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示范监区创建标准和管理模式思考

——以如何加强青年民警思想政治建设为例

时间:2018-09-14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安徽省合肥监狱 薛长江

监狱是国家刑罚的执行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监狱人民警察依法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进行管理教育。在各级组织的关心下,监狱青年民警队伍健康蓬勃发展,逐步成长为新时期助力监狱发展的新一代。如何更好地发挥青年民警作用,打造培养、锻炼、使用的综合平台、加速现代监狱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统筹谋划的重要课题。青年示范监区建设作为其中的有益探索,必将发挥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演变,青年民警队伍中一些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思想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状态,成为制约当前监狱青年民警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本文以坚持政治建警、素质强警、文化育警、从严管警、从优待警的理念为立足点,从如何加强青年民警思想政治建设切入,解析青年示范监区建设中的瓶颈,分析青年民警的思想现状,剖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相应的对策举措。

一、青年民警思想状况

(一)概述

警察工作是一项风险系数大、极富挑战性的压力密集型职业。这对基层和第一线的警察来说尤其如此。由于监狱民警职业的特殊性,工作对象的特定性以及环境的相对封闭性等,更决定了监狱民警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高压力、高应激水平的“五高”职业性质。青年民警在这种工作环境中更容易出现思想问题。据监狱前期走访谈话、调查问卷等有关调研统计,结果显示,青年民警的思想基本稳定,但日益严峻的执法环境、复杂的押犯结构、相对紧张的一线警力配置与亟待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等因素,导致青年民警产生了工作安全感缺乏、职业认同感不强、生活幸福感不足、工作成就感较低等相对集中的思想问题。

(二)思想现状及分析

一是执法风险增加,心理压力大,安全感不高。

(1)押犯结构复杂,工作难度加大。监狱是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监狱是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近年来,涉黑、涉恶、涉毒、涉枪等四涉罪犯比例日益增加,刑期较长、犯情复杂的罪犯数量不断攀升,一些罪犯更会把对社会和政府的不满向监狱警察发泄。尖锐激烈的惩罚与反惩罚、改造与反改造、脱逃与反脱逃的战斗在监狱内长期存在,管理和分化重点罪犯需要耗费监狱民警较大的工作精力,监管改造工作难度的不断多元化导致监狱民警身心较疲惫

(2)执法环境严峻,执法风险增加。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不断推进,依法从严治警已成为监狱民警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司法部“六条禁令”、监狱法“十不准”、“九不得”等一系列规章、禁令的出台,提高了对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要求。罪犯维权意识不断高涨,对民警执法活动质疑的意识非常强烈,一旦民警的执法活动与其认为的抽象标准不符,罪犯便采取各种方式对抗民警执法,罪犯亲属对监狱整个执法环节一知半解,偏见颇多,使得民警强烈地感受到了执法风险不断加大。此外,近年来监管事故和罪犯脱逃的发生,监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调研结果显示,青年民警普遍感到执法环境严峻,执法风险提高,心理压力巨大,严重缺乏工作安全感。

(3)业务能力不足,执法水平待提升。近年以来,为了适应发展需要,监狱系统录用的新民警增多,队伍结构趋向年轻化。很多青年民警是从院校毕业直接到新岗位上,没有经过艰苦的锤炼,自身业务能力不高,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法律,而进入工作岗位以后,青年民警专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往往得不到及时满足。青年民警迫切希望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有超过4/5的青年民警希望学习专业技能和实用技能。与之相对应,现实中青年民警缺少交流和学习切合工作实际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教育改造技巧的平台,加剧了青年民警业务水平、综合素质与当前执法环境不相适应的矛盾,导致部分青年民警不能很好的适应执法工作的需要。

二是理想信念弱化,职业期望值过高,职业认同感待提高。

(1)理想信念弱化。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冲击,部分青年民警敬业精神有所退化,缺乏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意识和干劲。维护监管改造秩序的责任感、使命感有所淡化。特别是部分青年民警缺乏职业荣誉感,认为当警察只是为了挣工资,参加工作以后,放松了自身要求,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导致世界观的蜕变,人生观的扭曲,价值观的错位,免疫力的衰退,不想也不愿意去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干工作讲条件、看待遇,不愿吃苦,得过且过。

(2)职业期望过高。一个职业是否被社会尊重,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与这个职业的社会认知程度有很大关系。现实社会中,人们更多了解公安民警、法官、检察官等政法职业。而对于监狱民警的了解往往较少。加之监狱自我宣传力度不足,人们对监狱民警形象的定位不准确。过半数的青年民警对监狱工作是否满意中选择了说不清或不满意;对有机会是否愿调离监狱时,超过4/5的青年民警表示愿意调离。监狱青年民警的职业期望与监狱民警职业地位之间的落差,或多或少触动了部分民警尤其青年民警的自尊心,产生自卑感,形成一种压抑的心理认知失衡,光荣感、优越感、责任感有所弱化。

三是工作环境压抑,面临多重压力,生活幸福感不足。

(1)工作强度较大,产生职业倦怠感。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倦怠是监狱人民警察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它的存在直接影响干警的生理、心理健康和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由于监狱人民警察是一个高负荷、高危险性,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职业,因工作原因产生的心理压力,就成为监狱民警心理压力形成的主要因素。监狱人民警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每时每刻不能脱离岗位,监狱民警在工作时刻中面临着罪犯防逃压力、罪犯管理压力、上级领导压力、同事竞争压力、生产任务压力、学习压力、监狱布局调整压力等等。有过1/3的青年民警认为工作强度大和压力大是当前工作和生活中最苦恼的问题。在监狱人民警察的脑海里监管安全这根神经始终都绷得很紧,而在警力不足的情况下, 监区警察不但工作时间长,而且责任重,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压力的状态下工作,没有节假日,生活不规律,生物钟颠倒,睡眠严重不足,精神上生理上的消耗较大。长期以来,青年民警在工作新鲜感过后,工作压力得不到缓解,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工作付出较多,生活压力较大。民警的付出与回报失衡,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性质使民警解决家庭问题的时间减少。民警执勤时间长,虽然工资水平有所提高,从优待警措施不断丰富,但是目前来讲,大宗商品花费也水涨船高。尤其,房贷和子女教育成为青年民警的主要经济压力。大部分青年民警表示提高收入和福利,减轻生活压力,能够更好的提高自身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环境相对封闭,增加了心理压力。由于长期封闭的工作环境及压力,使得一线干警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或者存在脾气暴躁的问题。在当前工作和生活中最苦恼问题调查中,1/4的青年民警认为工作环境差,生活质量低。监狱一线青年民警长期超时工作,他们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却没有时间与父母、妻子、孩子交流,缺乏必要的感情沟通和交流的家庭生活,产生家庭不睦和的情况往往存在,继而增加了民警的心理压力。在调查中,近半青年民警表示当面对工作中的难题、生活中的压力、心理上的困扰时没有合适倾诉对象或有倾诉对象却不愿意说。结果说明,青年民警中存在着心理压力问题亟待释放和调适。

四是激励机制不健全,考核的方法不科学,工作成就感较低。

(1)激励机制仍需完善。青年民警普遍认为工作中缺少激励机制。虽然,近年来监狱系统虽然先后探索实行了队伍管理的激励措施,有效地激发了队伍活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目标设置、奖惩兑现、落实力度上仍存在一些不足,评价民警工作难以量化,体现不出差异性,导致民警职位晋升竞争机制无法有效运行,不能充分激发民警工作热情。同时,在组织外出业务培训、考察等工作时,无论是全省层面还是监狱层面,更多地侧重于中层领导干部,尤其是监区、科室部门主观或负责人,而青年民警很难有走出去拓宽思维、眼界的机会。加之宣传典型、弘扬正气力度不够,在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性和激励作用方面还有待加强。

(2)考核方法有待创新。在基层监狱工作,对大多数青年民警来说,多数时间都是默默无闻,没有闪光的机会。多数青年民警表示工作得不到与付出相对应的认可。工作得不到肯定和表扬,会在很大程度上消磨青年民警的工作热情,而日常的监狱工作大都很烦琐,成效也不是立竿见影,而有些业务考核又过于急功,考核方法上还较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不能准确地评价青年民警的劳动成果,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负面影响,导致青年民警工作积极性下降。

(3)工作模式需要改进。调查本岗位工作中您是否考虑过创新时,过半的青年民警选择了想过,没有试验的机会。反映出监狱工作的形式单调,方法较陈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加上队伍分布面广、战线长,一线监狱民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枯燥工作,尤其,青年民警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迫切希望创新工作模式。

二、对策

(一)打牢思想政治基础,强化政治建警。政治建警,就要因材施教锤炼警营中的关键因素——青年民警。加强监狱青年民警思想政治建设,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入手强身健骨、固本培元,牢固树立政治意思、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看齐意识,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有民、心中有戒。同时,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民警工作责任心和团队意识,增强职业认同感。

(二)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注重素质强警。监狱要重视青年民警的培训工作。此次青年民警岗位大练兵活动紧紧围绕围绕“五个过硬”目标,以业务知识、实务技能、警体技能为练兵内容,打造“有口才、会写作、精业务、善处置”的实战型青年民警人才队伍。要组织开展好岗位大练兵活动,并形成练兵的常态化机制化运行,而非一蹴而就。同时要在保障民警培训设施、培训经费、培训师资、培训时间的基础上,用科学思想指导民警教育培训工作,有效落实培训内容,提高民警的能力素质目标,重点强化民警维护稳定、改造罪犯、狱情摸排、计分考核、刑罚执行等实战能力,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丰富民警文化生活,促进文化育警。文化育警是通过大力加强警察文化建设, 让广大民警都做文化警察, 以凝炼一种警察精神, 充分发挥警察文化在队伍建设中的引擎作用。近年来,合肥监狱不断总结提炼监狱文化,凝练出“德馨崇法、自信自强、正心化人、铸新铸安”的新时期合肥监狱精神。积极打造民警队伍、教育改造、监狱发展三位一体的文化体系,发挥了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展示形象、弘扬正气的重要作用,并运用到监狱新址建设中,形成初步成果。一方面要加强青年民警对业余文化的学习,着力提升民警的文化素质。多措施鼓励青年民警不断学习,同时监狱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在丰富青年民警业余文化知识同时,不断进行文化、充电和知识更新,努力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二要积极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积极策划组织系列青年民警文艺体育活动,通过开展文化活动陶冶民警情操、缓解民警压力,振奋民警精神,使青年民警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四)坚持制度为纲,坚持从严管警。玉不琢不成器。在青年民警的锤炼提升过程中,制度以及制度的有效执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青年民警,普遍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可塑性较高。一方面要加强各项制度的制定优化,不断完善。列出执法权责清单,规范执法行为,既是保护,又是规则。另一方面要抓好制度的有效落实,有实绩就奖,有错误就罚,让真正尊规守纪干事的人得实惠,形成遵守制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五)切实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从优待警。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当作一切工作和事业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各项工作中,确立人的主体地位,维护人的合法权益。要切实落实从优待警的规定,把民警的冷暖放在工作的首位。要从优化民警的执法环境、改进民警的工作环境和完善民警的生活环境等三方面入手,落实“从优待警”的具体措施。切实推行民警年休假、外出培训、定期体检、大病互助,解除民警后顾之忧,要妥善解决民警的工伤医疗、伤残抚恤、特殊岗位人身保险等问题。要落实好与民警交心谈心制度,有效缓解和疏导民警心理压力,生活上要积极为民警排忧解难,关心民警的身体健康,帮助民警解决工作、家庭等问题。在政治待遇上,要按照政策,及时解决民警的职级待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