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的辞职风波

时间:2017-04-29信息来源:梧州监狱作者:

是夜,窗外一片漆黑,凛冽地北风发狂地怒号,雨点无情敲打着寒窗,万物都裸露着冰冷的气息。

窗内,人民医院的长廊死一般的寂静,只有小陈在一号病房门前的长凳上坐着看守房间里的病犯。尽管每个窗口都关着,但刺骨的寒风还是透过窗口缝隙,聚集成一股强有力的冷风涌进来,肆意地割在脸上,似乎把人的脸皮想要割下来。走廊里泛黄的灯管微弱的散发着昏暗的余光,潮湿的地板黏黏的,貌似让穿着棉鞋的双脚无处着地,白天的消毒水味似乎在此刻才尽情发挥它的作用,刺鼻、令人作呕。

小陈再次紧了紧身上的衣裳并换了个坐姿,看着折腾了一晚刚睡熟的病犯,一直悬的心终于落地。此刻,他才感觉到冷飕飕的阴风灌得自己直打寒颤,让一夜未眠的他再次冷得精神起来。

实在是太冷太冷了,刚换完坐姿的小陈,干脆站起来用双脚不停在地上轻轻轮跺,双手来回搓热取暖。像这样寒冷的夜晚在医院守候病犯,小陈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每次又冷又困的时候轮着跺脚、搓手取暖已成了他最有效的取暖、提神方式。这时,他想起了今天出门上班前妈妈的唠叨…….

“敏儿,你为什么就不愿意接受爸爸的建议呢?听妈妈的话,把这份活辞了,到爸爸的公司上班你也可以有很好的前途。就算你不愿去爸爸的公司,呆在家里不干活,爸妈的钱足够养你两辈子。再说了,你这哪里是警察的活,上夜班也还算了,还得在医院侍候犯人,这又冷又雨的天,一呆就是一个通宵,这根本就是一个护工,甚至比护工还要卑微的活,爸妈就你一个儿子……. ”

小陈顾不上听妈妈的唠叨,抓起帽子赶紧出门……

说到辞职,小陈心里也曾有过波动。刚开始参加工作那会,就感觉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理想中的警察有天壤之别。

在监狱,很多警察24小时连续值班、备勤是常态,他们没有节假日的遐想、周末的悠闲自在。因工作的特殊性,每天到监区上班不得带通讯工具,几乎与外界断绝联系。在这瞬息万变的年代,Wifi承载了大部分人基本的社交和娱乐方式,就像虚拟的“水和电”,是基础,不能少,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没有智能手机和Wifi就不能活,而监狱警察就是在这样一个被高墙铁网筑起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分白天黑夜工作。面对这些困难,和他一同考进来的小南很快就辞职了,当一名警察是小陈一直的愿望,为了这初心,这一切他都一一克服了。

可是,四月初发生的一件事,让他第一次有了辞职的念头。事情还源于一个犯人蓄意自杀的事件,虽然犯人自杀已被值班警察及时发现并制止,但作为当班的教导员和值班警察却分别受到了行政处分和组织处理。

众所周知,犯人蓄意自杀,既然是蓄意,在整个事件的过程免不了有其众多的主观因素,监狱警察作为一名执法者、教育者、监督者也有防不胜防的时候。

在小陈看来,犯人自杀事件得以及时制止,从情理上讲当班警察应该给予表扬吧?但实际却是相反。面对此事,小陈觉得组织对教导员的处分过于严厉、苛刻甚至严重,有很不公平之感。罪犯蓄意自杀得以及时制止难道不是表扬吗?为什么是批评呢?再而言之,难道平日里教导员和同事们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加班加点工作,却无法与这没造成任何损失的事件相抵过吗?

然而,制度就是制度,在监狱这种高标准要求的地方,工作必须零出错,没意外可言。任何一名狱警都必须时刻保持着严谨、一丝不苟,不容得丝毫差错的工作态度。

有时候,当理想遭遇现实,美好就会变得模糊,热情的冲劲在退却中伤逝,欲行的翅膀双折,初心已然无处安放。那一刻,小陈茫然、迷惑,第一次有了辞职的念头。

小陈心里充满了愤怒,深深地同情教导员和同事的遭遇。

可事实上,无论是教导员还是同事,每个人都坦然处之,他们没有过多的闲暇去介意这所谓的处分之事。相反,每个人都虚心诚恳地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修正错误和缺点,杜绝漏洞,防患于未然。从而以更认真,更努力、更细致,更无怨无悔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

看着同事们对工作的努力与认真,小陈感触很深。与其说处分事件让他动了辞职的念头,还不如说也正是处分之事让他在狱警这岗位再继续的动力。不过,在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坚定了小陈在狱警岗位坚持到底的信念。

记得,那天是犯人释放的日子。A犯年迈的双亲在两个儿子的搀扶下,早早等候于监狱的门口。当小陈和同事小周把A犯带出大门的时候,A犯的双亲没有赶忙向前拥抱几年为见面的儿子,而是拉着身边儿子向他和小周深深地鞠躬,没等他俩反应过来,年迈的两老人在儿子的搀扶下,吃力地快速挪步至他俩身前,分别紧紧握住他和小周的手老泪纵横地不停说“谢谢,谢谢……”

如此情深义重地谢礼,小陈愧不敢受,哽咽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波澜起伏的内心,像打翻了五味瓶。

据说,几年前A犯在一次入室偷盗中被当场抓获而入狱,刚入狱的那两年,其性格及暴躁、自卑,行为极端。更让教导员纳闷的是:入狱两年的他从没有收到一封书信,更没有亲属来探望过。后经教导员多方了解,A犯在家里排行老幺,从小深受父母溺爱,养成了一种顽固使坏、吊儿郎当、无恶不作的恶习。平日里总爱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在村里人人对他都避之、嫌之,这让家人很抬不起头。 A犯父母和哥哥曾常教育批评,但屡教不改。无奈,父母年迈,对幺儿的管教心有余而力不足;久而久之,哥哥们嫌弟弟丢人,也只好弃之不顾。

在了解到这情况之后,监区一方面针对A犯成长历程所造就的个性,特制定改教方案,对其进行了系列的心理咨询辅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鞭策激励A犯,促其积极改造。另一方面,双管齐下,依次三番五轮电话向A犯三个哥哥沟通,希望通过亲情感化A犯。当然,在哥哥们看来如此伤风败俗、丢人现眼的弟弟,几个电话怎能让他们为之动容呢?面对A犯哥哥们的冷漠,教导员没有放弃,不顾长途跋涉,亲自上门劝说。在教导员诚真言切的感召之下,A犯的三个哥哥释怀,消除了弟弟曾让老祖宗颜面丢失的想法,开始书信鼓励安慰并到监狱探望弟弟。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监区警察的教育改造,在家人的关爱下,A犯日渐开朗,不仅每月主动书信向家人问好,而且积极接受教育,重塑自我,连续两年被评为改造积极分子。

小陈深知,类似A犯的这种情况在监狱也只是个缩影。几乎每个犯人都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负面思想情绪,而监狱警察却只有一种使命:那便是用尽一切办法挽救这些曾经迷途的人,让他们以全新的姿态早点回归社会。

所以,在接受A犯年迈双亲的谢礼那刻,小陈深深感动、惭愧,一种不可言喻的使命感,一种正义的召唤让他坚定了坚持的信念,让初心永在。

“唰、唰、唰……”楼下清洁工扫地的声音惊醒了小陈的思绪,雨也停了,日渐明亮的光透过走廊的玻璃窗,带来一缕缕温暖。小陈整整衣裳,心情豁然开朗,他决定今天回家要好好与爸爸妈妈谈谈。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