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友人这样的疑问?你画的是什么?看不懂,画的也不像。又好在哪里?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着属于它的独特魅力。一般来说,一幅好的艺术作品常常不能以简单的“像与不像”“看懂”来衡量。我说:“大自然鸟儿啼叫好听吗?”你一定会回答:“好听”。你听不懂为什么会说好听?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和谐、自然、委婉。同样,中国画的欣赏也是一样的道理。
就艺术语言而论,我们衡量一幅中国画作品的好坏,首先不是关注它像与不像,而更注重是作品的主题,更确切的说是其作品中所折射出的某种观念、思想、情绪,以及能否给人以艺术审美的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看懂”仅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艺术作品的欣赏标准。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就中国画而言,内行看中国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艺术语言说就是看其“神韵”,其次看其笔墨、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看其造型。一幅艺术作品抓住了“神韵”,当然就抓住了其本质内涵。因为“神韵”就是一种艺术追求的目的、一种审美享受的高度。
那么怎样才能具备这种艺术审美修养呢?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训练”就能获得的才能或艺术修养。首先就艺术作品本身而言,我们可以去试着感知艺术作品、线条的流畅、艺术的形式手法等等,要具有最直观的感知体验。第二步,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理解和思考、把握与体味。我们可以发散思维理解作品的艺术形式和技巧,作品的表现内容和主题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等等。最后还可以结合自己审美经验、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等对艺术作品进行升华,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这样,你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欣赏中国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
亲爱的朋友们不妨用这种方法去试着欣赏其他艺术作品。
请欣赏中国画作品:
第一幅《收获的日子》,是一幅颇具诗情画意的作品,画作用色绚丽,意境唯美,鲜艳的花朵,嬉戏的小鸟儿憨态可掬,十分招人喜欢,透露着清新、自然、淡雅。整幅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让观者回味无穷。
第二幅《高士图》,是一幅用色大胆,色彩绚丽,耐人寻味,颇有寓意的水墨画。通过艺术手法,展现梅,玉洁冰清,傲立群枝;竹,顽强、坚韧劲挺;石,孤冷嶙峋、不屈不挠;画面借景抒情,古往今来,都是文人寄托情感、精神呤咏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