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说:“心灵药是最难开的,因为人心是善变的”,可在贵港监狱却有一位善治心理痼疾的“良医”。他以一颗善良的心、医生的责任、教师的情怀,在一颗颗冷酷、自私、贪婪、绝望的心灵里播下希望的种子,为一个个迷途的羔羊指引前进的方向,别人都称他是点亮服刑人员新生路的“心灵医生”。他,就是九监区管教员彭泰旭同志。
彭泰旭同志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由于成绩优秀,能力突出,毕业时破格留校,被评聘为医学院校大学老师。从医从教近10年,泰旭同志虚心好学,潜心研究,在博大精深的中华医学宝库里,既掌握了扎实的临床技术,又领悟到了独到的教化理念;不但取得了行医资格证,也拿到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2012年,泰旭同志成为贵港监狱一名人民警察,针对九监区服刑人员老弱病残犯多、精神压力大、刑期长的特点,泰旭同志认真“望闻问切”、“对症下药”,一边学习管教业务,一边有计划地开展谈话教育工作。他结合曾经的临床经验和教学感悟,破常规、出奇招、创特色,一步一步地引导服刑人员改邪归正,踏实改造,重拾自信,奔向新生。
一是“情”----以信代讲,情真意切暖囚心
亲情是服刑人员难以割舍的情感。罪犯投入改造以后,与家人联系最密,是罪犯改造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书信,是在服刑人员与亲人之间搭建的一座爱的“连心桥”,传递着温暖和关爱。一封封书信虽普普通通,却情真意切,道出了服刑人员和亲人之间的拳拳之情。彭泰旭同志在服刑人员平时的书信来往中,善于捕捉其中的亮点去挖掘,点化服刑人员。
一天傍晚,点完名后,泰旭同志取出一封书信来,说:“今晚我就不准备讲评了,有一封信,是服刑人员金XX家属寄来的,我已征得该服刑人员的同意,现在把其中一段内容读给大家听,大家认真听用心体会,就当是我今晚的讲评了。”然后他展信读来:
“叔,后天就是娘的生日,我们全家老少都会为娘过生日。每一次在吃蛋糕的时候,娘总是讲,我每年都有蛋糕吃,过得好呀,你们的父亲在里面受委屈,生日从来没有蛋糕吃,辛苦了一辈子,晚年却这样。然后二哥就接着娘的话说:‘来,我们切一块大的蛋糕留给老爸吧!’娘真的就切了一块蛋糕给您留着,等我们全家都吃完自己手里那块蛋糕时,唯一桌上还有一块给爸的蛋糕没有再去动。这个时候,其实大家心理也不是什么滋味了。叔,没有爸爸的家不是完整的家。十几年以来,特别是每年的中秋节,中秋节是万家团圆的节日。每年的中秋夜空,月亮总是圆圆大大的,桌子上圆圆的月饼,也象征着家人的团圆,在我的心时,感觉那中秋的夜晚,月亮不是圆的,月饼也不是圆的。因为家里老小都在一起,没有爸爸在,家里不像月饼和月亮那么圆了,感觉总有一个缺口,那就是父亲的位置。唉……有关幸福,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什么是幸福?家里的亲人没有人在牢里的家庭是幸福的’,此言真是深有体会啊!”
泰旭同志读着读着,抑扬顿挫,情真意切,最后声音逐渐低沉下来……末了,我以为泰旭同志这时准备由此发挥而来个总结讲评之类的,可是出乎意料,他并没有。只见他手持信件,端坐讲台,一言不发,默默的陪着服刑人员足足有五分多钟。而前面的服刑人员,有的低头不语,有的眼睛湿润了,甚至有个别捂着嘴巴抽泣了起来……晚学习就这样结束了。
后来,我问彭泰旭同志为何不趁热打铁讲评一下,他就说了一句,让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如在耳边,他说:“亲情往往是无须解释的!”。
二是“专”----团体辅导,专业引领显奇效
14位服刑人员,围成一个圈,向前向后转,用双手扶住前面一位服刑人员的肩膀,相互揉肩按摩。“感觉舒服吗?心情好一些吗?”一片充满着柔情关切、其乐融融的祥和欢乐气氛。这是2015年7月23日由彭泰旭同志组织保外收监回来的服刑人员开展的同质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别开生面的动人场景。
当时,九监区共有17名服刑人员保外收监。他们大多身患不同程度疾病,面对新的环境、不同的人群,难免会有或多或少的怨言和思想波动。为了使这些刚收监回来的服刑人员尽快适应环境,宣泄负面情绪,从而合理接受现实,安心改造,泰旭同志审时度势,迅速组织14名服刑人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活动刚开始时,服刑人员沉默寡言、情不自愿、特别拘谨,经过泰旭同志的耐心引导,从揉肩按摩到自我介绍等互动,逐步打开僵局,最后各位服刑人员畅所欲言,谈期望、谈亲人、表决心,分享体验,互相激励。特别是针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压力、政策法规、生活改造等方面,泰旭同志都耐心倾听,逐一回应。最后,泰旭同志做小结,希望各位服刑人员要用于探索自我,接纳自我,敢于担当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的责任,以监区的关怀和警官的教育为动力,端正思想,安心改造,实现早日新生。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活动,14位服刑人员感受到了警官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纷纷表示要尽快放下包袱,适应新环境,安心下来,积极改造,以实际行动报答监区和警官的关爱。另外三个刚保外收监回来的服刑人员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泰旭同志也专门安排时间对他们进行了个体心理辅导。
泰旭同志主持开展的监区服刑人员同质团体心理辅导,采取打破常规、多种形式的互动贯穿始终,此类活动在我监所有监区中尚属首例。活动的举办,极大的缓解了保外收监服刑人员的适应压力和烦躁情绪,从而保证监区的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是“巧”----互动交流,四两千斤树信心
2015年9月18日,中秋节前夕的晚间学习时间,又是由彭泰旭同志主持讲评,他依然没有天南地北高谈阔论,他拿起话筒,走到服刑人员当中,以“我是怎样度过刑期的”为主题,让服刑人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泰旭同志先让准备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覃某某、邱某某作开场:
“2006年12月的一个北风怒吼的日子,我被投入贵港监狱服刑,在蜗居铁窗的日子里,面对高墙电网和监规纪律的约束,我感到了人生的孤独和绝望。可是现在我很快就要刑满了,我终究还是熬过来了,感觉像做梦一样……。”
“分入九监区后,警官多次找我谈心和教育,帮我转变思想,调整心态,鼓励我积极改造,争取前途,重塑自我……”
接着,泰旭同志又让几个服刑人员轮流发言:
“这两年,觉得拿分越来越难了,出去都老了哦……”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每想起家中的老父亲和女儿都钻心的痛……”
“现在家人不放弃我,大家也很照顾我,几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的……”
泰旭同志边听边引导:
“大家听听别人的心声,也想想自己的历程。既然触犯了法律来到这里,不管你过去如何,就此告一段落,现在除了接受和服从,别无选择!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再近的路,不迈开双腿也无法过去;再远的路,一步步走总能到达。就像覃某某、邱某某一样。”
……
这次互动,闪现着智慧之光,几乎不费口舌,泰旭同志把自己想说的话通过启迪服刑人员讲出来,促使服刑人员勇于自我解剖、树立信心,缓解了他们中秋思乡念亲的压力,得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此外,在彭泰旭同志的教育专用笔记本上,你会看到“x月x日:行为养成”、“x月x日:木桶理论----认识人生中的短板”、“x月x日:分享著名指挥家故事”、“x月x日:传递正能量”、“x月x日:计划与目标”、 “x月x日:念力的秘密”、 “x月x日:吸引力原则”......诸如此类,密密麻麻,这是他为日讲评而特意准备的提纲,而且他的讲评贴近现实,引经据典,角度新颖,不拘一格,幽默风趣,喜闻乐见,颇受欢迎。
三年多来,彭泰旭同志都是这样,以满腔的热情和一颗赤诚的心坚守在平凡而神圣的岗位上,如同冬日里的阳光,驱严寒、送温暖,默默地奉献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青春,更用真情和挚爱促开了一朵朵复苏的人性之花,唤起生命的春色。而用泰旭同志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即使没人别人的鼓掌,我也要优雅的谢幕,感谢自己的认真付出!
(贵港监狱 马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