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贵州省未管所创造全省监狱系统多个“率先”

时间:2017-01-12信息来源:贵州省未管所作者:

  2016年, 在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贵州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全所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决落实上级工作部署,以“监管安全稳定常态化”、“教育改造精准化”、 “民警队伍效能化” “三大品牌”为抓手,着力推进“平安监狱”、“法治监狱”建设,勇于探索,创新实践,扎实工作,全力实现了监管场所持续安全稳定,整体工作稳步科学发展,局部工作有创新、有亮点、有特色。这一年,贵州省未管所创造了多个“率先”。

 

监校合一 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新探索

2016年3月,面对未成年服刑人员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的这一全国性难题,未管所积极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把三课教育、个别教育、专项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借助社会资源创办学校,把开办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突破口,开展两年制中专、三年制大专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扩大长刑期服刑人员学历教育覆盖面,在全国首开先河地对服刑人员中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全覆盖。

监校合一全面实施后,服刑人员学习意愿高涨,违规违纪率明显下降,服刑人员家长对未管所教育工作赞不绝口,对孩子在服刑期间还能完成中等学历教育感到欣慰和高兴,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对未管所在未成年服刑人员开展中等职业技能教育、“探索监校合一办学模式,推进未成年犯职业教育”的教育改造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级防疫 疾病防控新路子

2016年3月,为进一步破解监狱医疗卫生防疫难题,注重增强服刑人员体质、减少服刑人员疾病,落实医院标准化建设,未管所创新性的建立“三级联动防疫体系”,实施医院、管区、犯群三级疫情信息联动机制,即:所疾病防控领导小组、医院巡诊医生、管区分管区生卫干事三级联动。在全省监狱系统中率先走出了一条适应监狱医疗卫生防疫工作的新路。

通过努力,三级防疫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首先,服刑人员在个人卫生意识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服刑人员与一线干警、巡诊医生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能够及时如实的反应自身病情;其次,以往皮肤病、传染病多发的情况,在近几年逐年递减;第三,巡诊工作的开展,明显减轻了一线干警带病犯就医的工作量,获得各管区一致好评。

 

走进北大 队伍建设新思路

2016年7月,为解决民警文化层次参差不齐,青年民警管理经验不足,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全面提升全所民警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未管所党委决定,在全所范围内组织全所民警分三批到北京大学接受针对所实际情况和特定需求开设的为期一星期的“北京大学贵州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工作能力提升研修班”。 

北京大学结合学校的资源优势和监狱的思想宗旨,紧紧围绕监狱工作中心,针对实际问题,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新课程体系,探讨未成年犯管教所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未管所的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和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培训,对于民警思想观念更新、管理技能提升上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网上办公 办公行政效能新途径

2016年10月,为适应现代无纸化办公及网络化办公的趋势及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全所信息共享,未管所使用贵州省监狱管理局公文处理和事务办理系统开展网上办公工作,所办公室具体负责网上办公工作的组织管理及协作工作,信息技术科负责提供技术保障及技术培训工作。

各职能部门分别制定本部门的时间安排,加大对具体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并积极与第三方平台沟通,做好技术支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目前,未管所网上办公全面推行,刑罚执行网上办案工作已率先启动实施,顺利推进了我所网上办案和网上办公工作。

 

远程视频情帮教新尝试

2016年11月,未管所考虑到服刑人员亲属来所开展帮教工作的往返费用,路途安全等因素。为减少多数家庭的探监成本及负担,未管所领导班子,广开思路,富于创新,利用QQ视频功能,开展远程视频帮教工作,真正实现“人不出门,足不出户”帮教目的。

未管所“远程视频帮教”系统,开辟了一条足不出户免费“探监”的帮教新渠道,让一些家庭比较困难,地处偏远的服刑人员家属“见”到了亲人,减少服刑人员家庭负担,提高了服刑人员教育感化效率,促进了教育改造质量的提高。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