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记昆明监狱九监区警察马煜

时间:2016-01-28信息来源:云南省昆明监狱作者:

 “2012年3月19日,晴。我包干的罪犯中新增了一个‘烫手的山芋’,知情的同事善意的提醒了我,这是一名极度危险的罪犯,没有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是‘治服’不了他的。他性格孤僻,易冲动、易怒,攻击性强,对人冷漠,不与他犯交流,对警察管教有抵触情绪,甚至表露出仇视的心态。我该怎么办呢?我才参加工作不足半年。不对,我是警察,他是罪犯,我怕什么!监区领导把他交给我,说明给予了我极大的信任和期望,我还有什么困难不敢去面对呢?我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这是一本工作日志上记录的内容,日志的主人是昆明监狱九监区一名阳光、年轻的警察马煜。


2011年10月,大学毕业的马煜加入到监狱警察的队伍,分配到昆明监狱九监区工作。由于小伙子勤学肯钻,对心理学特别感兴趣,还自己报考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学习和考试,为了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他主动申请包干监区的顽危犯张某。他查阅该犯档案资料,向熟悉张犯的警察和服刑人员打探消息,并深入了解张犯的成长史、家庭背景和性格成因,结合现实改造表现,马煜分析出:该犯虽然表面强硬,但内心比较脆弱,母亲占据着心里重要位置。因其母亲与他断绝联系,面对遥遥无期的监狱生活,失去了亲情支撑,张某对未来彻底失去了信心,自然也就没了改造动力。找到症结后,马煜以亲情感化作为教育的切入点,他积极鼓励张犯写信、打电话给母亲祈求原谅,一开始信都石沉大海,电话在接通后也被挂断。经过了近二个月的努力,张犯终于拨通了母亲的电话,电话那头母亲的啜泣声,深深刺痛了该犯的心,寒冰开始融化,就如那发出的新芽般,张犯死寂的心里也慢慢生出了绿意。

“2013年8月20日,热。监区窑炉车间的地面上出现了似雾非雾的灰气,我感觉空气稠乎乎的凝住了,鼻子也无法呼吸,难受极了……”

这是马煜担任监区安全员一千多个日夜里,发生的一个小片段,他患有鼻炎,天气闷热的时候就会发作。这几日马煜带领十多名服刑人员拆除玻璃电熔炉,在恶劣的施工环境下,他的鼻炎更加严重了,并伴有夜咳的症状,但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坚持上班。“安全无小事”,这句话从担任安全员的第一天开始就深深刻在了马煜的心里。他每天早早的来到罪犯劳动现场,看看车间里这个电线老化了没有,拧拧那个机器的螺丝松了没有……大到机器设备,小到一刀一剪,他都要仔细检查,认真记录。特别是在安全制度落实方面,更是没有一丝一毫的马虎。无论是罪犯还是和他并肩战斗的战友,如果违反了安全规章制度,他都会毫不留情的提出批评和整改意见。就是这份执拗甚至有点傻气的认真,监区实现了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人员重伤死亡的目标。

“2015年6月25日,小雨。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刻,91.4分,第一名!我们进入全国赛了,我的心情却有点难以言喻的复杂,是因为对儿子的愧疚冲淡了喜悦吗?……”

马煜牵头开展的QC课题《降低生产玻璃管不良品率》。经过近两个月加班加点的辛勤努力,获得了云南省监狱管理局和云南省质量管理协会颁发的“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称号,并推荐进入了全国赛。这是监狱的荣誉,也是马煜的骄傲。可是,于他而言,更多的是对儿子的愧疚之情。为了这次比赛,他回家都在练习发表、纠正发音、站台风,在临近比赛时,马煜住进云安会都就没再出来,根本无暇顾及年幼的儿子,孩子全靠家人照管。当比赛结束,他飞奔回家,刚踏进家门,母亲忍不住责备道:“孩子看不到爸爸妈妈,哭闹了好一阵,哭累了刚睡着。真不知道你这个爹是怎么当的,几天了都不回来看看,真是狠心!”听着母亲的责备,看着儿子倦卧在床角,眼角含着晶莹泪花,嘟着嘴,手里紧握着他给儿子折的纸风车,心里泛起了阵阵酸楚,泪水不知不觉间模糊了双眼……


 

“只要生命不息,我将爱进行到底”,马煜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捍卫着对监狱事业的热爱,坚守着对家人的眷爱,在平凡的岗位上,无怨无悔,燃烧自己、锤炼自己,继续抒写着绚丽人生路上的大爱小爱。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