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组织青年团员徒步到有着“西伯利亚”之称的老关押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旨让年轻人感受老前辈们当年恶劣、艰苦的工作环境。晚上,筋疲力尽的我躺在沙发上,恰逢《致青春》电影正在热播,青春的话题便勾起了我已逝去多年的记忆。
二十年前,带着无限的憧憬,背着警院配发的行囊来到单位报到。一直认为青春是美好的、也是亮丽的,而我却被青春狠狠地撞了一下腰。因为现实把自己从梦想的天堂打回到了残酷的地狱;也把自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人世间最美好的希望与梦想撞得支离破碎。小时候,老师也好,家长也罢,都说“山里的娃读书就是为了走出大山,跳出农门,到城里工作生活娶媳妇,那里到处是高楼大厦、到处是水泥路、到处是汽车、到处是灯红酒绿……”。“只要考上大学,愿望就能实现”。于是我拼命读书,并顺利地考上了警官学院。心里一直窃喜,自己的梦想与愿望很快就要实现了。而眼前所谓的单位却是几排破破烂烂的瓦房和一望无际的甘蔗地,没有大人所说的高楼大厦、水泥路、汽车……这与我大山里的家根本没有什么两样,甚至还要破烂,人也不多,而且个个都黑黝黝的,穿着警服却还要戴顶草帽,大热天的还穿着水鞋,与农民伯伯没有什么区别!这就是我20年来的梦想吗?这就是我即将生活一辈子的地方吗?这是我挥洒青春的舞台吗?---失望加沮丧,很想哭很想闹也很想骂人。那份冷、那份伤无人能理解,也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在接下来的岗前培训中,我始终不愿说一句话,也不愿搭理任何一个人。
培训结束,我们被分到了各个大队。正当其他人都被各自的大队领导接走时,一辆所谓的“警拖”开到我面前,有人从副驾驶室里伸出头来,面带笑容地对我说,“小伙子,上车吧,欢迎你!我是来接你的”(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我的教导员)。这时,从“警拖”的主驾驶室里跳下一个着有白边服装的人,帮我把行李放到“警拖”的尾箱。一路上,我目睹路边一望无际的甘蔗地;聆听甘蔗莎莎作响的“嘲笑”声;饱受那“警拖”在高低不平的泥沙路上颠簸的折腾。我被摇晃得就像散了架似的,晕车吐得黄胆水都出来了。都说青春是有颜色的、有味道的。而我的青春是这么的灰暗与苦涩!
“警拖”在甘蔗地边穿梭。转过急弯,几排低矮、破烂的瓦房,一个露天篮球场,再加上围墙围起来的几间监舍,这就是我的工作单位。教导员把我带到了自己的房间,我才知道这房子叫防空洞!据说是当时学习前苏联而建造的。房子不但不隔音,反而还有点回音。放个响屁,整排房子里的人都能听得见。没有洗澡房,也没有厨房。所谓的卫生间是公用的,是用几块木板围起来的简单小房。既是洗澡房,也是厕所,是两用的。不过倒很方便,上个厕所就顺便洗个澡,回来就可以上床睡觉休息。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那辆“警拖”,没有任何通讯工具,想打个电话就得跑到三、四公里外的地方。这里的风是有名的,太阳的温度也是有名的。冬天,这里的风总比其他大队大一至二级、气温也比其他大队低二至三度;说来也怪,而到了夏天,这里又比其他大队热。由于这里是监狱最偏远、最恶劣、最艰苦的地方,堪称我国的西伯利亚而得名并一直盛传,也成为了新干部成长锻炼的熔炉。
为迎接新干部,教导员特意交代伙房多弄了几个菜,肉、鱼、青菜都是自己种养的!酒桌摆在露天球场那里,共摆了四桌,所有的大人小孩都参加。开饭前,还举行了入警宣誓“我志愿做一名监狱人民警察。我保证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守纪律,保守秘密;公正执法,清正廉洁;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愿献身于崇高的司法行政事业……”。教导员随后说,“明天你们就真真正正地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实实在在的监狱人民警察,希望你们牢记誓言,发扬奉献精神,坚定信念,做一名合格的监狱警察!”说实在话,声宣誓时,自己的内心是多么的彷徨与无奈。尤其是现实的当头一棒,没有了希望、没有了目标,也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当酒杯举起,老同志的声声祝愿和期待却是那么的刺耳,看着他们被太阳晒得那一张张黑黝黝的脸,看着他们的开怀畅饮,看着他们对未来充满的憧憬,我无法接受着残酷的现实。我悄悄地走开,独自一人漫步在附近的蔗林里。那晚,我没有回房间睡觉,而是一个人傻傻的坐在地头直到天亮。到了上班时间,我抖掉身上的晨露来到监舍门口,教导员走过来递给我一顶草帽和一个水壶。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有了一丝的感动,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来到工地,我们新干没有具体的分工任务,据说是想让我们走走看看,了多解一些情况。我没有心情,而是坐在地头里发呆。一位老干部走过来坐在我身边。他说“他刚来的时候也跟我一样心情,糟糕透了”。他还随口唱出了几句顺口溜“宝贝宝贝劳改队,苦命警察跟后背!田头地尾打瞌睡!起床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令我哭笑不得。下班回到宿舍,我情不自禁在笔记本上写道:我是尘世间一粒尘埃,不知道狂风将要把我吹向何方,也不知道将来会有怎样的结果,更不知道将来是收获成功的快乐还是在懊悔中度过我卑微的一生。既然青春已经燃烧,我将何去何从?于是,我忍住了青春的冲动,坚持留了下来。
暮然回首,自己已经从年少轻狂的少年变成了不惑的中年大叔,青春已成为了我记忆深处的那段往事。而今自己也已走上了监狱中层领导的岗位,教育引导青年警察珍惜机会、爱岗敬业、发挥“传帮带”作用,已成为了自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监狱“三个转移”和布局调整的全面实施,监狱野外劳动已成为了历史,监狱警察也彻底“洗脚上田”,而“西伯利亚”这个关押点也已被撤销。原来的监舍也已被废旧综合开发与利用,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养殖场,机器声、猪叫声……好一派繁忙的景象;原来的办公室都已安装宽带网络,电脑化办公;办公楼外停放着一辆辆高级豪华的小轿车,令人羡慕不已;原来的田间地头,都已全部铺成了水泥路;农业生产全都是机械化操作。我想,让年轻警察目睹了监狱的这些变化与发展,也是组织这次徒步活动的意义所在。
遥想当年,历历在目。回想一批批服刑人员在这里脱胎换骨,重获新生,重铸青春。这就是监狱人民警察青春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