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监狱“十佳警察”―― 木拉特・赛特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17-04-25信息来源:新源监狱作者:

木拉特・赛特,入警18年来,先后在基层中队、教育改造科、狱政管理科等单位工作,2014年4月,被任命为新源监狱八监区(特殊病犯监区)党支部书记、监区长。多年的工作学习中,木拉特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监管等工作岗位上践行了一名监狱人民警察神圣的职业使命,先后被新源监狱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个人三等功、伊犁州直机关“民族团结优秀个人”“优秀共产党员”、 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工作能手等荣誉称号。所在监区于2014年荣获监狱管理局“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2015年连续2年被评为监狱先进单位、优秀基层党组织。

18年来,他以火一样的热情投身监管改造事业,亲自管理的对象已超过上千人,但从没有出现过一起安全责任事故。而今,他受命于特殊病犯监区党支部书记、监区长,不仅承担着监管教育改造罪犯的职责,还肩负着艾滋病罪犯管控、治疗的重要任务,但他心中的信念亦更加坚定。

在数十年的监管改造生活中,木拉特管理的在押人员形形色色,有十七八岁的青春少年、六七十岁的老人、思想偏激的几进宫及风光一时的经济犯……木拉特说:“每一名在押人员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需要根据这些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去管理他们,感化他们。”

八监区年轻民警多,心里多少都有畏“艾”情结,谈“艾”色变,木拉特总会主动及时与他们谈心谈话,耐心细致的做好新民警的思想工作,带领新民警一起熟悉管理流程,耐心的嘱咐注意什么、该干什么、怎么干效果好,亲自带头给特殊病犯发药、搜身、清监,与罪犯“零接触”。同时,木拉特带领支部委员在认真学习《新源监狱民警职位量化考核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八监区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监区民警职位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在运行之后,监狱在八监区召开《监区民警职位量化考核实施细则》现场会,在全监范围内推广使用,成为监管改造的“排头兵”。

争做监管改造工作的“排头兵”

2014年4月,木拉特・赛特由狱政管理科副科长转任八监区监区长后,为尽快转变工作角色,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监区队伍的了解及监区管理工作的掌握,通过调研,木拉特同志认为,艾滋病犯监区不仅承担着监管教育改造罪犯的职责,还肩负着艾滋病罪犯管控、治疗的重要任务,工作责任十分重大。同时新源监狱收押艾滋病罪犯的时间短,各项管理防治经验不足,八监区年轻民警多,对艾滋病罪犯管理防治有恐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八监区民警队伍的管理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木拉特同志立即组织支部委员在认真学习《新源监狱民警职位量化考核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八监区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监区民警职位量化考核实施细则》,细化出11章35条具体的民警管理规范,详细地明确了各岗位民警职责及考评办法,使监区的管理工作有了制度保障。在运行1个多月后,《监区民警职位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在八监区管理工作中显现成效,民警队伍管理规范,监区管理工作井井有条,罪犯违纪率明显下降、监区整体考核成绩极为突出。在2014年7月,监狱政治处在八监区召开《监区民警职位量化考核实施细则》现场会,在全监范围内推广使用。

身为监区“一把手”的他虽然每天都很忙,但他都定期或不定期的找年轻民警谈心,苦口婆心的敦促、语重心长的教诲,用监狱系统内发生违纪的民警案例教育年轻民警,生怕年轻民警成长中走弯路、受挫折。他不仅自己亲自教导,还经常性地要求其他老民警也要关心他们、爱护年轻的新生力量,要帮助年轻民警尽快成长成熟。他常说:“新干警是监狱的未来,把他们培养好了,监狱的明天才会更辉煌。”

“反恐严打”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在严峻的关押形势下,监狱党委将出监监区同八监区合并,面对新的关押任务,木拉特克服监区民警少、关押罪犯结构复杂的现状,扎实做好短刑期重点服刑人员的“去极端化”教育。在罪犯管理工作中,木拉特监区长始终明确“管理与教育并重的原则”,对顽固罪犯要有“啃硬骨头”的勇气。八监区艾滋病罪犯巴某,是一名危险程度极高的罪犯,曾被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评估为“癫痫运动型人格精神障碍综合症”。2015年被保外就医1年,保外期未满8个月,由于该犯不思悔改、不服从具保人的管理,威胁家人、在当地带来极坏的社会影响,具保人在无奈之下提请监狱收押管理该犯,该犯被依法收监后,木拉提监区长立即组织监区民警专题研究制定对巴犯的管控措施和教育转化方案,起初,巴犯仍我行我素,无视监管纪律,多次违规违纪。监区长木拉提主动出击,对该犯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谈话教育,了解他的思想状况、家庭状况,讲明作为服刑人员应该如何端正改造态度,获得同犯的尊重,早日成为守法公民。同时木拉特监区长还利用自己取得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对该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动矫正其“暴力性”的扭曲人格。在每周狱情分析会上,木拉特监区长都要专门就该犯的管理教育情况进行集体分析,全面细致的落实对该犯的教育管控措施。通过一年多的耐心教育和管理,该犯主动要求同监区长谈话并表示,在今后改造中,克服自己的不良恶习,遵守监规纪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监区长木拉特的带领下,八监区民警没有放弃对巴犯的转化挽救,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教育措施,使巴犯端正了改造态度,走上了积极改造的道路。

争做民族团结的楷模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木拉特同志对每一位民警都关心之至,每次调入八监区工作的民警一开始心里多少都有畏“艾”情结,谈“艾”色变,木拉特总会主动及时与他们谈心谈话,耐心细致的做好新民警的思想工作,带领新民警一起熟悉管理流程,耐心的嘱咐注意什么、该干什么、怎么干效果好,亲自带头给特殊病犯发药、搜身、清监,与罪犯“零接触”。几年来在他影响、引导、帮助和鼓励下,很多党员民警都能独当一面的完成监区的各项任务,也为监狱培养了一批骨干管理民警。木拉特常说“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在生活中快乐生活”,八监区的年轻民警多,大部分刚刚成家,每次家里有事需要请假时,木拉特总是能够理解年轻民警的心情,给予准假。2016年8月,监区民警渡曼同志的父亲因病去世,渡曼正在工作岗位值班,木拉特知道这一消息后,立即赶往监区,妥善安排好监区值班工作后,带领一名民警开车将渡曼送回家,并帮助处理后事。正是木拉特对监区民警的爱护和帮助,八监区民警工作劲头十足,成绩突出,大家亲切的称他为“老木”。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同志,木拉特十分注重民族团结,监区民警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等,每年,他都组织监区各族民警之间相互走访、“结对子”、对困难民警进行扶贫帮困等活动。监狱民警甘鹏元2007年从内地来新疆参加工作和木拉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木拉特常向甘鹏元讲述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习惯,互相学“双语”。工作上,两人更是互帮互助的好典范,在监区、在机关,时常能看到两人在一起探讨信息写作、监区管理等工作。在木拉特的帮助下,甘鹏元学会了基础的双语交流能力,融入到新疆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当中。

争做爱“大家”舍“小家”的民警

入警18年来,木拉特同志始终以监狱为家,失去了太多照顾老人和家人团聚的机会。自父亲因病于1997年从岗位上退休后在家养病。但繁忙的工作使他不能经常性在家照顾父亲,2016年9月,木拉特同志的父亲突然昏迷,失去意识,紧急送往医院,当时监狱正处于一级响应状态,第二天,木拉特请好假后匆匆赶往医院,父亲已苏醒过来,看着病床上的父亲,木拉特流下了愧疚的泪水,父亲看着木拉特,安慰说“孩子,不要难过,父亲也是参加过一辈子党的工作,理解你的工作,我没啥事了,工作要忙,你就回去,不要耽误工作”,就这样,木拉特和父亲在医院呆了一天,安排好父亲的陪护事项后,又匆忙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木拉提的妻子就职于新源县国土资源局,一对双胞胎女儿上小学四年级,在妻子和女儿的眼里,木拉特和家人多年来都是聚少离多,家中的一切重活、脏活都落在妻子一个人的肩上,妻子时常对他说:“家中的事务你不要操心,把工作干好就是对我们母女最好的回报。女儿常说“每天放学,能看到爸爸在学校门口接我们是最高兴的事”,但一年下来,木拉特能去接送女儿的机会却屈指可数。

在监狱工作的十八年中,木拉特始终是这样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留下了他的艰辛汗水和稳重的足迹,曾经多少次,他儿时的同窗好友让他脱下警服跟着自己到去经商,年收入相当可观,好友真诚的邀请,均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我在监狱工作,苦了点,累了点,可心里踏实,觉得人生有意义,我热爱监狱的这片热土,更热爱党和人民赋予的这份神圣职责,为了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监狱稳定、教育转化罪犯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