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新源监狱以东20公里处有一个被影影绰绰的芦苇丛掩映的村庄叫洪土拜村,村子是一个以哈萨克牧民为主的传统牧业村。我们故事的主人公80后哈萨克族小伙子叶尔兰・斯哈克别克一家便生活在这里。2016年11月23日因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 新源监狱企业副经理王庆华与叶尔兰一家结缘,成了结对亲戚。
叶尔兰勤劳朴实性格腼腆,妻子加孜拉温柔贤惠,年仅四岁的女儿孜尔碟活泼可爱是一家人的“开心果”。 叶尔兰一家人的生活开支主要靠他外出打工每年1万多元的收入,平时还要帮衬父母和年幼的弟妹,因此家中经济条件一直比较拮据。如何能帮助叶尔兰一家早日摆脱贫困束缚,成了结对认亲后王庆华最惦记最关心的事。联系打听有什么适合弟弟一家的创收途径,怎样才能增加收入,改善当前生活,是他与叶尔兰讨论最多的话题……设身处地理解弟弟一家生活艰辛而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很快便拉近了彼此间的心灵距离。
工作之余只要有闲暇时间,王庆华就会和妻子带着精心准备的小礼物到叶尔兰家里走一走,看一看,坐一坐。真心付出赢得真情回馈,不久小孜尔碟见到王庆华时已由最初躲在父母身后窥探,变为主动跑到家门口迎接,在小姑娘眼中这个带着蛋糕和漂亮衣服来给自己过生日,笑靥如春和蔼可亲的伯伯俨然已是自己家的成员啦。在春节来监狱参加联欢活动时,小家伙抱着王庆华不撒手的亲昵劲,令大伙都羡慕不已……最朴实最真挚的情感就在这平凡琐碎的点点滴滴中得到升华和交融。
偶然从朋友处了解到肖尔布拉克镇将于近期在附近村庄开展农牧民安居房建设的消息,王庆华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弟弟叶尔兰。经实地考察得知消息确凿后,王庆华第一时间将消息告诉了叶尔兰。见叶尔兰家安居房院落较宽敞,他又提出可以购买些鸡苗,由加孜拉进行家庭养殖的建议。两种增收途径,一片光明前景,美好未来的憧憬令叶尔兰夫妇十分兴奋。但想到自己不认识安居房建设部门相关人员,不知道怎样才能联系上这份工作时,叶尔兰又心生忐忑。王庆华安慰他说:“放心,这个由我来联系。”此后他便主动与当地的部门进行电话沟通联系,并带着叶尔兰前往工地实地查看。由于正值工程开工之际,工地摊点较多,经常是电话联系确定见面时间后,当他们赶到时负责人已离开,一次次无功而返叶尔兰感到很内疚,也有些失望,他对王庆华说:“哥哥,算了,我还是外出到以前的工地去打工好了,我不想让你为我再操心了。”王庆华说:“你有泥瓦工的特长,这活适合你,你在这里干活,离家近,就算是在家门口就业了,既挣钱了又可以照顾家里,这多好呀!你放心,这事我会办好的。”
为及时联系上相关人员,王庆华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打电话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当得知叶尔兰与王庆华是“一家亲”结亲户的关系时,肖尔布拉克镇的几位领导被他这份真帮扶结真亲的真情实意所感动,专门约定在办公室等他们。后经施工方资质审核通过后,最终将5栋抗震安居房工程交给叶尔兰承包。
2017年3月底,叶尔兰带着村里的6名贫困户组成的小施工队终于顺利开工了。但不久叶尔兰工程又遇到了新的困难,建筑工地因为要购买部分建材急需一万元,而他申请的贷款却迟迟未批下来,工程等着开工,家中又没有可周转的资金,叶尔兰很是着急。王庆华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将自己的一万元钱转到叶尔兰的银行卡上,并埋怨叶尔兰怎么不早告诉自己。面对叶尔兰的感谢,他笑着说:“兄弟间说这些就见外了。你们的生活状况早日有所改善,才是我最想看到的。”
当我们再次见到叶尔兰时,他很激动,“王庆华大哥他是真心把我当成亲兄弟看待和帮助的,我会珍惜这次好机会,好好干,相信今年我家的收入会有大幅度提升的。是党的好政策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使我有了一个好哥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感党恩,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自己的努力。”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慷慨激昂的口号,但从这简单质朴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是的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进步的美好心愿,而这也正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心愿和祈盼。
沐浴着初春明媚的阳光,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期盼,叶尔兰和他的施工队的兄弟们,满怀激情地奋战在安居工程建设的工地上,信心满满地行走在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