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炼真金,苦难铸辉煌

时间:2018-07-19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汉江监狱 尚崇林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觉间我在陕西省汉江监狱从警已过三十年,身体为疾病所累,寝食不安,心力交瘁,难免精神散漫,思想松懈,意志衰退。幸甚,六月二十五日,在我入党三十一周年之际,监狱党委给我送来了庆生大礼——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的党史巨著《苦难辉煌》。

《苦难辉煌》之书名,实乃蕴含深刻。翻检过往历史,可见绝大多数辉煌者,大都起于苦难。苦难,对于众多懦弱者而言,是炼狱,是煎熬,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天堑;然而对于勇敢无畏者来说,苦难则是磨炼,是考验,是锻造,是通往胜利辉煌的必经之路。一人,一团体,一政党,莫不如此。如果没有1927年4月蒋介石、汪精卫举起屠刀的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就不会觉醒得那么迅速彻底;没有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泣血惨败,就没有遵义会议的拨乱反正;没有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就没有共产党人真正意义上的成熟。正是苦难,给共产党人提供了难以想象的生死考验和严酷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尊重苦难,正视苦难。当年,在信仰的旗帜下聚集起来的共产党人,在苦难面前,无惧无畏,从苦难出发,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最终走向了辉煌。

《苦难辉煌》是一部高度浓缩的革命史诗,它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以中央红军长征前后的重大转折为切入点,以独特新颖的视角、扎实详尽的史料、晓畅传神的语言、深刻精辟的分析,从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入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救国救民革命的正义、艰辛和伟大,演绎了一场场波澜壮阔、威武雄壮、气吞河岳的历史活剧。作者重温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追寻人民军队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清晰地再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引导中国革命历经磨难挫折,展示的雄才大略,激发出的信仰力量和人格魅力。描绘了一幅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奏响可歌可泣的革命乐章,最终走向辉煌胜利的巨幅历史画卷。

也许后来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创造军事史上的奇迹,完成长征这史诗般的伟大壮举?《苦难辉煌》给出了坚定有力的回答:因为有救国救民的伟大信念——对事业、对革命、对北上抗日路线的信心,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切为了苏维埃”的执着追求,“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的必胜信念,“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人民情怀,激发出气壮山河的力量,锻造了铁流般的队伍。红军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在多股力量的夹缝中,依靠自己强烈的使命感和绝地求生的意志,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闯出了一条艰苦卓绝的“中国之路”,铸造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续,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伟大长征精神,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动力。

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漫漫征途上,铁锤镰刀的旗帜始终屹立不倒,理想信念的火炬始终熊熊燃烧。从湘江血战的九死一生到遵义会议的峰回路转,从飞夺泸定桥的奋不顾身到六盘山下的红旗漫卷,红军队伍犹如一条萦绕于壮丽山河间的红飘带,锻造着共产党人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书写下中华民族的不朽传奇。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与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英雄气概,这次远征所铸就的伟大精神,照亮了共产党人的信仰殿堂,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原典。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现在和将来,也只有“人民有信仰”,才会“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汉中的七月湿热烦闷,是《苦难辉煌》为我打开了一扇窗门,先辈们纷纷走来,握握我的手,拍拍我的肩,又匆匆踏上征程,他们的面容模糊而又清新,步履急促而又坚实。《苦难辉煌》像是一场暴雨,冲洗了我的灵魂中的雾霾和积尘;更像是一抹晨曦,拂去了我的生活里的沉重与昏暗。手捧这部沁人心脾的巨著,我如饥似渴,难以释卷。这段苦难的革命历程,令人震撼,发人深省,忆之清晰历历,念之心潮滔滔,心中虽有万千崇敬,却因语言苍白而难表达一二。

追寻是为了传承,缅怀是为了出发。作为后继者,我们应当在心灵深处浇铸理想信念,常补精神之钙,常除思想之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在平凡的岗位、艰辛的工作中坚守和担当,而不是苟且于萎靡的日子,偶尔回望历史、对革命先辈发几句廉价的赞美……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