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2日,未管所党委书记、所长刘军代表未管所收到了一面锦旗,这份平常而又特殊的“礼物”在寒冷的冬天带着刑释人员杨某某的感谢飘然而至。这面锦旗不仅代表着杨某某对未管所和监狱民警难以诉说的感激之情,更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厚重情感。这份情是监狱人民警察挽救、帮助那些失去自由又渴望生活的“失足少年”一路前行,直至他们走完通往新生最后一公里的执着,也是教育改造融化坚冰、透析真情的成果检验。
“我今天来就是想感谢未管所的领导、管教民警,让我有机会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我会倍加珍惜,不辜负社会各界对我的帮助,谢谢您们!”寒风中,杨某某如此说道!
曾经:迷茫挫折 丧失自信
五年前,杨某某来到省未管所服刑。服刑期间,他一度对改造失去信心,对自己的前途心灰意冷。为挽救这名服刑人员,管教民警从思想上对杨某某进行教育引导,开导他放下包袱、端正改造态度,尽快适应服刑生活。同时,在生活上利用科学、文明的管理方法来他进行人性化管理,促使他养成自觉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激发他改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让他在人生低谷时感受到温暖,看到希望。
服刑期间,趁着未管所“监校合一”的东风,杨某某参加了省未管所和遵义重美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办学的中等职业美发专业学习,学到了美发技术。2014年9月,他获得减刑的机会,提前踏上了回乡之路。
现在:两次创业 开启新生
刑释后,杨某某在石阡县关工委、司法局、法院、遵义重美职业技术学校和省未管所等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利用在未管所服刑期间所学到的美发技术,在石阡县开了一家理发店,取名“从头再来”工作室。“从头再来”有两层含义:一是用店名鞭策、鼓励自己,不走回头路!二是希望自己的人生能重新开始,绽放新的光彩。
开店后,杨某某牢记未管所民警的教诲,不忘回报社会,热心公益服务,他在自己的工作室作出承诺:第一,70岁以上老年人、在校贫困学生免费理发;第二,残疾人理发五折优惠;第三,对不宜行走的人员,提供上门理发服务;第四,定期到福利院为老人和儿童免费理发。
由于原先的店面地理位置偏僻、房租较高等原因,杨某某好不容易开起来的美发店以倒闭而告终。2017年9月,在得知他的情况后,未管所和当地政府部门一起为他出谋划策,帮助他重新开了一家美发店。
看着刑释人员走出监狱后成为一名守法青年,不仅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想要的生活,还不忘感恩社会、热心公益服务,小编深感欣慰,随即对他作了如下采访。
笔者:你好,这么冷的天,是什么原因让你来回几百公里来到未管所送锦旗?
杨某某:我来送锦旗,主要有两个意思:第一,深表感谢,感谢未管所的领导和管教民警们在我刑释后给予我的帮助和引导;第二,我要向未管所这么多帮助我的民警表决心:我一定会珍惜现在的生活,牢记服刑期间受到的教育,脚踏实地走好今后的每一步。
笔者:你现在才起步,资金本来就很欠缺,为什么你要对这么多人群免费呢?
杨某某:我曾经迷茫,走过弯路,受过挫折,是社会各界及各位爱心人士的不离不弃,让我倍感温暖、洗心革面、破茧成蝶。如今,我能自食其力了,就立志要回报社会,尽我的绵薄之力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温暖更多的人。
笔者:服刑4年,你学到了什么?你对监狱有什么看法?
杨某某:没有服刑之前,听过很多监狱的负面信息,让我很害怕监狱;之后来到未管所服刑,民警帮助我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还让我学习美发。真的很感谢未管所的“监校合一”,让我学会了美发,如今这项技能已成为我谋生的手段。服刑期间,民警教会我怎样做人,服刑之后,民警教会我怎样做事,我庆幸我的这段经历没有荒废,也希望所有的服刑人员积极改造,认真学习劳动技能,为自己刑释后打下基础。
笔者:你如何看待现在的自己?
杨某某:我曾经是一名服刑人员,我毫不避讳,因为我希望自己永远记住那段无知的经历,我在店里最显眼的地方把自己的经历、故事写出来,是为了时刻警醒自己;现在的我,在工作之余,尽己所能做点公益回报社会。我经常去学校开展现身说法,警示在校学生珍惜自由,别走我的老路。
近年来,未管所“监校企合一”教育改造模式广结硕果,一批又一批服刑人员在监内掌握到技术,为刑释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真正实现出监门就进厂门的目的,用实际行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