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域文化特质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广西宜州监狱深入开展监区文化建设

时间:2015-05-07信息来源:广西宜州监狱作者:

 (宜州监狱 朱文君 报道)近年来,广西宜州监狱认真践行“文化育人、环境改造”的工作理念,坚持以传统文化影响人、以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人、以社会公德教化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人,因地制宜,努力探索,采取有效措施,深挖地域文化特色,大力开展“一监狱一品牌、一监区一特色”监区文化建设活动,打造具有“歌仙刘三姐故乡”地域文化特质的监区文化建设品牌,充分发挥监区文化建设在教育改造罪犯中的法治功能、激励功能和矫治功能,助推教育改造工作创亮点、上水平,为推进广西平安、法治、文化监狱建设服务。

一、明确思想,丰富内涵,科学定位监区文化建设的工作理念

监狱以建设平安、法治、文化监狱为主线,围绕教育改造工作在改造罪犯过程中的攻心治本作用,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不断丰富监区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内涵,确立了监区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与建设平安监狱、法治监狱、文化监狱相结合的原则,明确了以“育德涤心、常善救人”为整个监狱监区文化建设的中心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诚”为六个监区的文化建设主题,以“唱山歌、促改造”系列活动为建设载体的工作思路,提出了监区文化建设要成为建设平安、法治、文化监狱的综合平台,体现监狱的本质、属性和威严,体现出监狱的整体改造精神,不同的监区、不同的改造区域,要体现出不同的功能,要让罪犯有不同的刑罚体验的建设目标。

二、领导重视,狠抓落实,大力加强监区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近年来,监狱党委高度重视监区文化建设,始终把监区文化建设当作监狱中心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抓实。2014年,自治区监狱管理局把宜州监狱确定为监区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后,监狱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明确将监区文化建设工作列入监狱发展三年规划,将监区文化建设与监狱总体工作一同统筹,一同谋划,一同落实。同时,监狱成立了以监狱长为组长,政委、公司总经理为副组长,分管教育改造和监管改造副监狱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监区文化建设进行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监狱各级领导狠抓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监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几年来,宜州监狱克服经济还不富裕等客观原因,以二、三、四监区创建“自治区级规范化监区”活动为契机,想方设法挤出资金,加大投入,以点带面,构建监区文化建设工作平台。监狱先后投入120多万元建设资金,为各监区逐一配备了不同需求的文化设施和设备,充分调动了监区开展活动的积极性,为监区构建了丰富多彩的开展文化建设活动的载体。监狱根据各监区文化建设的文化内涵,分别对各监区的罪犯宿舍、走廊、文化活动室、楼道口、餐厅、体育活动场和习艺车间等进行重新设计装饰。在监舍里配置罪犯床头亲情激励牌3200多块,在操场边建立凉亭轩台、小桥流水、宣传窗、墙面板报、学习园地、狱务公开栏和阅报栏,各监区按照“仁、义、礼、智、信、诚”这个主题,在各监区的屋楣、墙面的突出位置悬挂激励和警示罪犯改造的宣传标语,处处体现出“仁、义、礼、智、信、诚” 六字监区文化特色品牌理念。为丰富罪犯的改造生活,监狱组建了40多个文体兴趣爱好小组,邀请当地社会文艺名流到监狱对罪犯文艺骨干进行山歌、彩调创作培训。监狱拨出专项资金20多万元为文艺队购买了一批乐器设备,为体育运动队添置篮球、羽毛球、排球等文体用具,充分利用节假日、监狱开放日等,开展体育比赛、文艺汇演、书画比赛等活动,激活监区文化建设阵地功能。把罪犯岗位技能培训与地方人力资源需求结合起来,联合地方院校进监狱开办成人中专学历班、家禽饲养、初级厨师、电工焊工、花卉栽培等特色技能培训班,尝试“订单培训”,举办好临释人员就业推介会,为罪犯刑满释放回归社会就业谋生,成为守法公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2013年―2014年,监狱共拿出25.4万元用于罪犯岗位技能培训。

三、挖掘资源,传承文化,深入打造监狱特色文化品牌的建设

监狱党委根据监狱地处壮族歌仙刘三姐故乡的地理优势,深挖地域传统文化特质,明确提出打造具有“刘三姐歌仙故乡”地域文化特质的监区文化建设品牌,把“刘三姐”勤奋、好学、善良、勇敢的精神文化通过山歌对唱、彩调剧、铜鼓表演等形式,与监区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起来,通过在罪犯中广泛开展 “唱山歌,促改造”系列活动把监狱特色文化品牌打响。监狱邀请宜州市的两名广西山歌王,协助编写了56首以《罪犯改造行为规范》、《罪犯改造行为日准则》和《十不准》等为主体内容的改造山歌歌词,由教育改造科警察谱曲,印制成《改造山歌手册》供罪犯学唱。把各监区监舍“隔离栏”、路边标识牌作为展示和传播特色文化的平台和载体,制作安装了84块配有改造山歌歌词和宜州地域风光山水画的宣传标牌,监舍走廊、餐厅墙上张贴改造山歌画和爱惜粮食宣传画500余幅,摆放绿色花卉2000多盆,操场两边建立24块“二十四孝”传统文化教育宣传牌,使罪犯将概念中的山歌文化教育转化为现实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特色实物”,有效地发挥优秀山歌文化教育的直观作用和特色文化的导向矫正作用,激发了罪犯主动学唱改造山歌的欲望,提高了罪犯的改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举办“国学经典”《弟子规》、《二十四孝》背诵、演讲比赛,开展“专家讲坛”活动,采取录播、直播的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邀请社会知名学者、专家、教授开展各类讲座,用先进的法制理念、优秀的传统文化,启迪罪犯摒弃不良恶习,重塑新的灵魂。定期在监内举办文化书市,每季度对各监区阅览点的图书交流一次,组织罪犯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通过以书为媒,架设罪犯求知、求学的新通道,不断提升了罪犯文化品味和文化素养,让监狱这个改造人的特殊场所更具有书香气息,取得了良好的文化育人效果。

近年来,宜州监狱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监区文化建设,教育改造工作的基础得到不断夯实,教育改造工作的质量不断提升,有力地维护了监狱的持续安全稳定,监区文化建设的效果凸显,监狱监管改造工作连续12年实现 “无罪犯脱逃、无狱内重大案件、无罪犯非正常死亡、无重大疫情和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五无”目标,为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平安广西、法治广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地址:广西宜州监狱教育改造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