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向善 ,演绎人间真情

――记吉林省新康监狱主任科员医生、“吉林好人标兵”陈小君

时间:2017-05-18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

他的人生之旅,不乏精彩篇章――在部队,他是学雷锋标兵,曾担任过吉林省两任省委书记王恩茂、强晓初的保健工作,受到省军区的表彰;当警察,他不忘初心,用平凡创造辉煌,用奉献诠释忠诚。他助人为乐、积善孝老的故事在他工作的监狱和居住的社区被传为佳话。他就是“吉林好人标兵”、吉林省新康监狱主任科员医生陈小君。

 

心存孝义,爱洒人间都是

 

陈小君是那种见了一面就倍感亲切的人,善良,朴实,说话坦诚。1.68米的个头,穿上一身得体的警服,再配上一双聪慧的眼睛,显得英气逼人。

岁月如歌,往事历历。

1959年,陈小君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上小学起,他就立下鸿鹄之志,奋发进取,学好本领,为党争光。

1978年 ,陈小君18岁,正是理想之藤疯长的年代。他怀着美好的憧憬投笔从戎,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经过新兵连的集训,他被分配到吉林省军区门诊部。在门诊部领导和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进步很快。1979年,部队送他到白求恩医大三院学习。通过一年的学习,他的医疗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1980年光荣入党,被分配到保健组负责省委王恩茂书记的保健工作;王恩茂书记调任新疆后,继而负责省委强晓初书记的专人保健工作,一干就是7年。

1982年7月,陈小君考入长春市卫校检验班,同年底,考入沈阳军区医士班,分数又超过录取线,当时因为工作需要,不能入学,为了完成好首长保健工作,放弃入学深造的机会,自己刻苦学习,深夜,别人已进入梦乡,他还在学习,背外语单词。忘我的工作,周到、细致入微的服务,得到省军区领导的好评,被评为学雷锋标兵,受到了军区的嘉奖,看到档案里一张又一张的奖励卡片,他工作更来劲了。

在部队9年,绿色军营开阔了他的视野,铸就了他执着和坚强的性格,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一往无前,永不言败。

积德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这是陈小君经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那一摞摞厚可盈尺的获奖证书,记下了他闪光的足迹。

陈小君时刻不忘党旗下庄重的承诺,他像燃烧的红烛,流溢着光华,释放着温暖,使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感受到人间真情,感受到党的温暖。

从1982年第一个文明礼貌月开始,到现在,陈小君先后照顾过4位孤苦无依的老人,他把这些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为他们买米、买菜、买药、看病;为老人擦洗脏物、接便接尿,喂水喂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陈小君所付出的一切都如丝丝春雨般沁润到了群众的心里,人们都争夸他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时光留不住岁月,却能留下记忆。这还是他当兵时和复员到地方后发生的故事。

故事一:“你真赶上我的亲儿子了!”

她叫李淑荣,是一位孤寡老人。老人家没有经济来源,每月仅有政府发放的10元生活补助费,生活十分困难。再加上患有右下肢开放性骨结核,子宫颈癌术后,直肠造瘘术后,生活不能自理。陈小君从1982年第一个文明礼貌月开始,主动对她进行帮助。他每天做完省委领导保健工作后,便来到大娘家里,像儿子一样,给大娘打针换药,洗衣服,端屎端尿。还用自己的钱给大娘买了一套中长纤维和的确良面料的衣服。大娘患有多种疾病,又有直肠造瘘,消化极为不好,他把自己从食堂省下来的50斤大米、当时市民每月每人只供应2斤大米,50元现金给大娘送去,大娘被感动得热泪盈盈,连连说:“你真赶上我的儿子了,还是共产党好,解放军亲啊。”从此,陈小君成了大娘家中的一员,治疗、换药、收拾卫生,悉心照料。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李淑荣大娘拉着他的手说:“把我的孩子累瘦了。”陈小君复员到地方后,也没忘记李大娘,他经常领着爱人、孩子去看望大娘。16年来,每逢过年、过节,陈小君都要为李淑荣大娘送去米、面、肉、油和新衣服,这样,他心里才感到踏实。1998年除夕夜,李大娘离开了人世,陈小君伤心地哭了。回忆起自己不管刮风下雨、烈日炎炎、冰天雪地去照顾大娘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此刻,他感到能为大娘做些事情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故事二:“他用双脚丈量抗联老人的幸福生活。”

李淑荣大娘去世后,陈小君又默默地照顾一位和杨靖宇将军一起革命的抗联老战士宋吉祥。宋老在二化退休,单位效益不好,不开支,家中有三个智力有障碍的孩子。妻子,大儿子因腰椎结核卧床不起,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极度困难,靠民政的一点补助维持生活,经常捡些废品换钱来贴补家用。陈小君把他当成帮扶对象,经常给他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有空就陪老人聊天,帮老人干些家务活。他愿听老人讲和杨靖宇一起打鬼子的故事,每次听完,他都激动不已。但宋老很坚强,常说:“抗日时那么困难都过来了,这点困难算个啥?”开始和宋老接触,给他送些物品,他坚持不要,后来慢慢地熟悉了,唠唠家常,他问陈小君:“你这么帮我,图希个啥呀?”陈小君笑了:“我啥也不图,就是一个新兵想帮助一下老兵,希望你生活能过得好些。”宋老的孩子腰椎结核病重了,还发着烧,陈小君请示王海青院长,院长同意给他免费做CT检查,还答应免费用些药。宋老的孩子得到及时医治,病情大有好转。宋老已经80多岁了,家中用水不方便,陈小君给他买了一辆三轮车,用来拉水。为了帮助宋吉祥一家,陈小君对自己特别吝啬,多年都没给自己添置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十多年过去了,不管风朝雨暮,酷暑严冬,宋老的家,他不知去了多少回,他用双脚丈量抗联老人的幸福生活,直到宋老2013年去世。

故事三――“有事就找陈警官!”

在陈小君居住的社区,只要一提陈警官,无论是老人或是小孩都会说:“他不就是那个憨态可掬、为人和气的陈小君吗?”“有事找陈警官”、 “有事找老陈”也成了社区居民的口头禅。

邻居家老何的小孙女患病数日不便,家人非常着急,找陈小君去看看。陈小君先后用开塞露灌肠,油土豆条润滑,都不见效,就用手一点一点把大便抠出来,直到大便通畅。老何一家很是感动,赞扬他真是人民的好警察。

2014年春季,组织上要求党员进社区。一天,陈小君和女儿陈媛在社区主任陪同下来到孤寡老人刘翠新大娘家里。除政府给的低保外,大娘经济上很是困难,身体也不好。陈小君和女儿商量以党员的责任一起照顾老人,每月给老人200元钱。有时间陪老人遛弯儿、晒太阳,有病及时把老人送进医院,感动得老人逢人就说:“我有福啊,老了,老了,还遇上了陈小君、陈媛这样的好人,他们真像我亲儿子亲孙女啊!”

2015年6月刘翠新去世后,陈小君又开始照顾孤寡老人王连山,身患残疾,感到活着没有意思。陈小君就耐心开导他,给他讲改革开放大好形势,帮助他重拾生活的希望。陈小君每月给老人送去200元现金作为生活费,入冬为老人送去两条羊绒裤,过春节时,还送去一条十多斤的大鱼、茶叶等物品。现在笑容又重新回到老人的脸上,天气好时,还和院内老人下下象棋、讲讲年轻时的故事……看着王连山老人高兴的样子,陈小君的心里也像吃了蜜一样甜。

陈小君说:“我已经连续35年照顾了4位孤寡老人,我觉得帮助困难的人是我的职责,看到被帮助的人一脸笑容,我感到很快乐,很幸福。可有人认为我照顾孤寡老人是为了名利。其实,名利只是过眼烟云。我这样做只是希望用我的实际行动来倡导一种社会精神,呼唤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了。”

陈小君从警31年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用自己的坚持,温暖了一方人,凝聚了一片民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赢得了社会平安,塑造了新时期人民警察的光辉形象。

 

不忘初心,用奉献诠释忠诚

 

志存高远的陈小君,有着炽热的情怀,他不忘初心,不懈地追求着生命的辉煌。

1986年,荷花初绽的6月,陈小君满怀豪情来到吉林省劳改中心医院(现为吉林省新康监狱)工作。初涉新的岗位,他澎湃着满腔的热血,责在人先,利在众后,把工作干得有模有样,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翘指称赞。

岁月锻造了铁骨,事业酿就了丹心。

陈小君把部队的好作风带进了监狱,同事们都赞扬他是新时代的雷锋传人,他也总是自觉地用实际行动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播撒阳光和感动,续写着雷锋精神。

一次,陈小君下班回家,路过东朝阳路长庆胡同时,忽听一阵“救命”的喊声。他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高1米7左右的彪形大汉掐住一位女青年的脖子,那女青年边挣扎边喊“救命”。陈小君想从正面冲上去,解救女青年,但又一想,这样不一定能制服对手。便故意问:“深更半夜的,你们干啥呢?”那男青年说:“我们在谈恋爱。”

在陈小君身上,有着南方汉子的细腻与柔情,更有北方汉子的粗犷与豪放。袖手旁观,坐视不管,不是他的性格,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才是他的真性情。只见他大喝一声:“你还狡辩什么?哪有谈恋爱喊救命的,你这不是开玩笑吗?”说罢,他用在部队学到的擒拿术迅速将男青年的右手反搏过来,飞起一脚,那男青年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疼得嗷嗷直叫,连声哀求:“我错了,饶了我吧。”“饶了你,还叫你祸害别人!”陈小君死死拽住歹徒的脖领,和闻讯赶来的巡警一起把他扭送到东朝阳路派出所。那女青年吓得直哆嗦,哭着向派出所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我下车他就跟着我,到这路口,他用手掐住我脖子要我跟他走,我挣扎不过他,使劲踩了他一脚,他手一松我喊了一声“救命”。这才引来这位大哥大义相助。派出所民警对陈小君见义勇为的精神给予高度肯定与赞扬,那位女青年也一再感谢他的救命之恩。连连问他是哪那个单位的,陈小君笑了:“我在部队待过,现在也是警察,这是我应该做的,不用谢。”那位女青年感动地说:“人民警察真好!

陈小君说:“人活着,不能为了自己,总得有点精神,只有奉献社会,才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

一天,他刚好路过血库,听血库老师讲,现在抢救一名患者,急需B型血。血库B型血告急,得赶快想办法解决。他停下脚步,敲开了血库的门,对血库司护士长说:“我是B型血,抽我的。”司护士长见他一脸坦诚的样子,经领导同意后,给他做了血交叉试验。当他看到患者因输血及时和医护人员的奋力抢救手术很成功,患者的生命得救了.他感到很欣慰。能为他人做点事情,他感到很幸福。

陈小君热爱沸腾的生活,钟情于挚爱的事业,为了监狱的腾飞和安全,他不断地追求着,奋斗着。

新康监狱主要职责是为全省病犯服务,它担负着治病和拯救灵魂的双重任务。

陈小君时刻不忘记头上戴着的圣洁的警徽。他说:“我们不但要为病犯治好病,而且要热情帮助他们积极改造,早日走向新生。”

他是放射线科医生,经常接触服刑人员。他牢记监狱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改造罪犯。多年来,陈小君用他的真心和真情不知暖热了多少服刑人员的心,广大服刑人员都很尊重他,敬佩他,愿意跟他谈谈心里话。

2006年9月8日他在单位值班时,晚上20点15分,发现暗室门边有烟,开门一看,暗室黄烟满屋,为了不让电火蔓延,单位财产少受损失,他立即冲进去将暗室总电源关闭,被浓烟呛出;第二次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再次进入暗室,一只手打不开烫手的洗片机盖,这时顾不上手中的湿毛巾捂鼻,双手用力打开烫手的机盖,浓烟刺鼻又将他呛出暗室,因暗室没有通风口,他去接水浇洗片机,洗片机底浇漏,黄浓烟布满暗室及一楼,二至四楼也有塑料和显影药燃烧的味道,及时打开化验室、放射线门窗通风,及时汇报总值班孟院长和科主任。自己因吸入浓烟咳嗽22日到中日联医院呼吸科看病,查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拍片双肺间质性炎症,诊断为ARDS综合征,建议住院治疗。回单位向孟院长汇报治疗结果。自己对病情没有引起重视,在家中休保健假,治疗两周还不见好转,咳嗽明显加重,晨痰内见血丝,消瘦,无力,出现血尿,又到中日联医院复查,拍片,双肺纹理紊乱呈网状,建议到专科医院治疗,回单位做CT,双肺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炎并见肺纤维化,由单位开证明到市二院职业病院诊治。

初冬,北国冒烟雪搅得九天寒彻,小北风飕飕地刮到人的脸上,像刀割似的。早会后,陈小君来到医院疗区送报告。当他走近病房时,一位年轻病犯“扑通”一声跪在他面前说:“陈警官,要不是您,恐怕我早就死了,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真不知怎样谢谢您才好啊!”说罢,他跪在地上呜呜地哭了起来。

原来,这名服刑人员因腰椎结核,需做腰椎手术。手术那天,白天本来已备血800毫升红细胞悬液。手术做到晚上,因腰椎手术复杂,又去取600毫升红细胞悬液。手术还在进行,外科崔主任电话通知陈小君:“小君,还得麻烦你再去取趟血,越快越好。”陈小君爽快地答应到:“没问题。”时间就是生命啊。说罢,他和司机刘师傅,取了血样直奔血站,一路上警笛长鸣,这是院长又电话催能否最快点,所有的红灯都闯了。平时取一趟血,开车就得一个多小时,这次他们用了不到四十分钟,将所需的血浆、血小板、红细胞悬液全部取回。及时送到病监手术室,因抢救及时,病犯的生命保住了。他感激地说:“要不是人民政府的关怀,要不是陈警官及时取回血,我的小命可就‘报销’了。新康监狱真是生命的再生园啊。”为此院长在院周会上特别表扬了陈小君同志对工作的态度。

工作着是美丽的。30多年来,陈小君记不清有多少次加班加点,记不清多少回通宵值班,记不清有多少节假日不休息。为了工作,陈小君忘记了昼与夜的交替,更不分份内份外,白班夜班,只要有任务,总是随叫随到,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他在放射线科工作期间,当时科内人员少,夜间不设值班人员,有拍片的就到家中找。夏天还行,冬天有时一夜叫上两次,基本上就不用睡觉了。打更的师傅不从走廊走敲门,而是专敲窗户,家人也休息不好。直到1993年后恢复夜班,一人干了几个人的活。一度白血球减少,细胞出现半断体、单断体,一直坚持工作,他经常是累得头晕目眩,院领导怕他吃不消,劝他要适当休息,注意身体,他却说没有关系,老毛病了,吃点药就会好的。

他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拒收犯人现金多次,还背行动困难的患者上楼住院。记得有一次,他和急诊孙大夫值班,来了一位被车撞脑外伤的患者,由于医院当时不具备开颅手术的条件,他去医院门口截了一辆车,将患者送到市中心医院。当时患者的住院押金不够,他又忙着找总值,找保卫科,经协商,将患者先送到手术室抢救。由于抢救及时,患者保住了性命。家属对他表示深深的感谢,连连夸他真是人民的好公仆。他还给抗洪捐款,给失学学生交学费。

陈小君是放射线医生,由于常年接触x射线,他血象很低,血球也遭到破坏,但他坚持工作。每年都有保健假。可科内人员少,忙不过来,他放弃疗养和保健假的休息。1999年、2000年,他父母相继离世,他处理完后事 ,马上赶回单位上班,连丧假都没有休完。

说起这些,陈小君眼里泛起了泪花,他说自己做人很不合格:“我18岁离开父母参军,在父母身边没有尽到做儿子的义务。这些年我愧对父母,苦了妻子,耽误了孩子,累坏了身子。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明白: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平凡是永恒的美丽。

“德之崇,不求名之远而名自远。”

陈小君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和优秀共产党员。

2015年1月,吉林省电视台都市频道报道了陈小君多年照顾孤寡老人的事迹。

2016年,他又相继被评为“长春好人”、“长春好人标兵”、“吉林好人”、“吉林好人标兵”。2017年,他又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荣誉称号。

梦想无限美,奋斗正当时。

陈小君已近花甲之年,他有个温暖的梦想,就是退休后,还想多照顾几个孤寡老人,让他们安度幸福晚年,无论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他都会感到很快乐,很幸福。

 

作者简介:

侯中久:作家。原吉林省监狱管理局吉林新生报副总编,现为北京太阳村志愿者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