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头顶上还有警徽,我就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今年元月份已经退休回老家安享晚年的姚元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姚元海,男,汉族,出生于1956年2月,中共党员,1976年12月于常德市征兵入伍,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10月调到广西桂林市武装部,1982年4月退伍转业到新邵龙溪监狱,1997年5月调入东安监狱工作,于2016年1月1日正式退休。
金戈铁马壮军威
“驱敌安民,抛头洒血真豪杰;保家卫国,裂胆披肝大丈夫。”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戎马一生的梦想,姚元海怀揣着对军人的敬仰,刚满23岁的他立志为了祖国的和平稳定,于1976年参军,隶属于53021部队,驻扎于广东湛江。
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姚元海跟随部队上了前线,高平战役中,所在连队大胆的在敌侧穿插,扰乱敌人交通、通信、补给,为大部队取得最后的胜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战斗中,正值26岁的他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祖国的主权而英勇战斗,共毙敌一人,俘虏两人。整场战争中,他获得了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嘉奖数次。
他认真负责、成熟稳重的性格备受首长的器重。战争结束后,他又被调到机关部门工作数年,直到1982年才退伍转业。他与后辈们聊天时常说:战争是残酷的,我是从苦日子过来的,我也看到我的父辈们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那样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们上前线流血,是为了祖国的同胞不流血,我们上前线牺牲,是为了祖国的同胞不牺牲......
金色盾牌树警魂
1982年4月,姚元海脱下军装换上了警服,退伍转业到了龙溪监狱,后调到东安监狱,在监狱系统内基建科、生卫科、狱政科、行政科、劳务科、严管队、离退办、劳务监区等部门均工作过。通过自身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勤劳肯干,荣获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十余次。2014年8月,得知三监区由于人员调整,警力严重不足,姚元海主动请缨,愿意下劳务监区带班,并以身作则,凡事亲力亲为,从不摆老资格。他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感染了许多人,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大家都亲切的叫他“姚老”。
2015年冬天一个大雨倾盆的早上,三监区的值班干警正准备组织犯人出工。由于天气冷, 又是下雨,值班干警都非常担心赶早的姚元海赶不到,影响整个监区出工,正当大家都十分焦急等待着的时候,雨中出现了一个步履蹒跚的人影。他浑身都被雨水淋湿了,略带歉意的和同事说:“出门的时候没带伞,突然就下雨,还好赶到了。”看到他手上和裤腿上的泥泞,同事默默的将雨伞举到了姚元海的头顶。原来姚元海同志每天赶早都是五点就起床从家属区步行来的,那天走到半途因为下雨路滑摔了一跤,为了不影响监区早上出工,他仍忍住伤痛,坚持步行到单位。这是一种多么认真的敬业精神!
不仅仅是每天天没亮就步行来上班,还有监区的日常工作,他都亲力亲为,一旦服刑人员出现思想状况,他都会细心的找犯人谈心,能够聊到服刑人员的心坎里去。对个别反改造分子,他更是耐心的教导他们,从心底里去感化他们。五分钟的谈话转化不了就一个小时,一次谈话转化不了就两次,一个月转化不了就半年......许多犯人就是在他的悉心教育下而迷途知返,重新唤起对生活的希望。
2015年12月30日凌晨3点,姚元海仍坐在监区值班室内认真的看着监控里熟睡的服刑人员。这一天,他在值24小时主班,而且再过两天,他就能退休了。有人曾笑话他“你都快退休了,还这么拼命干嘛,难不成还想谋个一官半职?”,他只是用手指了指帽檐上的警徽,说道:“只要头顶上还有警徽,我就要站好最后这班岗!”
老骥伏枥志千里
年近花甲的姚老身体状况很差。2006年因口腔癌在广西南宁医科大口腔专科医院进行了手术,之后又患糖尿病,时隔多年恢复效果却并不好,每年光吃药就需要花费数千元。在与病魔作斗争的这些年,姚元海病痛不下火线,坚持上班,从不叫苦叫累,心中铭记的只有作为监狱警察所肩负的责任。
退休以后,姚老在克服身体不适的同时,还参加了监狱退休老干部组建的志愿者队伍,他们还创建了自己的微信群,在群内组织各项志愿者活动,有时去街道、公园打扫卫生,有时去贫困家庭送温暖,有时帮助家属区内需要帮助的人。
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姚老有一颗不服老的心,每天都过得非常开心、充实,仍然想尽办法为国家,为社会发挥着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