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邹吉秀)近年来,为了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赤峰监狱在深入开展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活动的同时,打三张特色牌,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
一是在改善环境上下功夫,实施布局调整,改善精细化管理的执法环境。近年来,赤峰监狱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争取了多个改扩建项目,实现了执法环境的极大改善,“老监狱”的旧面貌焕然一新。为了加强监狱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组建了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了光纤环网,闭路电视监控,集电视转播、直播和公共广播等六大功能的电教中心,罪犯信息网络平台,网络化门禁,罪犯亲情电话,探访监听录音,监舍对讲监听录音,智能报警,人行通道管理,UPS供电等系统,监区安装了近千个摄像点位。为了落实司法部《监狱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赤峰监狱在监区内建设了防攀爬网和蛇腹形刀刺网,对生活区和生产区进行物理隔离。加装了消防钢化玻璃门,自动平移门,电子安检门,设立了武警监门哨,武警应急分队前置狱门,实现了狱内要害部门、应急指挥中心、武警部队勤务室视频监控联网,提高了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在夯实基础上求突破,构建高效的安全防控体系,夯实精细化管理的执法基础。赤峰监狱建立健全了安全防控,隐患排查,应急处置,领导责任激励奖惩5个机制,完善了罪犯脱逃,集体越狱,袭警暴狱,行凶自杀,劫持人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火灾等处置突发事件预案。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联防4道防线,形成了思想防线牢固,人防部署严密,物防设施完善,技防手段先进,联防协调统一,应急处置高效的安全防控体系。
三是在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上求实效,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精细化管理的执法效果。为了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赤峰监狱重点抓了机制、手段,载体3项建设。首先是构建了有利于发挥教育改造职能的工作机制;完善了领导责任机制,从监狱到监区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精细化管理上来,把教育改造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健全和完善工作考核机制,牢固树立“安全是天,教育为本”的工作思路,建立了《教育改造考评细则》等若干个考核评比办法,将教育改造列为考核监区的刚性指标。其次是创新有利于提升教育改造质量的工作手段。(1)成立政治、文化、技术三个教研室,注重思想道德、法制、文化技术教育。(2)建立罪犯心理矫治中心,深入开展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评估和心理危机干预。提高罪犯心理健康水平。(3)开展形式多样的“以文立人”,“以文增智”、“以文导行”活动,发挥文化的规范、教化、涵化等功能,教育罪犯学会立足、适应社会的本领。“立人”就是通过文化因素,特别是传统文化因素影响服刑人员的思想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追求、将罪犯改造成为有谋生本领、珍爱生命、关爱社会、富有人文精神的人;“增智”就是加强文化技术教育,使罪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导行”就是加强罪犯的道德修养指导和行为习惯养成,促使罪犯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守法意识,并成为回归后一种可长久坚持和持续发展的品行。第三,打造有利于增强教育改造效果的工作载体。赤峰监狱把监区文化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新栽体,充分发挥监区文化对罪犯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播知识、规范言行的作用。注重是环境育人,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建设了文化广场,摆放了狱魂主题文化石,“跪乳之恩”雕塑群,悬挂红山文化、孝文化、历史名人等主题元素挂图,营造清心宜人、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底蕴的教育改造环境。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及打出的三张特色牌,赤峰监狱在教育改造的整个过程中,从“精细”上入手,在“规范”上作文章,最大程度地强化了精细化管理,确保了监狱的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