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监狱着力提高女犯改造质量

时间:2015-06-23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法制网记者 刘百军  2015-06-12

法制网见习记者 石飞

赵雪芝是云南省丽江监狱九监区的一名服刑人员,因犯运输毒品罪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曾经的顽危犯。经过九监区副监区长、三级心理咨询师柳敏等警官的悉心教育,现如今她不仅安心劳动改造,还利用空闲时间积极帮助不识字的服刑人员写写家信。

“云南监狱女犯文化程度低、毒品犯罪多、服刑期间长,是教育改造工作的重点对象。”云南省监狱管理局副局长兰波向《法制日报》记者说。

据介绍,近年来,云南省监狱管理局抢抓体制改革、布局调整、信息化建设等发展机遇,深入推进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创新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刑罚教育改造人的功能,着力提高女犯改造质量,成效显著。

心理咨询师挂钩重顽危犯转化工作

“我的一点点成绩和进步,这里的警官都看得到。现在有了什么烦恼,我都会主动向警官倾诉。刑期也减到了19年。”5月26曰,赵雪芝向记者表示。

云南省丽江监狱杨永平监狱长告诉记者,成立于2006年3月的丽江监狱九监区,主要承担丽江、怒江等三个地州女性罪犯的收押改造工作。在省监狱管理局领导和丽江市委政法委关心支持下,九监区已连续9年实现“四无”目标,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同时积极探索女犯教育管理的有效方法,而心理矫治成为该监区的亮点工作之一。

“目前,九监区共有三级心理咨询师14名,分别挂钩监区14名重顽危犯的转化教育工作。”丽江监狱教育科副科长、二级心理咨询师张黎说。

其实,上述工作只是云南省监狱系统加强对女犯心理健康教育和矫治工作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云南监狱紧扣女犯生理、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围绕女犯睡眠障碍、悲观情绪和婚姻、家庭、情感问题,采取课堂化教育、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对女犯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达100%。省第一女子监狱组织服刑人员表演“一念之间的代价”等心理剧引导服刑人员培养健康心理状态。

在加强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云南监狱注重对新入监女犯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和甄别,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个别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省第三女子监狱组织服刑人员编排《感恩的心》等简单易学的心理保健操、探索形成心理矫治“五位一体”工作模式、自杀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工作流程”。

兰波告诉记者,2011年至2014年的3年间,云南省监狱针对女犯逐人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和个别化矫正方案,开展了心理咨询36384次,团体心理辅导3914期,心理危机干预904人次。

为减轻监狱干警的工作压力,丽江监狱率先在全省成立了监狱警察职工心理健康维护中心。

“目的在于辅导和帮助警察职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如果连自己的路都走不好,我们怎样做好引路人?”杨永平指出。

知识技能立人重塑女犯人生新路

“云南监狱女犯文化程度偏低,提高她们的文化知识水平,转变她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她们的法律意识,一直是监狱教育改造的基础工作。”云南省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处长张久东说。

近年来,云南监贯彻落实“5+1+1”教育改造模式,加强对女犯课堂化教育、系统化学习、技能化培养,矫正其不良品行和错误观念。针对入监时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女犯,各监狱组织学习文化知识,从学习汉语拼音开始。

据介绍,小龙潭监狱“龙潭书院”对女犯分类编班教学;曲靖监狱组织女犯传唱“跪羊图”、诵读“弟子规”;省第二女子监狱实行“思想教育三年循环分层教学模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结合未成年犯生理、心理特点开展青春期和情商、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开展成人宣誓仪式。

2012年至2014年的3年间,云南监狱1346名女犯实现了脱盲,2849名达到了义务教育文化程度,61名参加自学考试,5名获得了大、中专毕业证书。

李菲是昆明市寻甸人,2010年10月18日因犯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于2011年投入云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改造。

“被捕前我五年级都没毕业,入所半年后分到了高小班,现在取得云南监狱春光学校小学毕业证书。2013年上半年取得餐饮服务资格证书,2014年上半年在就业推荐会上与某酒店签订了就业意向协议。”李菲说。

据张久东介绍,云南监狱结合女犯个人意愿,以社会就业需求大、就业推介成效好的工种为导向,根据女犯劳动能力、文化、年龄、刑罚轻重等因素分类培训,开设缝纫、美容、烹饪、护理等30余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帮助女犯“把刑期当学期”,为促进女犯刑满释放后有效就业、融入社会夯实基础。2012年至2014年的3年间,云南监狱10427名女犯获得了初级、中级职业技能证书。

多元力量参与帮教树立女犯信心

“我们一定会认真改造,早日回归社会。”3月11日上午,民盟云南省委、省妇联等单位联合帮教活动在云南省第三女子监狱举行,服刑人员李燕在现场表示。此次帮教团队由妇联工作人员、检察官、律师和心理学专家等近50人组成。

“自2009年4月‘民盟云南省委、民盟昆明市委社会帮教工作基地’在我监狱成立以来,民盟发挥其在文卫科教方面的优势,多次对女性服刑人员开展文化、生理、心理等为主题的帮教,取得了良好效果。”该监狱监狱长杨亚俐说。

近年来,云南监狱着力构建监狱主导、社会多元力量有序参与的社会帮教工作体系。2011年至2014年的3年间,云南监狱对女犯开展亲情帮教活动34367人次,社会帮教活动31914人次。

构建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科学体系

女犯教育改造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云南监狱在狠抓女犯教育改造工作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注重总结科学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推进教育改造工作创新发展。

历经3年研究和总结,云南监狱开发了《云南监狱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编撰了“罪犯改造质量评估指导手册”和“管理系统安装使用说明”。

“从2014年开始,全省各监狱在对罪犯改造质量进行量表测试、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采取集体会诊、挂牌攻坚、一犯一策、一犯多策等手段,加大个别化矫治力度,构建了云南监狱罪犯改造质量评估工作的科学体系,形成了云南监狱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兰波说。

在充分运用改造质量评估结果和数据的基础上,云南监狱着力推进循证矫正试点。小龙潭监狱运用循证矫正的理念、理论和方法,初步建成了专家库、案例库等,形成了“一人一测、以测定策、矫证评估、评后调测、策中有测、刑满再测”六个流程和32字的工作要领。

“云南监狱还建设了17个刑释人员回归社会模拟实训中心,促进和帮助刑释人员有效融入社会、适应生活。”兰波说。(文中服刑人员均为化名)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