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彼岸出发

——记云南省大理监狱胡旭波同志转化顽危犯先进事迹

时间:2019-08-05信息来源:监狱信息网作者:云南省大理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 杨如旺 云南省大理监狱党委委员、副政委 金松庭 云南省大理监狱教育改造科 三级警长 杨智逵

“监狱工作看似枯燥,其实是在跟人的灵魂打交道”,采访胡旭波同志的时候,刚开始他很平静,但是,将近10年的监狱一线工作经验,让他在谈到工作的时候,状态就完全不一样了,瞬间来了精神,他兴奋地说:“我们其实就是那个帮助这些个失足的灵魂找到彼岸的那个人,所谓的新生,在我看来就是人生的彼岸,向彼岸出发就是监狱工作的本质。”

彼岸

初识胡旭波是在一个冬天,一张“大众脸”、寸头、皮肤黝黑,做事干练、雷厉风行,刚从警院毕业的他,与印象中“监狱警察”的形象还是相符的。那时他还是普通的基层管教民警,经常进出监管区大门,找包干的顽危犯谈话,一口地道的“曲靖腔”,很多时候,犯人都听不懂他说话,他只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在跟笔者的对话中,他也有反复说某一句话的习惯,这也是他工作当中养成的一个“习惯”吧。“不好管”,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说起顽危犯的转化教育,他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过去还可以吓唬吓唬他们,全系统实行文明管理以后,就靠一张嘴,谈何容易。”

是的,监狱工作看似枯燥,却有着一个“高大上”的目标:要把那些因“失足”而扭曲的灵魂,重新扶到正确的“轨道”上,去做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从“失足”的昨天走向守法的明天,告别过去,迎来新生,这就是监狱警察工作的核心所在,如胡旭波所说,帮助罪犯这个特殊的群体找到灵魂的彼岸。

胡旭波过去有抽烟的习惯,但是在监狱建设“无烟监狱”以后,他也跟着戒了,“很少有无聊的时候,再说每次烟瘾犯了,要到监舍大门口去抽,很麻烦,也就戒了”,他笑着说:“为了适应文明管理的需要,自学了心理学,还通过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的考试,闲下来就看书,用看书代替抽烟。”

“闲下来就看书”,其实,我知道管理罪犯这一特殊群体,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监狱基层警察有严格的“一日工作流程”,从带上装备上班到脱下装备下班,每一分钟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集合罪犯、清点人数、出工、宣布定额产量、巡查、清人、完善各种记录本、带病犯看病、处置劳动现场发生的各种情况、开会……直到收工、下班,“闲下来”的时候,只有下班回家的时候。

多看看书,既能让枯燥的工作思路重新找到新的方向,也能避免在枯燥的工作中自己也跟着变得“枯燥”,说白了:思想的滋润,只有通过阅读去获得,也只有在不断地自我提升中找到工作的方向、思想的航向。

但是,挤出来的学习时间,其实就是少掉了陪孩子和家人的时间,少掉了放松、休息的时间,而这不过是基层监狱警察的日常,更多的时候,作为警察家属,家人选择的是理解。“在帮助特殊群体到达彼岸的时候,其实自己未尝不是在到达自己的彼岸,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保持向周围的人学习的习惯,我相信,不断积累,我也能在工作过程中到达自己的彼岸,那就是更优秀、更完善的自己”,胡旭波如是说。

人心

“再这样下去,谁也帮不了你”2015年,胡旭波遇到了从警生涯的第一个“硬骨头”,罪犯李某是个多次入狱的“惯犯”,刚好就分在了胡旭波所在的分监区,下队以后该犯经常在罪犯当中散布反改造言论,打击先进、拉拢落后,给管理的警官起叫外号,经常完不成生产任务,无法熟记监规纪律。了解到李某的情况后,胡旭波第一次找他谈话,就碰了“钉子”,罪犯李某,低着头一言不发。

“……”

“来这个地方这么多次,很光荣吗?”回忆起那个罪犯,胡旭波印象很深,他说:“干这行,我坚信:每个人都有善的那一面,只要找到方法,总是可以把他善的那一面激发出来。我记得他一直不说话,也不看我,我就一直说,跟他摆事实、讲道理,告诉他这里不是旅馆,有些规矩必须遵守,自己的言行更要谨慎。”

后来你是怎么打动他的?我好奇地问。

“其实也算不上打动,只是他知道警察开始注意他了,他就慢慢地小心了”,其实,我知道胡旭波不仅安排了其他积极改造的罪犯帮助李某学习规范和纪律,还联系了李某的家里,有了家人的关心,李某渐渐地有了行为上的转变,再找他谈就容易得多了。

“警官,我并不是一直想在这里待下去,也有过想改造好的愿望,但是每次从这里出去,就会不自觉地去小偷小摸,像是着了魔一样无法控制”,某天,李某愿意谈了,他对胡旭波说:“只要没钱,第一个念头不是想怎么去赚,就是想着去拿别人的,被抓到就抓到,反正已经来了很多次。”

像这样“破罐子破摔”的人,在罪犯当中不在少数,而且他们的这种消极改造态度还会影响其他犯人,一旦这种思想蔓延开来,对分监区的其他工作将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胡旭波在看到李某的苗头之后,及时地找他进行了谈话,从一开始李某的消极抵抗,到后来的积极配合,所反映的正是监狱警察日常工作的一个侧面。

“最不能直视的就是人心,尤其是这种特殊群体的人心”,说起对李某的转化教育,胡旭波显得很平静,他说:“你永远不知道他是真的改好了,还是在以退为进,为今后的消极抗改埋下伏笔,给监狱的安全稳定制造更大的麻烦。”

罪犯作为社会当中的特殊群体,其心理特征也是很难去准确地把握,只能根据他们的言行和周围的人的评价去进行判断,而这种判断很主观,需要大量的工作经验。

“只有不断的积累,多找他们谈、多研究,才会有经验”,说起自己的“特长”,胡旭波显得很兴奋,他说:“再复杂的事情,哪怕是人心,也总会有规律可以去寻找,按照规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少出错。”

正如胡旭波所说,罪犯虽然狡猾,也总有“狐狸尾巴”,也总有最基本的现实需求,只要能够找到他们思想上的“缺口”,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罪犯李某,20岁出头,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在社会上的时候,经常旷课,辍学之后,跟着奶奶一起生活,迷上了上网,父母寄来的钱经常不够用,偷了几次网吧里的烟和零食之后,胆子越来越大,抓到一次进来一次,每次判得都不长,  30岁不到的他,已经是“三进宫”了。

入狱后,罪犯李某,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奶奶。每个月奶奶都会来看他,再给他的“一卡通”里存点钱,得知孙子的表现之后,奶奶很难过。胡旭波在罪犯李某会见的时候,也跟李某的奶奶交流过,在后来的几次会见中,罪犯李某奶奶就对他说:“我管不了你,监狱的警官也管不了你,难道要在监狱里待一辈子吗?!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就该好好想一想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了,是吗?”

那一次会见对罪犯李某的触动很大,之后胡旭波再找他谈,他也就慢慢地敞开心扉了,伴随着思想上的进步,该犯的行为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生产任务也逐渐地能完成了,还会关心周围的人了,考核分也越来越高了,去年底摘掉了“顽危犯”的帽子,进入了改造积极分子的行列。

“跟他奶奶谈的那次,其实就是找到了打开李某心扉的一扇窗”,这是一次成功转化顽危犯的案例,是他工作过程中的一点成绩,但是提起的时候,胡旭波显得很平静,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在乎的人和事,找到那个点就能打开特殊群体的心扉,找到转化他们的方法。”

初心

胡旭波的这点“工作经验”,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在漫长的工作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生于陆良县活水乡的他是土生土长的曲靖人,胡旭波2010年9月他学校毕业,通过省公务员招录考试后,分到监狱工作,先后从事过带班、管教、管副等岗位的工作。

“那时候啥也不懂,领导让干啥就干啥”,说起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胡旭波笑了,他说:“牢记领导和老同志说的带班的方法、不出事,就是那时最大的追求了。”胡旭波工作单位的前身不是“监狱”,而是“农场”、“劳改农场”,整个监狱有一个从农村搬到城市,地理位置从偏远山区向交通沿线转移,罪犯劳动生产项目从农业到工业,监狱管理从粗放到精细化发展的一个过程。

胡旭波工作的单位坐落在离市区不远的一个山头上,整体转移搬迁后,监狱领导十分重视单位的绿化建设,从狱部机关办公楼到监舍、厂房,绿化覆盖面积70%以上,可以说新的监狱是一所“园林式监狱”,得到了省局、省厅相关领导的高度肯定。而且,监狱的驻地是西南最适宜人居住的一个城市,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春夏的季节,花台里万紫千红的各色小花和深浅绿色的各种树木交相辉映,是单位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整体搬迁以前,单位派出“工程队”已经在市区周边承揽工程了一段时间,收效不错,合同的甲方对以罪犯为主体的工程队的质量很满意。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情,为了单位的整体转移搬迁,一代人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2007年年底,是单位完成整体迁移的时候,那时候,胡旭波都还没有参加工作,3年后工作的他,似乎能够感觉到单位摆脱“劳改农场”的形象和给人的印象,整个单位从上到下、从机关到监区、从警察到职工、从内涵到形象有很多事情要做,每个人都很忙,自己在一线管理罪犯的岗位上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进行改变?是胡旭波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首先是文明管理”,只要一回想起那段时间,胡旭波就有说不完的话:“司法部出台了监狱、劳教人民警察六条禁令,对枪支、警械、警车等警用器械规范使用的同时,也对严禁打骂、体罚罪犯作出了明文规定,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改造的时代已经到来。”

但是,从哪里入手开始文明管理?当时不仅胡旭波没有头绪,整个单位也在摸索前进当中,最直接的做法是:只要罪犯有违规违纪行为,直接扣考核分,而考核分跟减刑、假释挂钩,能够起到促进罪犯改造的作用。

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不少类型的罪犯根本不要考核分,比如刑期较短的罪犯、经常有奖分的罪犯等几个类型的罪犯是不能简单地通过考核分对其进行管理的。怎么办呢?胡旭波所管理的分监区,就有一个这样的罪犯吴某某,刑期很短,只有三年,经常跟管理警察对着干,不完成生产任务、打击先进、拉拢落后,由于刑期较短,扣分也没用,怎么办?

胡旭波在了解到罪犯吴某某的情况后,找他谈了几次话,效果似乎也不明显,“我这点刑期,再难也出的去”,罪犯吴某某的态度明显是“破罐子破摔”。不过罪犯吴某某也已经感觉到警察在注意自己了,言行有所收敛,但内心深处的抵触情绪有增无减。

“即使身处黑暗,也要心向光明,这样,你吃过的苦、受过的罪才会有意义”,又一次谈话,警察胡旭波几乎是苦口婆心地向罪犯吴某某讲明积极改造的意义:应付别人很容易,欺骗自己则会走向深渊,说白了:改造是为自己,不是改造给谁看的,每个在这里的人,或早或晚都会从这里走出去,而一个积极的人,很明显会拥有更积极的心态,这样的人也会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容易被家人、朋友和社会接纳,这其实也就达到了改造的目的。

罪犯吴某某似乎有所领悟,虽然他没有说话,但一直在搓手,这是一个在思考的人才应该有的“小动作”。而那次长谈以后,吴某某似乎在行为上也有了写细微的变化:反改造的言论越来越少了,不爱跟其他同改聊天了,晚上似乎也有了一点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了,只有小学文化的他还给家里写信了……听到这些情况,胡旭波知道:那次长谈起作用了,只要有了这些细微的变化,后面的工作就容易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罪犯吴某某刑释的日期很快就到了,“那是他临走前一天的午后,见到我,突然就说要找我谈话,我说行”,他就敞开心扉跟我聊了很多,大意是:

自己想成为什么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其实归根结底决定权都在自己,因为这个世界没有“天上掉馅饼”一说,自己想要的必须通过自己努力去争取,包括遇到什么人、碰上什么事,其实没有“命运”、“运气”一说,所有结果的好坏都是自己造成的。

“听了罪犯吴某某的这番话,我突然发现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的,他找到了自己善良的那一面、找到了新生的方向,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初心”,胡旭波至今还记得那个罪犯,工作这么久,能记住的罪犯姓名的人并不多,他说:“我从吴某某的身上,也学到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如何过好自己日子,那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打动

“找到他们心里的那个点,打动他们”,对于顽危犯的教育转化,工作时间长了,胡旭波就有了自己的体会:“没有谁是转变不了的,只有不对的方法。”从新干部到“老同志”;从对监狱工作一窍不通,到行家里手;从向别人学,到别人向自己学,胡旭波的工作经历,就是一个人不断成熟、不断迈向专家的经历。

“顽危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所以,要想转化他们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与胡旭波聊工作,不用担心冷场,他总能找到话题。一次次的谈话教育、一次次的教育转化专项会议,一点点经验的积累,改造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抗,而面对顽危犯就是面对最难攻克的“改造高地”,他说:“作为监狱警察,没有选择的权利,无论在哪个岗位都是面对罪犯,只不过有的岗位离得近,有的岗位离得稍微有点远,而我愿意离得近点,因为只有打动了他们的心,才能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顽危犯的改造对所有的监狱来说都是一个难题,而每一所监狱都总会有那么几个“厉害的改造能手”在改造一线,把一个个顽固、危险的罪犯消除危险性、改掉他们顽固思想,而成为“改造专家”。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善于总结的胡旭波显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工作从来都不是干给谁看的”,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想的是工作,干出来的才会是成绩,而警察也只有想着工作才会过得充实、轻松。”

他忘不了一个叫贾某某的罪犯,那是一个外省籍的罪犯,罪名是故意杀人,刑期是无期徒刑。说起这名顽危犯,胡旭波笑了,他说:“贾某某这名罪犯的案发经历是在太狗血:他来大理旅游,通过微信摇一摇约了一个年轻女性喝茶,最后想要与对方发生关系,对方不从,扭打的时候,失手将对方掐死了。逃跑前还拿走了对方身上的首饰和值钱的物品。”

刚入监的时候,该犯严重缺乏安全感,失眠、完不成任务、顶撞干警,还伴随有严重的焦虑,老担心自己罪重刑长,“活不出去”,而对于受害者,贾某某的态度让人心寒,他说:“那女的刺激了我体内的恶,让我变成了恶魔。”毫无愧疚感。

“这种人随时可能会出事”,说起对贾某某的转化教育,胡旭波至今记忆犹新,他说:“从他的案发经过和狱内服刑期间的表现来看,这种人心眼很小,而这与贾某某的家庭成长环境和后天的受教育情况相关。”想要转化一名顽危犯,首先要了解他,而且是准确、透彻地了解他。

但了解一个人、一个小心眼的人,谈何容易!在刚开始的几次接触中,罪犯贾某某几乎不说话,防备心理很强,每次找他谈话之前,他都会反复的想:为什么找我?我做错什么了?警官为什么不找别人?之类的问题,因此,刚开始的那几次谈话,效果是相反的:越找他,他越感觉到压力大,无法放松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中出不来。

“那段时间真的是没办法了,我已经向监狱的教育科求助了”,胡旭波很少因为工作去寻求帮助,那是他很少的几次寻求帮助的经历之一,他说:“但是,带到矫治中心之后,贾某某也没有配合教育科的警察治疗,防御心理更强,真的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办法去让他敞开心扉、放下包袱的方法。”

面对罪犯贾某某的防备心理,一开始,确实很难找到方法。面对敏感而小心眼的人,稍有不慎,就会加深他的负面情绪,使得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外在表现会更加焦虑。“要不先放一放?”胡旭波不止一次的这样想过,但是,每一名狱内的罪犯都关系到监狱的安全稳定,在监狱警察的心里,一个罪犯每一次不稳定的表现都是在挑战“安全”这根永远不能突破的底线。

这样的罪犯怎么办?成了那段时间摆在胡旭波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见见他的家属,比如罪犯贾某某的父母亲,他会放下防御心理吗?基于这样的思路,胡旭波向监区申请,给罪犯贾某某的父亲打了电话。

“我就当他死了!”,电话通了,但是贾某某父亲的反应却让胡旭波寒了心,而亲属的反应恰是对罪犯贾某某的进一步否定,胡旭波感到:罪犯贾某某现在的情况其实就是与亲属的关系不当所造成的,如果听话,贾某某不会变成罪犯贾某某。

想到这里,胡旭波决定再打一个电话,尝试与罪犯贾某某的父亲进行初步的沟通,争取到亲属的关心是解决顽危犯思想包袱问题的第一步。“您先别挂,我有几个情况想跟您老人家说一下”,电话通了,罪犯贾某某的父亲态度依然很恶劣,胡旭波争取了一点说话的时间,对罪犯贾某某的父亲说:“他现在后悔了,提起你就泪流满面,我们希望争取您的帮助以加速他的转变和改造”。

“……”,电话那头是长时间的沉默,胡旭波知道:这是有希望了,“监狱不止惩罚人,也改造人,贾某某脆弱敏感,内心很封闭,我们需要您的支持”,胡旭波说得很真诚,把罪犯贾某某的转变放在第一位,他相信:天下的父母亲都是一样的。“好,既然你们这么真诚,那我就试试”,这一次的电话很成功,贾某某的父亲答应帮忙了,胡旭波笑了,似乎看到了贾某某改好了以后积极改造的样子。

在后来监区安排的电话和亲情会见中,罪犯贾某某在与父亲电话接触、亲情会见以后,态度明显发生了转变,再找他谈,他也比较放松,他说:“与父亲的关系是我心头的一个结,很久没有这样跟他好好地聊一聊了。”听得出来,罪犯贾某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都不太好,这是他敏感、脆弱性格特征的主要原因。

“给你的父亲写封信吧,父亲只有一个,一定要珍惜这种亲情,这种感情能带给你前进的力量,帮助你走出所有的困惑”,在那次谈话的结尾,胡旭波给罪犯贾某某提了个建议,希望他们父子关系能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慢慢走向正常,这样改造起来就会更加轻松。

罪犯贾某某采纳了胡旭波的建议,大专毕业的他,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在信中,贾某某深情回忆了少年时在父母身边无忧无虑的生活,也对这些年不听家里人的话而走上犯罪道路感到无比的后悔,希望家人能原谅自己给他们带来的痛苦,自己在监内的改造会越来越顺、越来越稳,希望他们放心。

不久之后,罪犯贾某某的父亲回信了,这封回信同样感人至深:在信中父亲不但原谅了贾某某的所作所为,还鼓励他勇敢面对改造生活中的挑战,利用服刑改造的这段时间,完成这样几个变化:一是心胸要不断的开阔,能容人,对人对事不要太敏感;二是要学会尊重人,努力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向别人学习;三是不断地学习,把学习的习惯培养起来,转移因为改造而带来的压力。

从那以后,罪犯贾某某变了,变得积极了、开朗了,根据其他罪犯的描述,过去晚上经常失眠的他现在睡得很沉,空闲时间也能跟其他罪犯正常交流了,而且,车间里的产量正在不断地上升,监区其他警官对罪犯贾某某的评价也在不断地变化中。

安全

看着这些变化,胡旭波心中升起一丝“成就感”,因为罪犯贾某某身上的这点变化,说明他的“危险性”已经消除了,安全稳定是监狱工作的根本,是无数次大会小会反复强调的核心内容,改造的效果、教育的方式、取得的成绩……所有的其他工作,在安全面前都不值一提,安全在监狱工作中至高无上,具有一票否决任何人、事的压倒性力量。

所以,只要犯人稳定了、消除危险了,就是监狱工作成就感的全部内容了。“说实话,90%以上的监狱工作都与安全相关”,说起“安全”,胡旭波与其他监狱警察一样,很敏感,如果说每个工作都有属于它的“独特性”或者“唯一性”,那么安全毫无疑问,是监狱工作区别于其他工作的主要特点。

在监狱工作中,安全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从类别上来看不但有“监管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疫情安全”等不同种类的安全在监内都有所涉及,而在所有的安全中,“监管安全”占毫无疑问是所有安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安全形式。

所谓监管安全,简单来说就是指在监管场所涉及在押人员脱逃、行凶、自杀等严重破坏监管秩序、监规纪律的犯罪行为。而顽危犯就是罪犯当中存在脱逃、行凶、自杀等潜在危险因素的罪犯,“这部分人,在日常的改造生活中,听不进去别人的劝,总觉得自己是对的,一意孤行,改造起来难度很大”,胡旭波参加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已经是一位改造战线上的“老兵”了,经过他的手改造出来的顽危犯转化案例,足够出一本书了,他说:“但是有难度的工作做好了才更有意义,成功地转化一个顽危犯,比完成其他的日常工作更有意义,对监狱的安全稳定贡献更大。”

近几年,部里、省局不断地规范执法行为、完善相关的执法流程,《罪犯一日改造流程》、《带班警察一日工作流程》等等一系列的规定不断地出台,目的还是保稳定、促安全,把所有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是监狱工作的核心内容。

这也同时对监狱警察的素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便是确保安全也不能像过去“农场”时期那样简单粗放式的管理了,必须依法依规,有礼有节,才能让被管理者心服口服。“细化的工作,必须要记住一些常用的法律条文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而且,跟特殊群体说话一定要有礼有节,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当问起新时期监狱工作的难点,胡旭波很有心得,他说:“如何让罪犯接受你的教育,这是难点,尤其是顽危犯。”

所以,为了完成顽危犯的转化工作,他自学了心理学,通过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考试,运用心理学的科学方法让罪犯接受他的教育,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保持学习的劲头也是让枯燥的工作变得有滋有味的一种方法”,问起学习动力,胡旭波笑了,他说:“动力谈不上,就是工作需要。”

朴实的话语后面是其实是他抽了业余时间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学习”的结果,监狱工作的发展势必会带来新的挑战,而保持“终生学习”的态度则会把这种挑战转化为工作的动力,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也是监狱警察的优良传统之一吧。

成绩

由于工作认真、成绩突出,2018年6月,经过层层选拔,胡旭波被监狱党委任命为七监区副监区长,分管教育改造。从四监区到七监区,从一线带班干警到监区领导,从生产监区到后勤监区,胡旭波面临的不仅仅是工作岗位的变动,监狱领导信任的背后是重托、担当和责任。

“没想到这一批的任命里会有我的名字,但是既然领导信任,那就义无反顾,去迎接工作中更大的挑战”,说起去年的那次人事任命,胡旭波记忆犹新,他说:“只要有需要,在哪里都要干好,而且我也有信心,能干得好!”

来到七监区之后,他发现这里的押犯数虽然没有四监区那么多,但是押犯构成非常复杂:作为后勤监区,七监区不仅承担着大伙房为全狱罪犯做饭的任务,而且,监狱对老弱病残罪犯实行集中管理以后,还负责管理全狱所有的残疾罪犯、坐轮椅的罪犯和部分老弱病残罪犯。残疾罪犯和老弱罪犯负责监内的花草养护和公共场所的卫生,在全狱是出了名的“特种分队”,那些年纪大的、身体有残疾的罪犯认为自己受到警官和其他同改的照顾是理所应当的,文化程度也偏低,脾气也犟,管理起来难度不小。

“一句话要说很多遍,他们才能听懂,而且听懂了他们也不一定知道怎么做,即使去做了,也很有可能做不好”,说起七监区的老弱病残罪犯,胡旭波就“头疼”,他说:“这里面的不少人,就是觉得对他们好是应该的,一旦觉得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就会跟管理的警察发生口角,管理难度非常大。”

为此,在调到七监区工作之后,他就着手熟悉这些“问题”罪犯,并且想出了一些对策,比如:坐轮椅的罪犯是不出工也不干活的,只要有时间,胡旭波就把这部分罪犯(11个人)集中起来,给他们读一些《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上励志文章,而且,组织这部分罪犯学习法制常识,他也尽量用浅显易懂的案例来教育他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许诺,更不能帮坏人做坏事。

“有时候想想跟这部分特殊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打交道也很有趣”,说起这部分人,胡旭波笑了,他说:“就感觉在幼儿园教小孩,反反复复说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说多了,自己都会笑起来。”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年纪大、学历低、身体又有病、脾气倔,这样的罪犯教育起来,只有慢慢来。

但是,这部分人进步也很明显,如果做错了,提醒两次,他们就会有改进。很多时候,真的就像是在教小孩,这时就会有点小小的“成就感”,在不断地摸索中,胡旭波找到了与这部罪犯打交道的办法: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不能急,你急了,他们会更急,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种锻炼,过去哪有那么多的耐心,上班、下班,该做的做了,该注意的细节注意了,慢慢地也就耐心了”,春雨润物无声,与特殊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打交道,还要改造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胡旭波自己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慢慢地越来越耐心,越来越认真。

来到这个监区后,给胡旭波印象最深的罪犯就是冯某。罪犯冯某,41岁,南京市江宁区人,初中学历,故意伤害罪,无期徒刑。在看守所期间突然发病,双下肢逐渐失去知觉,入监以后长期双下肢瘫痪,行动不便,平时都是坐轮椅。

在胡旭波调到七监区的时候,罪犯冯某已经服刑近11年,剩余刑期还有7年多。虽然是“老犯”,但是,由于该犯长期坐轮椅行动不便,再加上长期不劳动,造成了性格脾气很古怪,有时对人很客气,有时又蛮横无理,有时很成熟,有时又有点孩子气,让人捉摸不透。

“我就担心我的腿治不好了”,终于在一次谈话中,罪犯冯某对胡旭波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我是家中独子,还没有结婚,现在下半身完全没有知觉,就感觉很对不起父母亲。”原来他的思想包袱在这里,罪犯冯某的双下肢瘫痪是周围神经炎引起的,现在经过治疗以后正在吃药维持现状。

在了解到该犯的基本情况之后,胡旭波想到了办法:经常跟该犯交流,多沟通一定能够解决该犯的包袱。“你的身体疾病也不轻,只好慢慢来,我们要把眼光放在能解决的问题之上,才是解决为题的办法吧”,之后上班,只要有时间,胡旭波都会找罪犯冯某聊一聊,一开始的想法是:心宽了,包袱自然放下了。

但是,没想到,罪犯冯某表面看着“知书达理”,其实思想很顽固,普通的说教根本没有效果,“我这都是事实啊,都坐在轮椅上了,无期徒刑都快服满了,还有什么是我不能面对的?!”,果然在一次谈话之后,眼看着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罪犯冯某有点急了,“你的问题不但我知道,监区、监狱领导都清楚,但是如果想解决问题,就不要把脾气放大,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胡旭波没有急,而是告诉罪犯冯某:想解决问题就要先认识自己,从自己出发,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有了转变之后,警察的关心、家人的牵挂也才会有“落脚点”。

“你要听警官的话,不能随便跟警官们顶嘴”,2018年的春节前夕,监狱邀请了部分罪犯的家属走进高墙开展“亲情帮教”活动,见到远道而来的父母,罪犯冯某泣不成声,过往的经历涌上心头,一时情难自禁,抱着老父亲哭了起来。“别哭,男子汉,40多了,让人看见了笑话”,那天,满头白发的冯父在帮教活动现场抚摸着儿子头对他说:“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无论遇到什么都要坚强、乐观,爸爸妈妈跟你一起面对这些困难,身体已经这样了,精神就不能垮,必须坚强起来,我和你妈妈才有希望。”

那次亲情帮教活动以后,罪犯冯某变了,变得乐观、积极,不再主动“找茬”了,对帮助自己上下床的同改也开始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有时间你看看这几本书吧”,那段时间,胡旭波给他找了一些励志的书籍,比如:《名人传》、《曼德拉传》、《阿甘正传》等等,并且告诉罪犯冯某:“先把情绪和脾气控制好,这些是我们目前可以做的小事情,治疗腿,是大事,一件一件来,好吧?”“好!胡警官,听你的。”从那以后,只要有时间,胡旭波都会跟他聊一聊:近期的改造、写给家人的信、未来新生以后的打算、学习计划……罪犯冯某慢慢地敞开了心扉,愿意主动跟胡旭波聊一聊自己的一些想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罪犯冯某逐渐地有了变化,抱怨的话越来越少,关注的问题也越来越具体,暂时做不到的事情也懂得先放一放,他说:“身体疾病一时半会好不了,只有先把心情调试到最好,既然已经给其他同改添了不少麻烦,就尽量阳光一点,不给帮助自己的人心里添堵了。”

逐渐地,罪犯冯某变得开朗了、乐观了,没事就看书,对谁都笑脸相迎,“变了个人一样”,这是监区的其他罪犯对该犯的评价,虽然有些事做不到,但是再也不会给谁找麻烦了。时间长了,罪犯冯某对刑释出狱后的生活也逐渐充满了向往:“我有信心把腿治好,刑释后我要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给父母亲一个交代。”一年以后,罪犯冯某消除了顽危犯潜在危险,顺利减刑了。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参加工作近10年以来,胡旭波不但职务获得了晋升,还在2012、2013、2015、2016、2017、2018年连续6年考核评定为“优秀公务员”,2014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15年被评为省级个别教育能手,2017年获记个人三等功一次,2017年度获得云南省监狱系统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他却已经获奖无数,单位的、省级的每年都有,是单位里数得上号的优秀青年警察。

愧疚

“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尤其是妻子和孩子”,当问起工作以来最对不起的人是谁时,胡旭波几乎没有考虑就脱口而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工作成绩,陪家人的时间太少了,上班、值班、备勤都在单位里,所以只要是休息日我都愿意与家人在一起。”

我们也相信:荣誉都是奉献堆出来的,收获都是耕耘出来的。在监狱警察的日程里,从来就没有“陪家人”这一项,一个电话就走了,一声令下就出发了,遇上保密的任务,家人甚至连自己去哪里了都不知道,所以胡旭波的“愧疚”,我也相信是发自内心的。

胡旭波的妻子是一位个体工商户,是一家美发厅的老板娘,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这位干练的女性在打理,可以说几乎不让胡旭波操心,他们的女儿已经3岁了,非常可爱,在幼儿园的小班上学。

“多陪他们”,这是胡旭波说起家人时,说得最多的四个字,心底的愧疚溢于言表,想着怎么去弥补,这可能是每一个监狱人民警察共同的心事了吧。如果说,这份职业让监狱警察选择了奉献、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丈夫、父亲、儿子,监狱警察的内心何尝不是像普通人一样地渴望家的温暖。

“有时候回到家,尽管是不想动了,但是看到孩子,又有了精神,抱一抱孩子,跟妻子说说话都觉得是很幸福的事”,每聊起家人,胡旭波都是一脸的柔情,看得出来,他不但是一个好警察,在家里他还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我常想:一个男人的所有情怀一定是来自他的少年时代,无论是孜孜以求的上学时期,还是兢兢业业的工作时期,从曲靖市陆良县乡下的放牛小孩到监狱人民警察,从翩翩少年到优秀青年警察,理想凝结为对生活和家庭的爱,这一点对家的愧疚其实也是爱的一部分,只不过表达的方式不一样罢了。

“化愧疚为工作的动力,既然已经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面对它带给我的一切”,当问起怎么消除愧疚感带给他的负面影响时,胡旭波笑了,他说:“一方面工作更努力,一方面只要有时间就多陪家人,这样愧疚感就会减少很多,世界上的事情完美的很少,有所取舍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吧。”

也许每一个专心于工作的男人,都会遇到家庭与工作之间的矛盾问题,但对于一个爱岗敬业的监狱人民警察来说,这样的矛盾似乎更突出一点,有时候一个电话、有时候才放下碗筷、有时候刚想抱一抱孩子,就不得不往监舍里赶了。

但是,我相信,把枯燥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这也恰恰是监狱人民警察最有魅力的一个方面,每当我们静下来回忆的时候,工作中的成绩恰是所有不圆满当中的一抹靓色;我们更相信:每改造一个罪犯就是在帮助一个失足的灵魂找到前进的方向、坚定脚下的路,这种“成就感”只有监狱警察才有,这也是对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最好的回报。

回声

“敬爱的胡警官,您好!千言万语不知道从何说起,是您把我从迷惘的人生低谷拉回到了阳光的人生道路上,让我从一个罪犯又重新变回了正常人”,2018年的冬天,胡旭波收到了一封信,是来自一个已经“新生”了的特殊群体,拿着信,胡旭波又想起了那个曾经让自己头疼的“问题”青年:

一个因缺少消费用的钱而铤而走险去盗窃的刚成年的青年李某某,虽然判的时间不长,只有五年,但刚入监的那会儿,李某某一脸迷茫的样子给胡旭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完不成任务,跟其他罪犯没有沟通,很孤僻,晚上还经常失眠……已经引起了当时还是分监区警察的胡旭波的注意,虽然罪犯李某某没有主动约谈警察,但是胡旭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终于,在一个罪犯李某某又一次完不成任务的傍晚,当晚值班的胡旭波直接找到了他,跟他进行了第一次谈话,可是,这一次谈话并不顺利,罪犯李某某的“客气的官方”回答并没有超出胡旭波的预料:一般第一次谈话都是这样,在这次谈话的最后,胡旭波对罪犯李某某说:“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迷茫期、低潮期,很正常,就看你怎么面对,这段时间既是对坏人的惩罚期,也是对未来好人的激发期,希望你成为后面这类人。”

在这次谈话之后,罪犯李某某似乎也感觉到警官对自己的关注,也开始努力地完成任务,努力地让自己不再失眠,努力地跟其他罪犯沟通,但是这一切似乎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在狱内改造的罪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心里的那些“坎”、放下那些不是问题的“包袱”,似乎都需要有警官的帮助。

“胡警官,我想跟你谈谈”,终于罪犯李某某鼓起勇气,第一次主动找到了他的责任警察胡旭波,“好啊,想聊什么都可以”,胡旭波笑了,这是可喜的一步,这说明罪犯李某某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走出这些压力、放下那些包袱了。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我是跟着父亲长大的,但是他不是很懂得如何去照顾人,我基本上是放养着长大的,上到初中就没有继续读书了,在社会上晃着,也找不到事做,饥一顿饱一顿,就这样遇到了几个和我一样的人,慢慢地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听着罪犯李某某的讲述,胡旭波并不觉得意外,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有一段或艰难、或心酸的过往,眼前的这名罪犯遇到的问题,并买有比别的罪犯更值得去理解和同情,他愿意给李某某一个这样的机会,就像给别的罪犯机会一样,以此帮助他一起走出压力,迎接新生的到来。

“缺少了母爱,这样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确实很让人同情,希望你在这里的集体生活中找到温暖,有问题随时找我,能陪你走过这一段低潮期,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提升和锻炼”,这次谈话,胡旭波说得很小心,生怕哪一句被对方误解,而引起更大的麻烦,他对罪犯李某某说:“希望尽快适应这里的改造生活,有事可以随时找我。”

想起那次谈话,仿佛就在昨天,而现在拿着他写回来的感谢信,胡旭波越看越感动,在信里,曾经的罪犯李某某,现在是一家小超市的小老板,还把自己家里的猪圈扩建成了一个小型养猪场,给附近的屠宰场定期输送生猪。半年前攒了点钱,买了一辆皮卡车,专门给小超市配送货物,自己也参加了成人考高,目前,还差两科就大专毕业了,专业是:行政管理。小日子过得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最近,经过家人的介绍认识了隔壁村的一个姑娘,再有几个月他就要结婚了,希望胡警官要是有时间就来家里坐坐……

仔细回想起来,经过了那几次谈话,罪犯李某某开始努力地完成生产任务,即使不懂他也会向其他干得好的罪犯学习,休息的时候,也开始主动地跟其他罪犯交流,不再孤僻,一些想法也开始慢慢释然,人也渐渐地变得开朗,年轻人的那种“可塑性”是这个罪犯不同于其他罪犯的地方。“干好每一件小事,人生的方向就会渐渐清晰,看到你的变化,我很为你高兴,要保持这样的状态”,在最后的几次谈话中,胡旭波鼓励罪犯李某某要保持这样向前的状态,并告诉他:即使身在黑暗中,心也要想着光明,这样吃过的苦才不会白吃,走过的路才会变成脚下坚实的方向和心中坚定的信心。

“忘不了您对我的教诲,忘不了是在您的指引下我才找到生活的信心和改造的方向,忘不了是您让我从全分监最差改转化成了改造积极分子,现在,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把在监内改造过程中学到的做好每一件小事用在日常的生活里,再认真地对待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慢慢地我也找到了新生活的方向,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做好属于自己的事,就没有到不了的彼岸,也没有找不到的幸福,真心的谢谢您!也对那些给您惹下的事情、找的麻烦说声对不起!”

看完了信,胡旭波突然想起了“彼岸”的意义,过去的都已经过去,现在的“我”就是曾经想到达的“彼岸”,而能指引着一个又一个失足的灵魂到达自己的彼岸,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该做的做了,该说的说了,该尽的责任尽了,不推、不拖、有担当,这应该也是一种幸福吧。而看到曾经的“学员”寄回的感谢信,看到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方向,一个个都“上了岸”,就是对自己工作的最大肯定了。

在监狱工作,最大的难点就是顽危犯的矫治,这部分人不仅恶习深,而且思想具有极强的抵抗性、隐蔽性和反复性,改造起来难度很大,但正是有了像胡旭波这样的监狱人民警察,舍小家顾大家,不顾个人得失,我们的社会稳定、家庭和睦才有了保障。

监狱警察的工作,有时候简单,比如监控室值班,只要按时巡查,值班期间不出事,接受考核的时候能熟悉职责范围内的基本业务,也过得去。但是,如果要做好,要把罪犯改造好,要把一个个失足的灵魂改造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做出成绩,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真的面对,才会出成绩。而胡旭波在顽危犯转化方面所做的工作及达到的效果,长期坚持认真工作、耐心细致地教育转化顽危犯,毫无疑问是为监狱的安全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的。

这样的好警察只是千千万万个监狱人民警察的一个缩影,其实,在所有监狱人民警察的心中都始终有一个此岸也有一个彼岸,在日常的工作中,监狱人民警察落实制度、认真履职、爱岗敬业,就是在帮助那些失足的灵魂到达彼岸,这样的工作时间干得长了,不会让人变得麻木,而是对人性和人心都有了通透的认识:一个人从喧嚣到安静,一颗心从扭曲到纯粹,一段时光从迷失到柳暗花明找到前进的方向,看着一个个“虫蛹”破茧而出变成光彩照人的  “蝴蝶”,这是监狱人民警察最得意的时候。

“其实,重复着一天天的工作,我们何尝不是在走向自己人生的彼岸”,正如胡旭波所说,监狱工作的实质就是:助人自助、渡人自渡,改造人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实就在我们监狱人民警察自身上,从翩翩少年到成熟稳重,从刚参加工作到干出成绩,这也是我们监狱人民警察不断找到自己的“彼岸”的一个过程,我相信:当我们有一天老去,到达了自己的“彼岸”时,值得回忆的绝不仅仅是一串往事,还有那些散落在岁月里的美好时光。

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监狱警察用爱岗敬业奉献给国家和人民。其实,对于监狱警察来说,“枯燥”只是爱岗敬业的另一种说法,靠近他们你会发现:监狱警察的“枯燥”是由实在的外表、丰富的内心世界、遇到危险困难挺身而出的勇气、表里如一的作风这四个方面组成的,这是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的前提,也是做好本职工作、改造好罪犯的基本保证。

现在监狱全面落实了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监管改造、教育改造、文化改造、劳动改造“五大改造”新格局,对监狱人民警察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工作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监狱警察的工作将会更多的被世人所知晓,也会争取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罪犯的改造也会逐渐走向社会化,在监狱迈向新时代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更多的“胡旭波”式的人物来充实我们的队伍,提升我们队伍的素质,在改造罪犯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返回原图
/