坚定的价值最求,没有责任、没有担当、没有信念。
要知道,贪图安逸必然不思进取,沉迷享乐势必养尊处优。只有时刻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保持廉洁的工作作风,才能拥有“小清新”;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贪污腐败的不良风气,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唯其清廉,可抵挡物欲横流,可练就百毒不侵,可树立端方形象,可吸引万众归心。让我们当清廉的楷模、节约的表率、勤俭的标兵。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从根本上消除奢靡之风的思想土壤。当我们以后“致青春”时,才不会忘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