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监狱聚集教育改造中心工作,积极构建课堂教育、技术培训、心理矫正、随机教育和环境教育“五位一体”教育改造平台,为监狱履行职能作用发挥奠定有力基础。
一是课堂教育占领思想阵地。监狱积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从民警中选拔文化基础好、有教学能力的警察担任教官,不断充实教员队伍。采取自我培训、委托培训、外出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官队伍教学水平。努力适应民族地区教育改造特点,组织力量编印了蒙语扫盲、小学、初中三个阶段的《数学》《语文》《思想品德》教材,确保了教材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罪犯求知需要。立足现代教学理念,建起了教学大楼、电化教学室、电化教学直播室、文化活动大厅,确保教学所需。坚持把教育改造作为监狱的中心工作,妥善处理生产与教学的矛盾,认真落实每周一个教育日制度,广泛开展文化、政治、法律教育,定期组织现身说法、形势报告和社会帮教活动,确保先进文化强势占领监狱文化阵地。把服刑人员接受教育情况与计分、记功、减刑、假释相挂钩,增强服刑人员接受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思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技能培训适应就业需要。牢固树立“实现就业、减少犯罪、维护稳定”的思想,努力探索“刑期变学期、刑释即就业”的路子。积极联系内蒙古恒远职业技术学校和当地教育学院,根据服刑人员文化基础、年龄状况、家庭条件等客观因素为开设了种植、养殖、牛羊育肥、计算机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和各种习艺班、兴趣班。把监狱承接生产项目与服刑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倡导劳动光荣的思想,建立服刑人员掌握劳动技能与记功、减刑挂钩制度,努力培养服刑人员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有力地调动了服刑人员的劳动热情。近年来,罪犯刑释就业率达到80%,重新犯罪率逐年下降。
三是随机教育催促自我提升。监狱积极与锡盟图书馆联系,在监狱和监区分别建立图书流动借阅点,使监狱和监区两级阅览室藏书达到3万余册,影视剧、歌曲碟片、教学光碟达 3000 余张,订阅了蒙汉报纸、杂志30种,自办了蒙汉双语《新生报》,督促服刑人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组建成立了文艺演出队,为重大节日的文化活动、全狱规模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监区文化建设,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每日组织服刑人员观看电视新闻,节假日组织开展文娱活动、文化法律知识竞赛、体育比赛,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改造氛围。押犯单位结合教育改造实际,充分利用点名、开饭、集会、收工等时机讲评服刑人员一日改造表现,监区领导每月定期进行讲评,督促服刑人员摒弃不良习惯,积极投身改造,营造了时时处处受教育、受启迪的氛围。
四是心理教育促进犯情稳定。建起了心理咨询矫正“七室”,依托地方院校和司法警官学校培训心理咨询矫正师。每年年初和服刑人员新入监均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筛查,对有心理障碍的服刑人员随时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对有心理疾患的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正,保证了服刑人员以健康的心理投入教育改造,为监狱安全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是环境教育注重潜移默化。建起了篮球、足球、羽毛球、排球和综合体训场等活动场所,为开展全狱性体育活动创造了条件。注重监区环境美化、绿化,道路两侧、监舍四周培植花草树木,营造了宜人的监区环境。教学大楼走廊、教室,监舍、车间、餐厅布置了装饰优美的格言警句。在监舍走廊用蒙汉两种文字张贴了罪犯行为规范和记分记功减刑假释规定宣传栏、宣传标语,服刑人员床头张贴亲情寄语,使监区环境无处不起到教育人、熏陶人的效果。适时召开具有民族特色的服刑人员那达慕大会,有力发挥了监区文化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的功能,使服刑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