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记凌源第三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王建军

时间:2016-01-24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王建军,男,1964年生人,1985年参加工作,现任辽宁省凌源第三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历任教育干事、分队长、狱侦干事、心理咨询员、分监区长、副科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凌源监狱管理分局心理矫治专家组成员,辽宁省心理矫治专家组成员。

王建军同志自1985年参加工作至今,从事管教一线工作已经30多年。在担任分队长期间,发现罪犯的大量违纪行为与罪犯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点具有直接关系,于是开始自学《心理学》、《犯罪学》和《社会学》。1990年,参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测量和心理咨询业务学习,结业后即将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加以运用,利用16pf人格量表的测试结果,形成了预测罪犯自杀、行凶、脱逃、经常性攻击型违纪的计算公式,并形成专业论文。课题得到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研究室李世棣教授的认可和支持,论文得到著名犯罪心理专家何为民教授的肯定,并在全国学术交流会上予以高度评价。因工作的原因,2002年又重新开始罪犯心理矫治、罪犯心理矫治分类及实践工作。2003年,编写的《罪犯心理健康常识》一书;成为凌源监狱管理分局罪犯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的《个别教育操作技能》一书,成为全省监狱系统管教警察业务教材。2005年,再次参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高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同年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2007年参加了辽宁省监狱系统罪犯危险性评估的课题研究。2008―2013年参加了辽宁省监狱系统新录警察上岗培训教授工作。从业30年来,对罪犯各类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治疗超过千次,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近百次,对疑似精神病提出鉴定建议62次。在心理矫治工作体系上,建立了心理互助组、分监区、监区、监狱四级矫治工作网络,制定了各级心理矫治机构的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和操作程序。是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走向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2015年,三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被凌源监狱管理分局确定为试点项目,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王建军同志带领由七个单位共九名心理矫治技术骨干开展试点工作。经过八个月的艰苦努力,初步形成了“以全面排查为基础,以科学评估为依据,以系统矫治为核心,以联动处置为平台,以提高改造质量为目标”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模式,为今后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科学化、正规化、制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建军先后荣记三等功3次,荣获省个别教育能手3次,2012―2013年连续两年获得省监狱学会理论研究先进个人,2012年获得辽宁省“优秀监狱人民警察”称号。他撰写的《关于监狱学基础理论和监狱学基础理论建设的思考》获全国监狱学基础理论论文二等奖、《监狱危机成因及管理的要点分析》获全国狱政管理论文二等奖、《监狱基层基础建设长效机制的探讨》获辽宁省狱政管理论文二等奖;30年来,王建军同志潜心探讨研究、笔耕不辍,撰写的各类文章在各级征文中有20余篇获奖。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