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讯 通讯员 赛尔文)他,2012年入警,现年30岁,却像50多岁的一位老警,看不到两鬓斑白的银发,却看到了一股务实创业的气质,看不到步履蹒跚的脚步,却看到了活力青春的斗志。
他叫胡庆松,2012年参加公务员考录,正式进入伊犁未成年犯管教所工作,作为监狱转型发展的一代见证人,经历了不一样的人生,逐渐成为努力拼搏、务实创业、敢于担当的优秀的共产党员,逐渐成为一名爱心、细心、忠心的监狱人民警察。从2012年9月入警到2015年4月,他对待组内这些还有些稚嫩而又一时犯错的未成年罪犯,就像他们的哥哥一样,对他们无微不至的教育和关心胜过他们的亲人,每周对他们谈心谈话,了解他们所思所想。记得,他主管的组内一名少年犯黑某,被判刑入狱后,思想一直不稳定,心理压力负担重,消极改造,不积极参加义务教育,上课经常心不在焉,埋头想心事,且每次模拟考试排名倒数,监区多次狱情分析会都将黑某作为重点分析的对象。不过,没过几个月,发现黑某不但性格开朗了起来,还和别人开起了玩笑,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竟然还考到了班级前几名。原来,发现他针对组内每名少年犯都制定了不一样的改造计划,有的从罪犯的家庭教育入手,有的从少年犯的爱好入手,有的从谈论历史兴趣入手,就这样,组内的违规违纪数量从每周的两位数降到一位数,有时甚至一次也没有。就是这样细心的工作方式方法,得到了管区领导和民警的认可。
胡庆松从一开始到监区,直到机关科室从来没见他闲过,总是忙碌碌的,别人不愿意干的他直接揽下来,专挑硬骨头啃。在监区时,很多年轻人对写信息、简报都有些怯场,不愿意或者不想写信息和简报,虽然他负责党建和政工,却又接过写信息、简报的活,按时完成工作的同时每月还超额完成信息量,很多如:《伊犁少管所深化心理矫治构建健康心灵家园》、《新疆伊犁未管所青年民警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志愿结对子活动》、《伊犁未管所弘扬传统国学文化教育》等等文章直接被人民网、凤凰网采摘。当然,这不是他的全部。聊天中了解到,他从大学一毕业就被伊宁市发改委看中,并从事于发改委项目办3年,从一个项目的简介到项目的落地验收完成、从项目的包装到中央预算内、自治区预算资金的到位、从项目建议书的审批到发改委的立项批复,每每一个环节都要亲自编写、亲自联系、亲自完成。从事发改委项目办3年来,取得了二级建造师,并争取到预算内资金达2亿元,尤其是2011年申报的伊犁建能煤化工机械项目一次性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8900万元,为伊宁市的产业发展和转型铺砖添瓦。
每个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须亲身经历过才能产生悟性,慢慢长大。也许由于他的经历过早的锻炼了他,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在母亲的悉心呵护下逐渐成为家中的顶梁柱,一个人从东而来,乌鲁木齐上完大学,伊犁参加工作,2012年公考从警,2013年成家立业,家庭和和睦睦,妻子也是贤内助,工作也从基层管区调到狱政科。他善于学习、思考和喜欢写作的习惯奠定了起草文书、建章立制、总结报告的基础,民警管理罪犯一日工作规范、伊犁未管所会见相关规定、危安犯管理办法等等成为民警管理服刑人员的的有效工具。搬迁新监狱以来,他又对监区文化和定置化管理的设计产生了兴趣,先后设计了门牌号,服刑人员定制卡,驻地哈萨克特色的监区文化样稿,得到了监狱领导的首肯。他还打算报考心理咨询师,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增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