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叔

时间:2016-01-14信息来源:广西区鹿州监狱作者:

初识老人是在2003年,那时我刚从偏远的五监区搬到监部去住。每天早上我骑自行车去五监区上班时,都会遇到一位老人与我同行。他骑着一辆漆已经掉得看不出牌子的老式载重自行车,货架上驮的不是砖块就是水泥和沙子,几年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他头发花白,肤色黝黑,一身俭朴得让人觉得寒酸的衣着。最令人难忘的是他那如同松树干的双手,似遍布着层层叠叠的鳞片。一到冬天,更是绽开一道道能看见红色嫩肉的裂口。一张同样皲裂的脸,让人看了都黯然心痛。

我以为老人是附近的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每天的工作便是骑车去种地谋生,因而从未与他搭讪过。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才得知老人竟是我监狱一名退休的老警察,人们都叫他甘叔。照理说,他这把年纪应该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为何他却选择像个老农似的、每天拉着建材出现在我上班的路上?

后来,通过与甘叔攀谈,我这才知道他每天去做的工作是看护甘蔗,这与我之前的猜测大相径庭。原来,在一、五监区甘蔗地的西北面,有一个民风剽悍的村庄。村民不但把牛放进甘蔗地吃蔗苗,甚至明目张胆地砍伐蔗尾用以喂牛,导致很大一部分的甘蔗地减产严重。2002年,全面撤销看守作物的外值犯人之后,那些地块就变成或减产或绝收的望天田了。甘叔说,他要利用自己颐养天年的时光,去守护那一片甘蔗地,不为别的,只为了监狱事业的发展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甘叔每天带着干粮,去那些地块周边巡逻,赶牛也赶人。他说,他要尽自己的努力,让集体财产减少损失。之所以,每天驮去一些建材,是为了修补甘蔗地防护沟被牛踩塌而坍塌的缺口,防止牛从缺口进入蔗地。

几年后,甘叔那辆上了年纪的老自行车,再也不堪风雨的侵袭,而甘叔也日渐年老骑不动它了,老车光荣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甘叔又买来一辆脚踏三轮车,同样,经过几年的服役,三轮车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取代三轮车的是甘叔自制的一辆木板小拖车,续写着它前任们风雨历程的篇章。

岁月染白了甘叔的头发,也压弯了甘叔的脊梁,每每看到他佝偻的身躯,敬佩之意就油然而生。十多年来,甘叔驮了多少砖石,补了多少缺口,驱赶了多少的牛和人,挽回多少损失,这些数字他自己都无法去统计。从两只轮子的自行车到三只轮子的货箱车,再到纯人力拖车的变迁,从挺直的脊背到佝偻身躯的变化,这背后的执着和艰辛,又有几人能体察和理解。

甘叔告诉我说,他每天都必须等天黑以后,才可以收工回家,不然那些村民就会趁他不在糟蹋甘蔗。而离家四五公里的路程,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至少要步行一到两个小时。当我们在路灯下悠闲散步时,总会看见甘叔拖着他的小车,疲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甘叔说,有一件事让他愧疚终生。那是2011年的一天夜晚,他因看护甘蔗晚归,老伴在卫生间突发中风,当时家中没人,而不能及时送医求救,延误了抢救时机,造成老伴遗憾离世。这或许也可喻为自古忠孝难两全吧!

后来,监狱经过产业调整,不再经营农业,土地全数对外承包。甘叔依旧拖着他的小车,转战到了监狱堆放生活垃圾的地方,他仍然每天早出晚归,从蚊蝇纷飞、恶臭难闻的垃圾堆里拣出可利用的物品,给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有一年春节,甘叔在小区十几栋楼房的楼道里,把爆竹纸屑收集起来,用三轮车拉到废品收购站,却因纸屑里混有火药而被拒收。我知道,甘叔的行为并不是为了钱,以他的消费观念,他的退休金足以让他丰衣足食,生活富足。他只是痛心大自然的资源如此长久以往的挥霍,终究有一天会枯竭。很多人对甘叔的作为,很不理解,他看护甘蔗没有任何报酬,属于义务劳动,他的子女也没有在过一、五监区任职或者工作的。但他十几年来,却默默的无怨无悔的付出。他生活简朴,他说带有干粮做中餐,我却看不到他的干粮放在什么位置。对自己苛刻吝啬的他,却把一笔一笔的大额款项寄给了家乡,用于家乡的学校和基础设施建设。他养育的几个子女也非常出色,都是监狱系统各个部门的骨干精英,他的孙辈们更是学业优异,努力上进,是同龄人当中的佼佼者。

甘叔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他不图名利、不畏艰辛,只为了心中信仰,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他那不伟岸的身躯树立起一座屹立不倒的精神丰碑!

初识老人是在2003年,那时我刚从偏远的五监区搬到监部去住。每天早上我骑自行车去五监区上班时,都会遇到一位老人与我同行。他骑着一辆漆已经掉得看不出牌子的老式载重自行车,货架上驮的不是砖块就是水泥和沙子,几年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他头发花白,肤色黝黑,一身俭朴得让人觉得寒酸的衣着。最令人难忘的是他那如同松树干的双手,似遍布着层层叠叠的鳞片。一到冬天,更是绽开一道道能看见红色嫩肉的裂口。一张同样皲裂的脸,让人看了都黯然心痛。

我以为老人是附近的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每天的工作便是骑车去种地谋生,因而从未与他搭讪过。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才得知老人竟是我监狱一名退休的老警察,人们都叫他甘叔。照理说,他这把年纪应该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为何他却选择像个老农似的、每天拉着建材出现在我上班的路上?

后来,通过与甘叔攀谈,我这才知道他每天去做的工作是看护甘蔗,这与我之前的猜测大相径庭。原来,在一、五监区甘蔗地的西北面,有一个民风剽悍的村庄。村民不但把牛放进甘蔗地吃蔗苗,甚至明目张胆地砍伐蔗尾用以喂牛,导致很大一部分的甘蔗地减产严重。2002年,全面撤销看守作物的外值犯人之后,那些地块就变成或减产或绝收的望天田了。甘叔说,他要利用自己颐养天年的时光,去守护那一片甘蔗地,不为别的,只为了监狱事业的发展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甘叔每天带着干粮,去那些地块周边巡逻,赶牛也赶人。他说,他要尽自己的努力,让集体财产减少损失。之所以,每天驮去一些建材,是为了修补甘蔗地防护沟被牛踩塌而坍塌的缺口,防止牛从缺口进入蔗地。

几年后,甘叔那辆上了年纪的老自行车,再也不堪风雨的侵袭,而甘叔也日渐年老骑不动它了,老车光荣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甘叔又买来一辆脚踏三轮车,同样,经过几年的服役,三轮车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取代三轮车的是甘叔自制的一辆木板小拖车,续写着它前任们风雨历程的篇章。

岁月染白了甘叔的头发,也压弯了甘叔的脊梁,每每看到他佝偻的身躯,敬佩之意就油然而生。十多年来,甘叔驮了多少砖石,补了多少缺口,驱赶了多少的牛和人,挽回多少损失,这些数字他自己都无法去统计。从两只轮子的自行车到三只轮子的货箱车,再到纯人力拖车的变迁,从挺直的脊背到佝偻身躯的变化,这背后的执着和艰辛,又有几人能体察和理解。

甘叔告诉我说,他每天都必须等天黑以后,才可以收工回家,不然那些村民就会趁他不在糟蹋甘蔗。而离家四五公里的路程,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至少要步行一到两个小时。当我们在路灯下悠闲散步时,总会看见甘叔拖着他的小车,疲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甘叔说,有一件事让他愧疚终生。那是2011年的一天夜晚,他因看护甘蔗晚归,老伴在卫生间突发中风,当时家中没人,而不能及时送医求救,延误了抢救时机,造成老伴遗憾离世。这或许也可喻为自古忠孝难两全吧!

后来,监狱经过产业调整,不再经营农业,土地全数对外承包。甘叔依旧拖着他的小车,转战到了监狱堆放生活垃圾的地方,他仍然每天早出晚归,从蚊蝇纷飞、恶臭难闻的垃圾堆里拣出可利用的物品,给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有一年春节,甘叔在小区十几栋楼房的楼道里,把爆竹纸屑收集起来,用三轮车拉到废品收购站,却因纸屑里混有火药而被拒收。我知道,甘叔的行为并不是为了钱,以他的消费观念,他的退休金足以让他丰衣足食,生活富足。他只是痛心大自然的资源如此长久以往的挥霍,终究有一天会枯竭。很多人对甘叔的作为,很不理解,他看护甘蔗没有任何报酬,属于义务劳动,他的子女也没有在过一、五监区任职或者工作的。但他十几年来,却默默的无怨无悔的付出。他生活简朴,他说带有干粮做中餐,我却看不到他的干粮放在什么位置。对自己苛刻吝啬的他,却把一笔一笔的大额款项寄给了家乡,用于家乡的学校和基础设施建设。他养育的几个子女也非常出色,都是监狱系统各个部门的骨干精英,他的孙辈们更是学业优异,努力上进,是同龄人当中的佼佼者。

甘叔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他不图名利、不畏艰辛,只为了心中信仰,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他那不伟岸的身躯树立起一座屹立不倒的精神丰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